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數流年,浮生若夢。
我們感嘆那些被我們無聲蹉跎的時光;
我們開始傷春悲秋,感嘆年華易逝。
人生,總是有太多太多的缺憾,不要無謂地把一些艱難無限放大,更不要總在一些無法圓滿的情緒里畫地為牢。
醉眼看花,花不語,人生的很多良辰美景都帶著鏡花水月般的朦朧和虛幻。
只有把自己活成風景,才是生命里永恒的圖騰。
人生苦短,一生能夠活得通透是幾世修來的福氣,別用太多的功利和世故染臟了生命的純凈。

01.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回望過去坎坷的道路,轉身歸去時,無論是曾經的狂風驟雨,還是后來的云開月明,都已經化作內心的平靜與超脫。
02.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近現代·王國維《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世間最無法挽留的是時光匆匆,青春的臉龐在鏡中悄然消逝,繁花也從枝頭凋落,這是對生命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嘆,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
03.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
雨滴敲打著落葉的黃樹,昏黃燈光下映出一頭斑駁白發,畫面定格了歲月無情與人生悲歡交織的瞬間。

04.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想要攜桂花共載酒船,重溫往昔歡樂時光,無奈心境已非,再也找不回那份少年時的無憂與逍遙。
05.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唐·貫休《獻錢尚父》
豪華宴席上繁花爛漫,令三千賓客沉醉其中,而一柄利劍所向披靡,足以震撼十四州的疆域,展現了英雄豪杰的壯志凌云。
06.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唐·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我今日酒醉欲眠,你且自便離去,若有雅興,明日可攜琴而來,共享高山流水的愜意時光。

07.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原野廣闊,天空似乎低垂至樹木之巔,清澈江面上,明亮的月影仿佛更親近于孤獨的旅人,描繪出一幅恬靜而寂寥的月下孤舟圖。
08.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南北朝·陸凱《贈范曄》
身處江南,別無所贈,唯有將這一份春天的生機盎然贈予你,寄寓著深厚的情誼與美好的祝愿。
09.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陳陳陶《隴西行》
無定河邊累累白骨,曾是春閨中女子日夜期盼歸來的夢中人,生死兩茫茫,對比鮮明,抒發出戰爭帶給人們的巨大悲劇與哀痛。

10.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小樓之中靜聽春雨連綿整夜,待到清晨時分,深巷里傳來杏花叫賣之聲,悠揚中透出生活的細膩與平淡之美。
11.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手持前鏡后鏡對照,鏡中的容顏與盛開的花朵相互映襯,花之美猶如人之美,綻放的瞬間亦是自我審視的剎那,兩者在鏡中交融共生,編織出一場華美的視覺與心靈的對話。
12.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宋·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巖》
漫步溪邊,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恍若天地合一,那湛藍的天空仿佛就在腳下;抬頭望去,云端飄逸,自己又如同行走在流云之間,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呈現出詩意的生活畫卷。

13.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唐·馬戴《灞上秋居》
異國他鄉的樹葉紛紛落下,寒夜中的一盞孤燈陪伴著遠方的旅人,獨自品味著漂泊的寂寥,暗喻著人生的旅途充滿離愁與孤寂。
14.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張志和《漁歌子》
身披青翠的箬笠,身著碧綠的蓑衣,任憑斜風細雨拂面,卻無需歸去,展現出漁者與自然和諧相處、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和寧靜淡泊的精神世界。
15.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扉輕啟,犬吠聲穿透靜謐的夜色,那是風雪交加中歸來的旅人,在寒冷冬夜里尋得一方溫暖的棲息之地。

16.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間風月如塵土。
——宋·周邦彥《蝶戀花·魚尾霞生明遠樹》
在蓬萊仙境般的路上相遇,輕輕一笑,世間的風月繁華如同塵埃般渺小;此番相遇仿佛超越世俗,直抵超凡脫俗的心靈契合之處。
17.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唐·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太平盛世看似美好實則無能為力,悠閑時欣賞流云,靜謐時鐘愛僧人的恬淡,體現出詩人對浮華世界的厭倦以及對禪意生活的向往。
18.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唐·崔顥《長干曲四首·其一》
“您家住在哪里呢?”她問道,“我家在橫塘。”臨時停船搭訕,只因心中揣測或許我們是同鄉,這份偶然的邂逅與試探,勾勒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水鄉生活場景。

19.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宋·蘇軾《阮郎歸·初夏》
微雨過后,嫩荷隨風輕輕搖曳,石榴花火紅欲燃,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初夏畫卷,生動展現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與季節交替之美。
20.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秋風吹過渭水河畔,長安城內落葉紛飛,滿目皆是金黃的秋色,描繪了一幅濃厚的秋日景象,寄托著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對故地長安的眷戀之情。
21.
寂寞掩朱門,正是天將暮。
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
——唐·孫光憲《生查子·寂寞掩朱門》
孤獨的朱紅色大門悄然緊閉,在這個天色將晚的時刻,庭院沉浸在昏暗之中,唯有滴答的梧桐雨聲在空蕩的小院里回響,映襯出一種深邃而寂寥的時空畫面。

22.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思念你的情感就如同那盈滿的圓月,每過一夜,月光便漸漸消減一分明亮,以此比喻我對你的思念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深沉而無法釋懷。
23.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縱然野火肆虐焚燒,但堅韌的野草依然無法被徹底消滅,待到春風再度吹拂大地,它們便會重新煥發生機,生動詮釋了生命力的強大與頑強。
24.
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從晨曦破曉到暮靄沉沉,無論是行走還是靜坐,目光所及之處,心緒始終縈繞著你,這份深深的牽掛如同天上的云彩與星辰,無論晝夜都在心頭流轉。

