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我心飛翔gvqwh5 2024-05-17 發布于安徽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高平崇明寺,國五。位于高平市河西鎮郭家莊村圣佛山東麓,俗稱狼谷寺。 創建于北宋開寶四年,歷代屢有修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伯方仙翁廟,國七。又名純陽宮,在山西高平縣伯方村,是當地著名道觀,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始建年代無考。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伯方祖師閣三官廟,與仙翁廟連城一片。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高平開化寺,國五。位于高平市陳區鎮王村舍利山上。始建于五代后梁時期, 初名清涼寺。北宋改名開化禪院。

    這期大家和魚一起去晉城下轄的高平市訪古。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高平崇明寺背依青山,前臨深谷。寺周這里群山起伏,峽谷迂回。

    第一站崇明寺。資料上介紹,崇明寺位于高平市城東南15公里的圣佛山東麓,背依青山,前臨深谷。俗稱狼谷寺。這里群山起伏,峽谷迂回。該寺坐北面南,兩進院,創建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歷代屢有修葺。現存建筑有山門、中佛殿、后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筑,后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為清代遺物。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該寺坐北面南,兩進院,有山門、中佛殿、后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筑。

    清早魚和先生來到崇明寺,大門落鎖。魚圍著崇明寺轉了又轉,周圍沒有住戶,在偏門注意到有守廟人電話,打電話過去,不到五分鐘,守廟人老哥開著電瓶車來了。攀談得知,他正在家做農活。崇明寺他已經看護了近三十年。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崇明寺中佛殿在晉城博物館看過模型,實物見到后很威風!超級斗拱刺向天穹,四面檐角都有八棱柱支撐。看護老哥解釋這些是近些年維修時加裝的。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敕賜崇明之寺》碑。

    門前一通石碑,碑記位置有缺損,《X佛山崇明之寺記》,淳化二年(991年)立。晉城博物館介紹上說:此殿建于宋開寶四年(971年),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頂。檐柱之間用闌額,無普柏枋,柱間施七鋪作作斗拱,殿內的斷梁結構,是中國小材大用的獨特創舉。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中佛殿,居院內中央,雄健古樸,穩重壯觀,據寺內現存宋淳化二年(991年)碑文記載,創建于宋《營造法式》頒行之前的北宋開寶年間。殿身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頂,筒板布瓦蓋頂,上施琉璃吻獸。該殿在許多地方沿襲唐制,柱頭無普柏枋。斗拱七鋪作,雙抄雙下昂,昂為批竹式,昂尾壓在四椽袱下皮。補間斗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下部無櫨斗和直斗與唐代建筑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一致。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使用的一對“斷梁”,結構奇特,是民間匠師獨特的創造,這在建筑史上具有較高的實踐意義。(摘自百度)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度娘說:“斷梁”是指利用兩根直徑、長短相等的短梁對接成,斷梁正中縫下,用順袱來承托,兩端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上,并將屋蓋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上。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中佛殿內空曠,地當中有矮桌上置一坐佛。屋角還有一時代感很強的木箱。

    崇明寺中佛殿三間殿宇,七鋪作斗拱,出檐之深遠,超過了五代時期的建筑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其建筑風格當屬古制。中佛殿在建筑風格上沿襲唐風,并且結構獨特,可謂我國古代建筑中一枝獨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摘自百度)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淳化二年碑文中還提到中佛殿,又稱雷音過殿。雷音乃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西游記》中的大雷音寺(雷音殿)是佛祖修行的地方。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中佛殿北,靠近北門處有一條石,看護老哥特意告訴魚,這不是普通的一塊石板而是一塊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清道光六年(1826年)崇明寺重修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崇明寺該寺座北面南,兩進院。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中佛殿、正殿。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崇明寺的正殿在二進院,明代萬歷年間重修。正殿也叫后殿,后佛殿。正殿碑兩側有鐘鼓樓,殿東西兩廂為后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正殿內的佛像也是新置的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后佛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筒板布瓦覆蓋。除前檐五間隔扇外,其余三面用墻圍護。前檐用石柱,柱礎呈正方形,上小下大,中間向內彎曲。平身科每間一攢,明間出45度斜栱。內槽斗栱用梁端節點加強,均為三踩單栱,正面為瓜栱,頭翹后尾為替木直托雙步梁。明、次間梁架為五架梁對后雙步梁用三柱,終點處用一斗二升托替木,柱上不設平板枋,只用額枋。(摘自360百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正殿殿外南墻上嵌有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修繕碑記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看護老哥住在附近的郭家莊村,姓郭。這位郭兄對崇明寺的一草一木都如數家珍。他和魚細數著見過的種種專家,國內的國外的,專業的業余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其中一位下放到這里的專家還與他成了朋友。言談舉止中無不透露著對自己這份守廟人職責的驕傲,為高平能有這么一座帶有明顯唐代木構特質的宋代木構遺存自豪。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一進院西側有二層樓高的西廳,郭兄說是僧人閉關之所。室內無窗,西側墻壁上方和下方各開兩圓洞,通風透光。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山門東西廂房為近期新建。崇明寺,兩座殿堂而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有看頭,可守廟人郭兄的熱忱和他無師自通所掌握的崇明寺建筑特征知識,讓你覺得崇明寺不白來!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山門外石獸

