![]() 人生短短幾十年,歲月匆匆,時光易逝,韶華易老,年歲越大,對世事的掌控力便越弱。 特別是對于身體健康的力不從心,成了很多中老年人難解的問題,人生的重心也發生了變化。 過去追尋金錢、地位與權力,如今只求無病、無災、無煩憂,余生能活得坦然輕松一些。 曾經有科學家花費了數年時間,對近百名百歲老人跟蹤研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他們之所以能健康長壽,百病不侵,最重要的原因不是飲食也非鍛煉,而是有一個好心態。 元代醫學家羅天益也曾有云:“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所以,養生的最高境界無他,唯有養好一顆心。 ![]() 01 相由心生,病從心起 《華嚴經》一書中有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人的一切外在,皆有內心而生,對外界事物的感受與認知,亦是內心世界的輻射與投影。 內心混亂不堪,便容易滋生多余的欲望,一旦現實與幻想不能匹配,內心就會陰郁壓抑。 內心平靜如水,就能夠看淡世態的炎涼,即便活得窮苦且孑然一身,內心依舊富足喜悅。 百病心中生,逆境心中起,總有人因外界的干擾而心緒不寧,自我平添諸多煩擾與愁思。 而在長年累月的消極情緒之下,即便是再天生開朗的人,也終究難敵內心的煎熬與折磨。 正如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原本出生也很好,在賈府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但她偏偏是一個心思極重,又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比別人想得多,也容易被情緒干擾。 她的外婆賈母、舅舅賈政都對她很好,賈寶玉也真心待她,可她依舊常常以淚洗面。 林黛玉將別人的言行看得很透,甚至會過度解讀,導致她原本就很差的身體,更難承其重。 她之所以會郁郁而終,除了現實的原因,心病也是她早亡的一大癥結。 心中常有執念纏繞,又如何能活得快意瀟灑,看到良辰美景也會跟著傷春悲秋,怏怏不樂。 每個人的身體,都是是心靈的探照燈,只有內心與自己和解,身體才會遠離病痛。 ![]() 02 心無雜念,百病不侵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現實之中,沒有誰能做到的一路順風,也沒有誰不會經歷挫折與磨難,風雨兼行才是常態。 有些人遭遇到些微打擊后,便開始心生退意,面對困境躊躇不前,成為磨難的手下敗將。 有些人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也不會半途而廢,面對逆境沉著冷靜,終將取得了最后勝利。 就像稻盛和夫所說: “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內心的磁石吸引而來,疾病也不例外。” 五百多年前,原本在官場平步青云的王守仁,因觸怒了權貴劉瑾,被貶為龍場驛棧驛丞。 彼時,正值秋雨連綿的時節,當地布滿荊棘,常有懸崖峭壁,沼氣叢生,環境極其惡劣。 本打算在仕途一番作為的王守仁,此時心情也喪到了極點,一度想要就此沉淪,開始擺爛。 而在這既安靜又困頓的環境中,王守仁日夜反省,結合多年遭遇,終于“龍場悟道”,開創“心學”。 人生便是一場長久的修行,常常是以假修真,外在的一切都是幻相,為的是修煉自己的心。 心病不解,身病難治,心境一轉,外在就會改變,一念放下,萬般皆會自在。 真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都會保持內心的平和,心無雜念,便不會有大喜大悲。 ![]() 03 修好本心,身康體健 這世上最好的醫生,或許能夠醫治好病人身體上的疾病,卻很難根除一個人的心病。 而真正能解決這一問題的人,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這輩子最大的修煉,就是修心,最好的醫生只有自己,最有療效的靈丹妙藥只有心態。 東晉著名養生家葛洪曾言:“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干。” 內心寧靜祥和的人,往往身體也很少有病痛,因為他們的情緒穩定,氣血也會更加暢通。 即便被別人惡意的冒犯,他們也能保持泰然自若,既可以容人也能夠諒人,活得自然輕松。 反之,凡事都放在心頭,不顧一切斤斤計較的人,則會因負面情緒而滋生心病,招致禍患。 在電視劇《大宅門》中,白家掌柜白萌堂為了與詹王府爭高下,內心變得浮躁且多怒。 他不惜設下圈套,讓兩家關系失和,卻最終鬧得兩敗俱傷,家人與事業都遭到打擊與傷害。 原本是醫藥世家的白家,卻難醫兩家的心病,他本人也因此生了大病,從此一病不起,實在有些諷刺。 《壇經》中有云:“一切福田,不離心地。” 世間的一切福運,都與自我的本性密切相關,心正則福來,心好則運至,才有身康體健。 養生先養心,心和則身和,與其執著于名醫良藥,不如安心修身養心。 唯有將心態放平,把心氣放淡,才能包容世間萬物,走向平和安定。 很喜歡曾國藩說過的一句話:“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萬法皆有心造,一個好的心態永遠是最廉價,最有效的藥物。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生的寬廣全在心態的大小。 心態好,百般皆順,心態差,萬般皆泥濘。 無論何時何地,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修好自己的這顆心,便是不負此生。 人活一世,心態最重要,先學會取悅自己,才能走得四平八穩。 余生,愿你我心無雜念,修好本心,長壽健康,百病不侵,福生無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