25.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一輪皎潔的明月從巍峨的天山背后升起,在浩渺的云海與蒼茫的夜空中悠然穿行,展現了一幅壯麗遼闊且富有神秘感的邊塞月夜圖景。
26.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清·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輕柔的晚風聚起湖面微波,星星點點的波光隨之散開,猶如灑滿了整條河流的璀璨星光,形成一幅靜謐而又夢幻的夜晚水上風光。
27.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唐·王昌齡《送柴侍御》
盡管身處不同的地方,共享同一片青山與云雨,共賞一輪明亮的明月,似乎意味著我們的距離并未因空間而疏遠,情感相通,天涯若比鄰。

2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南朝時期眾多寺廟錯落分布,如今有多少亭臺樓閣淹沒在朦朧的煙雨之中,昔日的繁榮盛景只能憑借想象在眼前重現,抒發了歷史變遷的滄桑感慨。
29.
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宋·黃庭堅《訴衷情》
江水寒冷而平靜,四周環繞著滿目的青山,承載著明亮的月色一同歸來,營造出一個廣闊而寧靜的山水夜色,讓人心境澄明,寄寓著歸途的期待與淡泊。
30.
何時杖爾看南雪,我與梅花兩白頭。
——清·查辛香《《清稗類鈔·詠羅浮藤杖所作》》
何時能執你一同在冬日賞雪,那時我和傲骨的梅花都將皓首白頭,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友情恒久不變的美好愿望。

31.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隋·楊廣《春江花月夜》
流淌的河水帶走月亮的倒影,漲潮的海水攜帶著閃爍的星光涌來,展示出一幅動態的江河月夜美景,賦予自然景觀以生命的韻律和情感的波動。
32.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蘇軾《題西林壁》
之所以未能認清廬山的真實面貌,正是因為身在其中,受制于視角局限,揭示了觀察事物需要跳出固有框架,才能得到全面的認知。
33.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唐·賈島《題李凝幽居》
鳥兒棲息在池邊的樹木上,僧人在明亮的月色中推開幽居的門扉,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構建了一幅靜謐而深遠的禪意夜景,富有哲理與禪趣。

34.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唐·王維《秋夜獨坐》
秋雨敲擊山間,果實紛紛墜落,屋內的燈光下清晰可聞草叢中的蟲鳴,動靜結合,描繪出一幅秋夜寂寥而生動的畫面,寓含著季節更迭帶來的自然哀婉。
35.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唐·李商隱《登樂游原》
雖然夕陽無比美麗,但它臨近黃昏即將消失,象征著美好的事物終將逝去,引發人們對于時間無情流逝和人生短暫無常的深刻思考。
36.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唐·德誠《船子和尚偈》
夜晚靜謐,湖水冰冷,魚兒不再覓食,小船空載著明亮的月光悠悠返航,宛如一首流淌的寂靜詩篇,傾訴著空靈與淡泊的人生況味。

37.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若渴望領略更為開闊的天地,唯有繼續攀登,登上更高的樓層,方能眼界大開,寓意追求真理與理想,當不斷求索,勇攀高峰。
38.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春天最美的時候,莫過于此刻,新綠初綻的柳絲輕舞飛揚,比京城繁華之地的煙柳還要動人,此番春意盎然的景象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39.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攬鏡自照,卻驚覺滿頭銀絲如秋霜降臨,時光匆匆,歲月流轉,青春易逝,讓人不禁感嘆生命衰老的迅疾與無常。

40.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生機勃發的春色哪能禁錮于高墻之內,一枝嬌艷的紅杏早已迫不及待地探出墻頭,這一抹鮮亮的顏色成為春意突破束縛、自由綻放的生動寫照。
41.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
不必在意他人的贊譽,梅花獨自保留那份純潔與芬芳,只愿將清新的香氣彌漫世間每一個角落,傳遞高潔獨立的人格魅力。
42.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于謙《詠石灰》
即便面臨粉身碎骨的危險,也要堅守內心的清澈與潔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讓這種精神品質留存人間,影響后世。

43.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
為何那方塘清澈如許?答案在于它源頭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涌入,借喻學問之道亦需不斷更新知識,汲取智慧源泉,方可保持心靈的澄明。
44.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
一旦領悟到東風溫柔的面龐,就會發現萬紫千紅的色彩都是春天的注腳,這句話贊美春天的豐富多元,也寓意著生活萬象皆是美好顯現。
45.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唐·劉長卿《送靈澈》
斜陽披掛肩頭,荷葉斗笠下的身影漸行漸遠,融入那一片青翠的群山之間,勾勒出一幅恬淡而又深情的送別畫卷。

46.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挺拔的松枝間,清冽的泉水跳躍在石頭之上,動靜相宜,光影交錯,描繪出一幅詩意盎然的山間秋夜景色。
47.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唐·李紳《憫農(其一)》
廣闊的田野上沒有閑置的土地,然而辛勤耕作的農夫依然飽受饑餓之苦,透過此景揭示社會現實的殘酷,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苦難寄予深切同情。
48.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元··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酒醒之后仿佛置身于星河之間,滿載的是清澈如夢的月色與繁星,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物我兩忘的奇妙心境。

49.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誰能說那看似微不足道的心意,就能回報母親如春陽般溫暖深厚的恩情呢?這句詩深情地傳達了兒女對母愛無以為報的感激與敬仰。
50.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唐·白居易《夢微之》
你在地下化為塵土,我仍存人間,滿頭白雪昭示著歲月的無情;雖陰陽相隔,但情感綿延,彼此之間的懷念穿越生死,永恒不滅。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不妥,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