    崇明寺山門外的石獅看著對面狼谷至少幾百年了,它還會看下去。而魚只是游客而已,如同天空中此刻飄來的雨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高平游仙寺,國五。位于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山勢優美,林木蔥郁,寺居山峪,清靜幽雅。

    離開崇明寺時天開始下雨,雨中魚和先生趕到游仙寺。山路幾彎后目的地到達,卻不期而遇鐵將軍把門。門周沒有聯系人電話。這一天是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難道周一休息?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高平游仙寺創建于北宋淳化年間,現存前殿是北宋原物。中殿金代建,寺外東山坡有座至元七年建八角七級磚塔。

    沮喪中冒雨趕往定林寺。結果痛苦極了,去往定林寺的路封了。幾經導航重新確定前往路線,結果更痛苦,導來導去又回到這條封死的路上。魚兜不住火,直想罵人。先生果斷決定住宿休息。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第二天清晨趕往伯方村的仙翁廟,天陰沉。魚和先生要去的伯方村古名叫黑方村,是長平之戰中秦將白起焚毀趙軍糧草、戰車時一個被連帶燒焦了的村子。后來黑方村在西晉時,被賜給“長平伯”褚筴;明朝被賜給平叛農民起義有功的另一位“長平伯”谷大寬;清朝時本村又出了位被賜封為“方伯”的畢振姬等,漸漸地,黑方村就變成了伯方村。仙翁廟前有騰龍池,里面放養了錦鯉。池旁吃飯的老哥就是仙翁廟的守廟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西南位置有一戲臺,看樣子是明清遺存。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寫這期博文時,搜了很多資料,其中博友愛塔傳奇的相關博文最令魚震驚,在他的博文中魚了解到仙翁廟在2013年之前是破敗的,大殿屋角塌漏。而且大殿額坊柱等上面的木雕被盜。現在看上去氣勢十足的仙翁廟是他在央視做了一期節目后,有關部門于2015年重建的!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位于村北高臺上,俯視著伯方村。整個廟宇工字型建筑,古戲臺、玉皇閣、過廊、拜亭、仙翁殿一個中軸線

    仙翁廟又名純陽宮,2006年5月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不詳,魚在豆丁網搜到一篇論文“現存元人碑刻資料及其作者考略--《全元文》補目42篇”作者羅海燕,文中提到伯方仙翁廟內有通元代刻碑--《重修傘蓋山總圣仙翁廟記》,為元人王公威撰寫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三月,碑殘損。張政撰額,李在書丹。王公威,字恬隱。長平縣教諭。生平不詳。全元文未收錄此人。該論文為2011年九月發表。作者羅海燕,河北人,為南開大學助教、博士生,主攻元明清文學。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高平仙翁廟始建年代無考,明嘉靖十七年重修。現存前部為山門、鐘鼓二樓,后中部有樂亭、仙翁亭、仙翁殿、東西配殿和走廊。仙翁殿為主體建筑,殿內供奉呂洞賓塑像,尊稱'仙翁'并以名得廟。殿寬五開間,懸山式,前檐施通長大額枋一道,額上用五鋪作斗拱承托屋檐,殿內無柱,六檐袱通達前后檐外,梁枋簡潔規整,猶存元制。殿頂琉璃脊獸完備、龍鳳、花卉、力土等,比例和諧,制作精工,色調純樸,堪稱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正脊鴟吻背面,留有嘉靖十七年銘記,為琉璃燒制與殿宇重修年代。廟內'唐壁畫'是國寶,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摘自百度)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山門和鐘鼓樓一體,山門二層為玉皇閣。由鐘鼓樓下券洞進來,發現玉皇閣在廟里看為倒座戲臺。戲臺北面是磚木結構的清代樂亭,樂亭的另一頭是獻殿,獻殿北就是仙翁廟大殿,連接它們的是長長的卷棚頂長廊。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這種形制的長廊魚頭一次見到,很新奇。還有更讓魚覺得新奇的,是長廊靠近獻殿位置竟然有涵洞(見下圖下圖片下方中心處)近距離看竟是座拱橋!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長廊下方石拱橋

