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劉希婭,重慶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 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從2011年到2021年,全國九年一貫制學校從13304所增加到18233所,占初中學校比重從24.58%擴大到34.49%。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對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義重大。黨的報告二十大指出,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如何根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優化九年一貫制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策略,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是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命題。 重慶謝家灣學校自2021年轉為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開始探索義務教育學校的一體化設計與實施,將小學、初中兩個學段有機銜接,以小初貫通的學生素養培育為導向,以跨學科學習促進“素養+”學習方式變革,從價值理念貫通、課程建設貫通、教學教研貫通、管理模式貫通等方面著手,整體建構學校育人系統,促進學生發展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為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貢獻了一份基層力量。 / 一 / 理解九年一貫制辦學的必要性 學校教育制度是學校制度體系的基礎,它反映了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內部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規定了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它們之間的銜接、轉換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但在普通教育中,小學屬于初等教育,初中、高中屬于中等教育,而初中、高中又構成了完全中學教育。根據這一學校教育制度,小學、中學一般分開設置,界限明顯,尤其是在完全中學,初中和高中整體辦學,初中和小學之間的鴻溝不僅體現在中小學獨立辦學學制上,更體現為育人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割裂和脫節。 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重要舉措。2001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第14條“規范義務教育學制”中提出,“國家將整體設置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實行九年一貫制”。我國部分地區21世紀之初已開始探索九年一貫義務教育的辦學實踐。2012年,《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要求“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2021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各地建設九年一貫制學?!薄?梢姡?span id="ddthvnjxjdt" class="cye-lm-tag">九年一貫制是黨和國家在教育政策上的基本導向,也是我國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創新舉措。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整體一貫設置。一方面,國家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整體性的培養目標,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印發的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也將義務教育按照九年一貫進行課程設置和標準制定,并強調要注重學段銜接,加強課程一體化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九年一貫制是當前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一體化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 / 二 / 了解九年一貫制辦學的現實挑戰 九年一貫制辦學指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進行學段貫通,實現辦學主體、教育內容、招生升學、評價管理等方面的一體化。具體來說,九年一貫制辦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具體內涵。 一是培養目標貫通,即將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作為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在學段、年級層面進行具體化分解,從而明確學校育人目標的具體內涵,以此作為學校教育的價值導向和目標依據,實現學生發展目標的連貫性。 二是課程教學貫通,即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國家有關義務教育的課程設置和科目安排,實現課程目標、內容和實施方式的有機銜接;基于課程標準,將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學習方式進行有機統整。 三是學校治理貫通,即九年一貫制辦學不是將小學、初中進行機械拼接,而是在學校教育環境、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學校管理、學生評價考試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將學校建設成全面貫通的有機整體。 