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體有12條經絡,手部有6條經脈循行。在中醫理論中,手上6條經脈與人體內部的各個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調節經脈的氣血運行,定向的穴位按摩可以通達臟腑,調理相應疾病。 
手上有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這六條經絡涉及頭面五官、腹痛腸鳴、小便不利、胸脅肩痛、氣喘咳嗽、肺病、心痛心悸、胸、胃等多個器官疾病。 《靈樞·動輸》載:“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手部是陰陽會合的地方,也是營衛之氣通行的大阿道。所以說:常按手,疾病全帶走。 緩解頭暈及止嘔—內關穴  方法:先輕后重按壓10秒鐘。在按壓的同時,閉口深呼吸,然后張口緩緩呼氣。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主治嘔吐、呃逆、眩暈、偏頭痛等癥。臨床上常用內關配合攢竹、中脘、足三里等穴治療膈肌痙攣打呃不止,可針刺或手指按壓。止疼—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指間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處。方法:拇指固定不移在合谷穴上,做輕柔而和緩的旋轉運動,揉動頻率在80-120次/分之間,保持1-3分鐘。合谷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鎮痛。通常頭痛、上火引起的牙痛、痛經等癥狀,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按摩合谷穴,可以減輕疼痛的癥狀。緩解眼疲勞—明眼穴  位置:手平放在桌上拇指第一指關節橫紋沖上的點就是明眼穴。方法:指腹在明眼穴上方適度按壓,先順時針旋轉,再逆時針旋轉。每次按壓時間為15-20秒,重復10-15次。明眼穴作為一種穴位療法,具有緩解眼疲勞、改善眼部循環、緩解眼干澀、改善近視和緩解眼部疼痛等功效與作用。止咳—魚際穴  方法:右手大拇指按揉左手大魚際部位,按揉至手掌發熱,然后換手按揉,每天按摩2~3次,每次1~2分鐘。按摩魚際穴有清宣肺氣,清熱利咽的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咳嗽,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喑啞、失音等。按摩、刮痧、針刺都可。消積食—四縫穴  位置:位于第2-第5指掌面,掌面的近側第1、2節橫紋中央。方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縫穴,每穴掐揉2~3分鐘,長期掐揉,可以緩解治療疳積、呃逆、胃脘痛、哮喘、中暑等癥狀。四縫穴是經外奇穴,有消食導滯、祛痰化積的功效,可以緩解治療疳積、胃脘痛、哮喘等癥。治療耳鳴—陽谷穴  位置:人體的手腕尺側,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陽谷穴穴位,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按摩2次。陽谷穴有一定的疏風清熱、通經活絡的功效,對于風熱上擾,或者是瘀血阻滯引起的耳鳴、耳聾有治療作用。緩解手掌麻痹—外勞宮穴  位置:手背部第2、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0.5寸處。方法:大拇指指尖順時針按揉外勞宮穴3-5分鐘,每天按摩1-2次。外勞宮具有舒筋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手指麻木、屈伸不利、腕臂疼痛等癥。 參考文獻:
[1]周景茂. "點壓按摩手部反射區(穴位)治病顯奇效." 2004反射學全國研討會會議交流文集 2004. [2]梁基英. "揉按穴位可治病痛." 新農村 12(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