    仙翁廟只有一進院,但空間開闊。廟內建筑分前后兩部分,前部現存山門、樂亭、鐘鼓樓;后部有獻殿、仙翁殿。仙翁殿左右有耳殿,耳殿兩側有配殿。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殿梁架構造有元代遺風。額坊上立橫匾:張果老祠。殿內墻壁上繪有壁畫。據資料上介紹,壁畫里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壁畫中的侍女刻畫手法有唐宋風范。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既然殿內供奉的是張果老,那么為什么叫純陽宮?純陽宮供奉的可是呂洞賓啊?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張果老是八仙神話傳說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而且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張果老本名張果,“老”是后人對這位壽星的尊稱。隋唐之交時人,甘肅兩當有名的道士,更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煉丹家。《大唐新語》卷十對其有詳實的描述。后來他的故事被不斷提升、豐富、演繹,《明皇雜錄》、《新唐書·張果老傳》中,張果老就由人成神了。傳說張果老被唐玄宗征召過,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并御賜邢州仙翁山(今邢臺張果老山)作為其道場。張果老常云游四方,敲漁鼓打簡板,傳唱道情,勸化世人。中國古代帝王好道教,無他,希冀其能長命百歲。這也是唐玄宗能和張果老聯系起來的根本,也是唐玄宗尊道的動因。作為大唐龍興之地,山西自然有很多民間傳說與唐帝王們掛靠。唐玄宗早年曾任潞州(今長治)別駕,據說在此期間和張果老過從甚密。這么啰嗦的敘述無外乎魚想說唐玄宗和張果老聯系到一起是有群眾基礎的,有文化根基的。仙翁廟壁畫中的人物被說成唐玄宗和張果老是有考據的。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東西山墻上是唐玄宗朝拜泰山圖,約100多平方米,人物百余個。東壁上是唐玄宗泰山封禪過程,西壁上是封禪歸來情景,畫面場景宏大,人物層次分明、疏朗有致。這座大殿在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成化七年(1471年)、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四次大規模重修過。壁畫被明代重裝是一定的,或許說是明代繪畫更令人信服。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早在貞觀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封為'玄元皇帝'頂禮膜拜。作為'本土國教'加以崇尚。總圣仙翁廟的創建與唐玄宗'尊崇道教',在全國推行道教有關。開元29年唐玄宗根據自己的夢幻,派人到周至樓找到一張老子像,迎置慶興宮'命畫玄元皇帝真容,分置諸州開元觀'據《冊府元龜》記載:'天寶八年在潞州舊居啟圣宮,玉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及帝真容(玄宗)'。擬佛之制,唐玄宗畫像、石雕像、塑像遍及各地。特別是在上黨發祥地備受尊崇。唐玄宗是一位很獨特的帝王,率先把自己的真容塑到道觀之中,唐玄宗不僅把自己造成了神,還把大臣的畫像刻入神殿。(摘自百度)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大殿這些精美木雕曾被人盜走過,幸運地是,案子很快告破,贓物被追回。山西古廟觀遺存豐厚,這也就時常被歹人覬覦。希望當地民眾要像愛護自家產業那樣愛護這些先祖留下的寶貴遺產,不給歹人以可乘之機。魚更希望有關部門能有所作為,因為寄希望于歹人不做歹事是不可能的!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額坊上有木雕小獅子(見圖中的左下、右中兩小圖),魚第一次見到,新奇!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殿東西兩側有耳殿,明清時期建筑。東側是三教殿,內奉祠孔子、老子、釋迦佛,這種三位一體、三教合一,是明清以來民間的慣常做法。西側是雙忠殿,關羽、張飛奉祠一處。因為殿內全部為新置,且囿于篇幅,魚沒有上傳圖片。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雙忠祠一側廂房有二仙殿,晉南地區二仙廟很多。二仙殿旁為十王殿。三教堂一側有牛王殿和名醫殿。一律為明清建筑,殿內塑像壁畫皆為新置。毫無古韻,魚沒有上傳圖片。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在仙翁廟內見到麒麟和花卉建筑構件,很精美,留影在此。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能夠說明仙翁廟歷史的莫過于廟里的碑碣和地方史籍。資料上說仙翁廟大殿西側現存一通明成化七年(1471年)《重修總圣仙翁廟記》;大殿東側存有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修總圣仙翁廟記》碑一通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仙翁祠》碑一通;在大殿殿頂正脊鴟吻背面,有嘉靖十七年(1538年)銘記。很遺憾魚和先生對這幾通碑沒留意,沒有拍照存檔。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大殿的琉璃脊飾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大殿柱礎石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可仙翁廟為什么也叫純陽宮,魚還是沒弄清楚。也許當年的仙翁廟比現在大,而且正殿不是現在的大殿。也就是說仙翁廟內曾有座純陽殿?又抑或是明清時期,仙翁廟大殿內奉祠的是呂洞賓?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仙翁廟附近還有祖師閣和三官廟。祖師閣碑立在券洞旁,魚入內是條鄉道,并沒見到建筑,是不是與三官廟合二為一了。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三官廟是奉祠天、地、水三官。也有說法是奉祠堯、舜、禹三官;有些地域還奉祠唐洪、葛榮、周武。唐洪,葛榮,周武三位是周厲王的臣子,不滿周厲王暴政而選擇退隱;到明君周宣王繼位,旋即復出。及至周幽王時,徹底歸隱。宋真宗感其德行,封他們三個為天地水三官。俗語: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危。所以民間三官廟很多。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三官廟很古舊,山門內有兩通碑,其中一通清晰的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立的重修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大殿夠殘破的,殿內還有少許殘存壁畫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大殿外墻壁上嵌有康熙六年的重建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旁邊有門可進入另一處,想必那里是祖師閣?

