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4 18:22 來自山東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占領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得而復失,但是諸葛亮得到一個蓋世奇才,這個奇才是“幼麟”姜維。從此以后,諸葛亮重點培養(yǎng)姜維,儼然將其當成他的接班人對待。 對于姜維和魏延兩人的才能,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魏延厲害,有的人力挺姜維,認為姜維撐起了蜀漢后期的半邊天,以一人之力,和魏國周旋二三十年,為蜀國續(xù)命三十年。 本文認為魏延比姜維厲害,分析如下兩個原因。 其一,魏延的“重門之策”勝過姜維的“斂兵聚谷”。 蜀漢關于防守漢中這個益州門戶,有兩個戰(zhàn)略決策,分別是魏延的“重門之策”和姜維的“斂兵聚谷”,究竟哪個更具有戰(zhàn)略眼光哪個更好呢? 不好直接比較兩個戰(zhàn)略決策的好壞,只能通過結(jié)果來比較。眾所周知,魏延的“重門之策”把漢中防守得固若金湯,王平這個魏延的繼任者更是擊敗魏國曹爽的十萬大軍,而姜維的“斂兵聚谷”,僅僅一個月便將漢中丟失。因此,魏延的“重門之策”勝過姜維的“斂兵聚谷”。 其二,魏延的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姜維只知道盲目北伐中原。 魏延能攻善守,除了善于防守,還善于出奇兵克敵制勝。他曾多次向丞相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并自告奮勇帶領五千精兵突襲,一舉拿下長安,可惜被諸葛亮否決了。但是子午谷奇謀確實是蜀國以弱搏強,逆轉(zhuǎn)翻盤的唯一機會,這是毋庸置疑的。 姜維繼承諸葛亮的衣缽,年年北伐,但是他沒有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勝少敗多,導致蜀漢國力一年不如一年。 由此可知姜維不如魏延,但是諸葛亮為何選擇姜維為接班人?我們看看魏延的后臺就知道了。 在正史上,魏延第一次露面,是以部曲身份跟隨主公劉備入川,南征北戰(zhàn),在劉備奪取益州之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部曲”有多種含義,第一個含義是我國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第二個含義是指古代豪門大族的私人軍隊,帶有人身依附性質(zhì),第三個含義是部屬、部下的意思。 魏延以“部曲”身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很可能三個含義都有,他是劉備的直屬部下,是劉備的親信部隊,還可能是劉備的私人部隊。趙云、陳到兩人的情況應該和魏延差不多。 明白了“部曲”兩個字的含義,魏延的后臺也就呼之欲出了,他的后臺是三國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后來劉備在奪取漢中后,將漢中交給魏延,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也從側(cè)面說明魏延是劉備的嫡系。 一朝天子一朝臣,劉備早已在病逝白帝城,現(xiàn)在雖然蜀漢皇帝是后主劉禪,但大權在諸葛亮手中。諸葛亮一直“不待見”魏延,認為魏延驕橫,難以駕馭,時不時違抗他的軍令,于是轉(zhuǎn)而重點培養(yǎng)從魏國那邊歸順過來的姜維,打壓魏延。 結(jié)語 姜維和魏延兩人是三國中后期蜀漢的兩個頂梁柱,如果兩人仔細比較,姜維不如魏延,但是諸葛亮卻選擇姜維為接班人,并重點培養(yǎng)姜維,病逝前把畢生心血都交給姜維。許多人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我們看看魏延的后臺就知道了,魏延的后臺是劉備,但劉備已經(jīng)病逝白帝城。 換句話說,魏延已經(jīng)沒有后臺了,而姜維得到諸葛亮的喜愛,因此諸葛亮不可能重點培養(yǎng)魏延,而是選擇姜維為接班人。姜維也不負眾望,在蔣琬、費祎兩代賢相之后,真正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為復興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
來自: 數(shù)字人生6688 >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