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星象的途徑 一、漫步星空的歌謠 漫步中國星空的歌謠 《詩經》:先秦 《思玄賦》:張衡(東漢) 《玄像詩》:敦煌寫本(晉) 《觀象賦》:張淵(北魏) 《天文大象賦》:李播(隋末唐初。道家,號黃冠子。唐太史令李淳風之父) 《步天歌》:丹元子(隋),王希明(唐) 詩經 三五在東(《召南·小星》) 定之方中(《鄌風·定之方中》) 三星在天(《唐風·綢繆》) 七月流火(《豳風·七月》) 成是南箕(《小雅·巷伯》)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小雅·大東》) 月離于畢(《小雅·漸漸之石》) 思玄賦 出紫宮之肅肅兮,集太微之閬閬。 命王良掌策駟兮,逾高閣之鏘鏘。 建罔車之幕幕兮,獵青林之芒芒。 彎威弧之撥剌兮,射嶓冢之封狼。 觀壁壘于北落兮,伐河鼓之磅硠。 乘天潢之泛泛兮,浮雲漢之湯湯。 倚招搖、攝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二紀——日月;五緯——木火土金水) 玄像詩(敦煌遺書·天文星占抄件殘本。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 ——晉·太史令陳卓 紫微垣十五,南北兩門通, 七在宮門右,八在宮門東。 勾陳與北極,俱在紫微宮。 辰居四輔內,帝坐勾陳中。 鬥杓傅帝極,向背悉皆同。 華蓋宮門北,傳舍東西直。 觀象賦 是時也,歲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 …… 睹紫宮之環周,嘉帝坐之獨標。 瞻華蓋之蔭藹,何虛中之迢迢。 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爾乃縱目遠覽,傍極四維,北鑒機衡,南睹太微。 三臺皦皦以雙列,皇座冏冏以垂暉。 虎賁執銳于前階,常陳屯聚于後闈。 …… 天文大象賦 垂萬象乎列星,仰四覽乎中極。 一人為主,四輔為翼。 句陳分司,內坐齊飭。 華蓋于是乎臨映,大帝于是乎遊息。 尚書諮謀以納言,柱史記私而奏職。 北鬥標建車之象,移節度而齊七政。 文昌制戴筐之位,羅將相而枕三臺。 步天歌(七言) 言辭淺近、帶有韻律的歌訣 角宿:總是黑星兩相連(黑表示的是出于甘氏星經) 鄭樵(南宋史學家《通志》作者)評《步天歌》: 句中有圖 言下見象 或豐或約 無馀無失 臣向嘗盡求其書,不得其象。 又盡求其圖,不得其信。 一日得步天歌而誦之, 時素秋無月,清天如水。 長誦一句,凝目一星。 不三數夜,一天星鬥盡在胸中矣。 “步天”的由來 《步天歌》流傳有多個版本,都是360-366句。 中國古代一周天365.25度。對應一年365.25日。 一日一句,一句步,一步一度。 一年四季,朗誦全歌,步天一周。 四庫全書《靈臺密苑》——步天歌詩配有星圖 《漫步中國星空》將步天歌與中西對照星圖首次結合 二、望遠鏡基礎 望遠鏡的分類 折射式(伽利略)、反射式(牛頓)、折反射式、雙筒望遠鏡(折射式) 望遠鏡的指標一:放大倍率 通常望遠鏡倍率不止一個;望遠鏡的倍數不重要。 望遠鏡的指標二:口徑 望遠鏡最重要的都與口徑有關:看得見:聚光能力;看得清:分辨率 在一定口徑下,放大倍率不能無限增加,否則,雖然圖像放大了,但是景物變得模糊不清。 業餘望遠鏡最高放大率為:物鏡口徑的10-20倍。最大不超過200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