    由三官廟去另一所在的磚券門上書“旭睡紅”(見上圖左)。魚納悶為何作此題額?這個位置(見上圖右側)下面就是祖師閣碑旁的券洞。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這個樓梯可以通往三官廟大殿兩側的二層樓建筑,按理說應該是鐘鼓樓。這里不對外開放。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這個殿比三官廟大殿外表看稍好一些,殿內一樣殘破。殿外有通石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立《X建祖師閣記》,魚猜得沒錯,這里真是祖師閣。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梁架來張照。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離開時在祖師閣前庭發現一面墻而立的碑額。上書“X慈閣”那個X字,魚叫不準為何字,“垂”?哪位師友能看出此字(上圖右上)請不吝賜教。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站在祖師閣前庭望東側的仙翁廟(見上圖),魚一下子明白由三官廟去祖師閣的磚券門上為什么題額“旭睡紅”。不過頓悟后的魚想到卻是李白的《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其一: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離開仙翁廟魚開車和先生趕赴開化寺。在晉城博物館領略過開化寺壁畫的精美,那時魚就和先生商議去開化寺原址看看。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本刊副主編賈珺撰寫《山西高平開化寺營建歷史考略》一文指出:“山西高平開化寺始建于五代后梁時期,歷代多次重修,現存遺構包括后唐石塔、 北宋大殿、金代觀音閣以及元明清各代所建建筑。”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趙可墓文武翁仲

    開化寺面南,西、北、東三面環山,形似圈椅,寺廟端坐其中。山高林茂,奇石遍地,松濤聲聲,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如若仙境。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至紹圣三年(1096年)間,所建大雄寶殿、大悲閣等,氣勢恢宏,古色古香,雄偉壯觀。寶殿內壁東、北、西三面,保存有宋代壁畫,壁畫之精美,色彩之艷麗,內涵之豐富,技藝之精湛,在全國古建筑中實屬孤例。該壁畫早于永樂宮壁畫,堪稱國之瑰寶。(摘自百度,魚有刪改。)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痛苦啊,這里竟然又是鐵將軍把門!這一天是2017年9月26日,周二。魚想不出它不開放的理由!魚和先生在開化寺山門外站了許久,下圖是魚在開化寺山門墻壁上拍到的大明萬歷二十X年款的重建寺碑刻。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沒奈何魚和先生圍著開化寺周轉了一圈,希望有奇跡出現。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尋到一個偏門,魚和先生輪番叫門,只有一狗狗在里面應答。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不死心的魚和先生在開化寺外閑逛,竟然有意外之得:開化寺塔林。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據新浪博友安東老王相關博文介紹得知開化寺塔林原規模比現在大,曾經被盜。被盜前,塔林內存有五代時期后唐大愚禪師塔及元明時期的清公和尚塔、移公和尚塔等石塔四座。現僅存三座,獨缺明代移公和尚。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大愚禪師塔

