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要是“省”錯了地方,后果可能很嚴重! 國家癌癥中心前段時間發布的《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22年我國癌癥新發病例約為482.47萬例。 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會有1萬多人次被診斷為新發癌癥,平均每分鐘確診的就有9人次。 一些看似省錢的好習慣,恰恰正是癌細胞的“催化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省小錢、花大錢…… 
省錢:發霉食物繼續吃 ——省出肝癌 有些人圖省錢,總喜歡挑著便宜買,那些打折處理的水果一買就是一大堆。 但這樣的水果,品質往往不會太好,不新鮮還是小事,短時間內吃不完,腐爛變質更是常事。很多人以為,把壞的地方去掉再吃就沒問題。 殊不知,我們可以看到長霉的部分,其實只是霉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其他看起來正常的部分,也可能已經有霉菌在“潛伏”,吃進去仍然有中毒風險。 比如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黃曲霉毒素,就最愛藏在發霉食物中。 這是一種真菌毒素,是曲霉屬真菌中的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生的次生毒性代謝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即可致癌! 進入人體后,對肝臟的破壞性極大: - 攝入少量,就可能出現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
- 短期大量攝入,會引發急性中毒,導致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等。
- 微量持續攝入,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此前,河南就有一對90后夫妻因為常吃自家水果店里的變質水果,雙雙患上了肝癌。特別是淀粉和蛋白質、脂肪含量高的,比如大米、玉米等谷物和花生、核桃等堅果,在溫暖潮濕環境下,一旦發生霉變很難逃過黃曲霉毒素的“染指”。像我們天天都要吃的大米,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可能長蟲甚至滋生霉菌、產生毒素。最好是購買有明確保質期的袋裝大米,且在3個月內吃完,最久不超過半年。總之,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家里霉變的食物趕緊扔了別再吃。黃曲霉通常呈黃色或黃綠色絲狀,有霉味、苦味,如果不小心吃到,一定要立馬吐掉并漱口。現在幾乎家家都安裝有油煙機,但有些人總擔心它費電,做飯時能不開就不開。當油溫高到一定程度,食用油中游離脂肪酸、卵磷脂等雜質就會生成各種揮發性物質,變成“煙”。油煙顆粒很小,無論是炒菜不開油煙機或是炒完菜馬上關掉油煙機,滯留在室內,空氣中的PM2.5會持續上升,相當于在自己家里制造霧霾自己吸。而且,油煙中還含有200多種有害物質,比如丙烯醛、多環芳烴等等,對呼吸道刺激性十分強。通過呼吸進入肺,時間久了,對肺部傷害很大,可能引發肺炎甚至肺癌。有研究發現,這種油煙可讓女性非吸煙者的肺癌風險升高3.79倍。那不炒菜,只燒個水、煲個燙,油煙不大,是不是就沒有開油煙機的必要了呢?其實,煤氣也會產生有害物質,燃燒20分鐘后,空氣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含量大大升高。只要打開了煤氣灶,就得開啟油煙機。油煙機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早開晚關”,開火前就要打開油煙機,炒完菜后繼續開個3-5分鐘,以確保有害氣體被充分排出。國人很多都有吃隔夜菜的習慣,特別是從吃不飽、穿不暖年代走過來的老一輩們,吃不完的飯菜,第二天、第三天繼續吃,不放到變質發餿絕不倒掉。但冰箱不是保險箱,菜放久了不僅味道變差、營養價值降低,還容易滋生細菌,受到二次污染。而且,剩菜放置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也會增加。酶、微生物及空氣、溫度共同作用,把食物中原本天然存在的無害硝酸鹽轉化成了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以讓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喪失輸送氧氣的能力,短期攝入過量,會出現發紺(口唇青紫)、呼吸困難或頭暈、胸悶、心悸等急性中毒癥狀。更可怕的是,它還能在我們體內進一步轉變為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胃癌的風險。剩飯剩菜安不安全,不在于是否隔夜,也不在于儲存時間長短,而在于儲存過程中是否發生了變質或者產生了有害物質。吃不完的飯菜應及時密封冷藏,并盡量在2天內吃完,但3種菜最好別剩——- 葉菜,菠菜、小白菜、生菜等葉菜,放置后產生的亞硝酸鹽明顯要比別的食物多。
- 海鮮,水分含量高、蛋白質豐富的海鮮,腐壞的速度總體要比畜肉、禽肉來得快。
- 涼菜,大都沒經過高溫烹調殺菌,再次吃也極少徹底加熱,安全風險比熱菜更大。
小時候怕看成績單,長大后怕看體檢單,是當代成年人的普遍寫照。提到體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害怕”,因為害怕查出問題,所以信奉“只要不體檢,我就沒有病”。但逃避體檢只是掩耳盜鈴,“諱疾忌醫”,如果真生了病,只會越拖越嚴重!比如脂肪肝,早期的脂肪肝通常是單純性脂肪肝,患者一般沒有明顯癥狀,通過體檢及早發現、及時治療,脂肪肝是可以完全逆轉的。要是一直拖著不管,脂肪肝發展成肝硬化,問題就大條了。正常人群,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度飲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癌高危人群,尤其是年齡超過40歲的男性,每半年一次定期檢查。普通人可在40歲時做第一次胃鏡,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一般隔3年一次即可;年齡45歲以上,長期居住于胃癌高發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或者既往患有胃癌前疾病、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等)的人,屬于胃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年都做一次。長期吸煙、被動吸煙,或者有職業接觸/暴露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病史的高風險人群,每年檢查一次;一般人群通常建議至少50歲要開始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