盡管現階段九年一貫制學校已經有了政策支持和實踐推廣,但在實際辦學中,學段貫通的落地面臨價值觀念、教師配置、管理創新等多方面的挑戰,存在“貫而不通”等現象。 一是從價值觀念角度看,九年一貫制辦學受到傳統的小學、初中各自為政的辦學思想的束縛。在傳統教育觀念中,小學是初等教育,初中是中等教育,兩個學段在培養目標、教學方式、具體性質上有所不同,且小學主要和幼兒園進行銜接,初中更多與高中進行銜接,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將小學和初中視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階段。 二是從教師培養角度看,小學、初中教師的培養主體和方式有所不同,人們普遍認為小學、初中教師在學科專業和教育背景上存在差異,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招聘和師資配置上也將小學和初中進行區分,這在無形中造成了小學、初中教師隊伍間的人為隔閡。 三是從學校管理模式看,九年一貫制學校仍然將學校有意無意地分成小學部和初中部,設置不同的管理機構和方式,盡管其在辦學空間、辦學主體上實現了一致性,但是義務教育作為一個真正的有機整體在本體論和方法論上還沒有真正貫通。 / 三 / 開展九年一貫制辦學的貫通探索 重慶謝家灣小學校創建于1957年,是重慶市首批示范小學。2021年,為更好發揮謝家灣小學校輻射引領作用,促進小學與中學的銜接,謝家灣小學校轉為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更名為“重慶謝家灣學?!薄W校整體建構育人系統,從育人價值、課程建設、教學教研、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入手,促進學生發展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培養“聽黨話,跟黨走,做改良世界的中國人”。 1. 價值理念更新,奠定九年一貫發展基礎 育人價值取向是決定一所學校及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邏輯起點,學段貫通的前提是學校及教師確立整體育人的價值理念,明確九年一貫制學校不同于單設的小學和初中,不能把九年一貫制學校簡單辦成“小學+初中”。學校通過對小學、初中兩個學段實施一體化管理、教學、教研、培訓、評價等,帶動教師樹立整體連續發展的“九年一貫制思維”。 重慶謝家灣學校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持續發展、整體發展,引領教師以動態、連續、生長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學校深度踐行“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的辦學文化,無論是小學部還是初中部,都在文化浸潤中形成了“讓每一個孩子按照自己的優勢去發展”的育人追求,高度統整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學?;谥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六大方面,以及自信心、好奇心、同理心、奮斗心、創造心、中國心,吃飯好、睡覺好、運動好、心情好、品行好、學習好“六心”“六好”校本培養目標,構建了18個學生評價一級指標,并貫通小學和初中,建立二、三級指標,連續性、統整性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如聚焦“吃飯好”這個一級指標,在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均設置了“按時就餐 講究衛生”“合理搭配 營養均衡”“節約糧食 光盤行動”“主動交友 文明交往”“舉止得體 言語恰當”“愛護環境 垃圾分類”等二級指標,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發展現狀對其進行細化,生成三級指標,以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開展評價。 2. 課程建設貫通,促進九年一貫內涵銜接 課程是學校眾多育人要素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載體,課程銜接是九年一貫制學校發揮學制優勢進行整體育人的關鍵環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強調了義務教育階段的系統性,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都充分體現出整體建構思路。重慶謝家灣學校通過建構實施九年一貫的“小梅花”課程,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奠定基礎。 課程目標是建構課程體系、確定課程內容、進行課程實踐的關鍵準則。基于九年貫通的課程建構思路,學校將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分解細化至一至九年級每學期、每月、每周、每節課,形成了50余萬字的《謝家灣學校課程學習目標》,將其作為確立每節課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既體現出育人的階段性特點,又實現了課程內容的螺旋上升、緊密銜接。 學校遵循學生成長的內在規律、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和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對課程內容進行了一體化設計,研發出既符合各學段特點又相互融通的課程內容。 其一,貫通設計學科課程。針對沒有實行國家統編教材的學科,學校自主研發了一至九年級配套學習材料,既保障了同一學科課程內容的內部一致性,又避免了不同學段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問題。如學校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要求,開設情緒生活課,以積極心理學為主線,基于個體心理繁榮、團體心理繁榮、社會心理繁榮層層遞進的編排邏輯,貫通設計一至九年級課程內容,避免當前普遍存在的各版本心理健康教材中內容交叉重復、缺乏層次的問題。 其二,貫通優化交叉內容。現行中小學教材,不同年段通常由不同專家團隊編寫,小學、初中教材中存在某些同質化內容。為解決不同學段教材內容同質化問題,學校小學部、初中部教師縱向梳理了一至九年級各學科教材中的知識點,找到小學、初中學段各知識的銜接點和斷層點,依據教學目標進行序列化重組,避免不同學段知識重復或斷層。