    大愚禪師塔為平面方形石塔,扁平須彌座上置基座,其座上下層為仰覆蓮瓣,中間石面雕刻獅子和訓獅者。塔身南面開方形門,門側雕守門武士各一尊。一持劍,一持戟。門的上部雕二飛天。塔身之上為四坡式頂,上刻筒板瓦垅、垂脊、走獸。脊下飛檐,檐角略為翹起。(摘自新浪博友安東老王相關博文)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大愚禪師塔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大愚禪師塔

    塔身東西壁有人像,后壁有王希朋寫的銘記,能清晰辨認出“禪師姓劉,法號大愚,潞城人也……同光三年歲次乙酉(925年)辛卯建造”。“同光”為后唐開國皇帝李存勗的年號。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義聚禪師塔

    義聚禪師塔,單層扣鐘式,基座之上設蓮瓣,頂設塔剎。塔上原嵌之《舍利山開化寺創修聚公和尚塔銘》由智實和尚撰寫,刊刻于至正十三年(1353),現已移藏于寺內,文字殘缺嚴重,目前僅能辨識“況本師者,潞州上黨□□□□□,姓郭,先考郭□□、先妣吳之子,自幼歲出家,于澤州□□舍利山開化寺,拜顯公和尚為師……觀音之圣,重修冥殿之十王……”等字樣,落款為“僧禮禛、講經論沙門禮祚”。此處提及的“顯公”即仁顯,為義聚之師,生活于金末元初,其法號亦可見于金代崇慶元年(1212)石柱題刻。由其文推斷,此時寺內除了供奉觀音的場所之外,還有供奉陰世十殿閻王的殿宇。(摘自澎湃 賈珺的《山西高平開化寺營建歷史考略》一文)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義聚禪師塔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這座是清公和尚塔,元至順二年(1331年)。石塔后壁有銘文《敕賜舍利山開化寺清公塔銘》。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文清禪師塔

    銘文正文為:“開化寺,尊宿尚座仁御清公之剏也。師諱文清,姓潘氏,天黨東池人也。九歲出家,十八受具……”落款為“天黨昭覺禪院講經論沙門文崇肇宣文大師文瑾韓溪述 潞府寶峰院講經論沙門禮云書丹”。

    59、晉行·高平:崇明寺,伯方總圣仙翁廟、祖師閣三官廟,開化寺

    感謝朋友們和魚一起在高平訪古,下期長治縣南宋村玉皇觀,璩寨村玉皇觀再見!

    有關鏈接:

    一、崇明寺代有修葺,有明確記載的有:至正年間,住持僧因資、因全重修。因資俗姓霍氏,河內人,出家于河內天圣院;因全,俗姓師氏,清華人,為因資師弟,因資圓寂后繼任本寺住持。此次重修,由當時的翰林文字同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議大夫禮部郎中張琬為之作記。明代成化年間,僧官祥俊及其弟子妙淳、妙慶重修,由當時的河南按察使楊徽為之作記;嘉靖二年(1523年),由當地耆老杭鑒及其子杭彪州捐銀一百兩及當地信士共同資助,本寺住持廣堅、清應等主持重修,歷時兩年半,于嘉靖四年十月完工,重建雷音殿五間、伽藍殿三間、東西方丈六間。此次重修,由當時的禮部右侍郎何瑭為之作記。另據道光《修武縣志·寺觀附》記載,百家巖寺曾一度傾廢,其僧眾皆居于五里源之崇明寺,由此可見當時崇明寺規模之盛。但至道光年間,雖然該寺頗具“花木竹柏之勝”,但已墻垣頹敗,寺僧寥落無存。其后有無重修,不得而知。2001年,五里源村有心之士根據當地老年人的回憶,繪制了民國時期的崇明寺示意圖,閱圖可知,當年的崇明寺有山門一間,東西廊廡各五間,中佛殿三間,大佛殿五間,中佛殿東南有鐘樓一座,大佛殿東側有觀音殿一間,觀音殿還有地下室,另有東西配殿各五間,最后為僧房十一間。