例如:數學組初中部教師在研究七年級上冊“負數”時,針對學生在小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負數并理解了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這一實際情況,初中部教師根據小學、初中教材中的重復性內容,重點聚焦負數的意義以及數系擴充的原因和過程,讓學生對“數的發展”有了整體性認識,學習興趣也愈加濃厚。 其三,貫通開設特色課程。針對專題活動、社團課程、賽事課程等特色主題課程,小學部和初中部進行了連貫設計,為學生優勢特長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平臺。如學校開設了棒球、擊劍等社團課程,形成了貫通各年級的棒球、擊劍課程體系,不僅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系統學習,也讓具有天賦和優勢的學生能夠獲得持續的成長支持。 3. 教學教研貫通,提供九年一貫成長支持 學校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核心,保持不同學段教師教學教研一致性。這就需要小學部和初中部的教師從學生整體發展和學科的完整體系出發,貫通設計教學目標與內容,從而保證教育教學的連貫性。 一是教師跨學段任教。首先,部分學科教師兼任小學部、初中部教師。道德與法治、藝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等學科,教師同時擔任小學部、初中部教師,以此增強學科知識的縱向整合。其次,初中部教師任教小學部社團課程教師。小學部開設人文歷史、趣味物理等社團課程,由初中教師授課。這既能夠促進初中部教師對小學部學生身心發展情況的深入了解,又有利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是設立學科主任帶領推進全學段學科建設。每個學科設立學科主任、副主任,由一線教師擔任,貫通管理所有學段學科建設。小學部、初中部教師參加各級賽課、課例研討、學術論壇等,均由學科組牽頭。同時,學校持續以跨學科學習促進“素養+”學習方式變革,通過設計跨學科學習項目、開展班級小教研等機制,促進不同學科教師開展跨學科研討;邀請市區級各學科專家到校培訓,所有學段學科教師一起參與學習,拓寬學科理解與實踐。 三是成立跨學段黨員工作室。學校以117個黨員工作室為載體,圍繞班級管理、課堂建設、學生心理成長等主題開展跨學段研究。工作室中,1名黨員為工作室主持人,吸納2~5名不同學段班主任、同學科不同年段的非黨員教師,組建聚焦多元化主題的跨學段黨員工作室。 四是開展小初銜接聯合課題研究。學校基于九年一貫制辦學實際,發動教師自主組建多個小學、初中教師共學共研的課題研究團隊,目前已立項8個重慶市教育規劃辦、重慶市教育學會跨學段主題課題,如“'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數學教學雙向銜接實踐研究”“九年一貫制背景下的學生學習方式變革實踐”等。 4. 管理模式貫通,保障九年一貫順利實施 九年一貫制學校涉及小學、初中兩個學段,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學生心理生理變化巨大,這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挑戰。而一體化貫通管理,可以最大化發揮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制優勢,促進學生可持續優質發展。 首先,組織架構保障管理貫通。重慶謝家灣學校打破以往分年段、年級管理的范式,貫通管理組織架構。一是確立部門貫通管理制度。在校級干部、中層干部管理方面,不分設小學部與初中部管理團隊,而是所有部門統籌管理一至九年級教學、德育、科研等工作。二是班級教師配備貫通,保障小學部、初中部語文和數學教師均單班教學,小學高段和初中部開展分學科分層動態走班,以差異化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三是建立跨學段樓棟管理制。在年級管理的基礎上,基于混齡社區式樓棟排布模式建立樓棟管理制,負責一棟樓、一層樓多學段班級的系統管理。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的優化,促進了各學段真正貫通。 其次,學生活動安排貫通。一是作息安排貫通,校園全天沒有上下課鈴聲,初中部、小學部每個班級每天一節1小時體育課、每年一套自編操,保障每天戶外運動2小時、睡眠10小時。二是生活流程貫通,操場、閱覽室、實驗室、體育館等生活場館共用共享;全校實行自助午餐,鼓勵不同年段學生利用午餐時間進行互動交流;不同年級教室、功能室穿插安排,各年齡段學生常態化一起生活、學習在一個真實的混齡群體中,成為彼此生成性的課程資源。 再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貫通。一是統一評價標準。小學部、初中部均圍繞學生培養目標,從學業質量、綜合素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肥胖率、近視率、參加校外學科培訓率等指標都被納入學生評價體系,破解“小學看素養、初中看成績”的割裂問題。二是統一工作量核定標準。在工作量課時化的原則下,小學部與初中部統一基礎課時標準,引入學段系數,確保教師考核科學化、標準化,并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達成共識,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最后,集團化辦學促進資源貫通。學校成立了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各學段學校的謝家灣教育集團,通過建立統一領導、統一任命、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評價“五個統一”運行模式,推動集團內成員校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隊伍、教育資源等方面的深度融通,橫向擴大學校優質資源覆蓋面,縱向打通學段壁壘,為學段貫通提供實踐基礎。 未來,謝家灣學校將繼續發揮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優勢,圍繞提升學生在校生活與學習質量,開展深入持續的實踐研究。 文章來源:《中國基礎教育》2024年第2期,原標題《重慶謝家灣學校:以全面貫通促進整體育人》 文章編輯:劉青松 微信編輯:張文佳 微信設計:王敏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