    此寺在日偽時期被徹底拆除,用于修建本村炮樓和碉堡。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五里源公社在原崇明寺的廢址上興建了公社衛生院,原來寺院的碑刻也散落各處。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當地善男信女開始籌劃重建崇明寺。九十年代后期,信眾集資購買了鄉衛生院后院作為安神之所,原碑刻文物也逐漸被找回,其中就有著名的唐代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和北宋魯遷之詩碣。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唐代碑刻,但既未錄幢文,又無注明雕刻時間。幢首周圍雕有佛教人物,線條流暢,造型精美。幢身為八面柱形,八面皆鐫文字,分經序和經文兩個部分。幢座為正方形,中有八面微槽,與幢身正好吻合。在幢身上的文字中,未有雕刻時間的記載,但有五里源信士撰寫的材料記載此幢造于唐代武則天時代的垂拱三年(687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只有唐代才有,且縣志有載,此幢為唐時之物當確信無疑。

    二、高平游仙寺位于高平市市區南十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稱慈教寺。該寺創建于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寺內主體建筑毗盧殿(前殿)為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所建,現為宋制。殿宇三間,平面呈方形,舉折平緩,出檐深遠,外觀莊重穩健,檐下柱頭斗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補間斗栱為單抄單下昂偷心造,昂為批竹式,耍頭與昂幾乎完全相同。這一形制在山西其它宋代建筑中雖有所見,但時間上已晚于高平游仙寺前殿一百余年,可知是這一形制之中的先例。游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進院落。從中軸線前端起,前為山門和春秋樓,面闊五間,東西各有翼樓五間。進山門入寺,迎面為毗盧殿,俗稱前殿。其后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間。中殿之后拾階而上,入后院,有七佛殿(俗稱后殿)五間,東西配殿五間。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定林寺位于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這里山巒疊翠,松柏環繞,風光秀麗。向東可達開化寺,西與游仙寺毗鄰,北與七佛頂相連,南眺三峻廟、祁貢墳。寺居山之陽,寺側有定林泉,常年不涸,寺名即由此而得。定林寺建筑規模宏大,座北面南,四進院落,寺東有上下兩個偏院,創建年代不詳,至遲在唐代已有此寺。在其中軸線上分列為山門、雷音殿、七佛殿。宋、金、元、明、清各代,屢有增修。現存建筑有山門、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東西配殿、善法和羅漢二堂、止涓和問津二洞、禪堂偏院等。雷音殿、東西配殿為元代建筑,其余皆為明清遺物。雷音殿古樸雄偉,精巧秀麗。在后門枕石上刻有“元延佑四年四月二十日記”的字樣。殿身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頂,斗拱精巧,前后明間開門,筒板布瓦蓋頂,琉璃脊飾是金代琉璃制品的佳作,金碧輝煌。月臺前豎有石雕八角形經幢兩座,均高4.30米,一為彌勒出生寶塔,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造,一為雍熙二年(985)造,經幢上刻有經文,仰蓮、覆盆、寶珠頂。東配殿南北墻壁上繪有十殿閻君和有關地獄故事的壁畫,為明代所繪。三佛殿后左右有善法、羅漢二堂,內建“止涓”、“問津”二洞,定林泉水從此流出,涓涓有聲,清澈甘美,終年不涸。從二堂間踏陡石階而上,是名為“最上乘”的一個別致小院,北為七佛殿,東西為樓閣,院內兩側聳峙二亭,登高遠眺,山水樓閣之勝,盡收眼底。寺院東側有禪堂偏院,建筑精巧別致,院內有香瓜樹兩株,挺秀翠茂,瓜熟之時,芬香撲鼻。還有千年牡丹兩株,華貴富麗。

    四、 山西高平仙翁廟

    2004年4月21日《太行日報》晚報版發表《高平發現唐玄宗壁畫》后,央視國際頻道于5月9日16時40分播發《山西高平境內仙翁廟發現一幅保存完整的大幅帝王畫像,畫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5月13日《山西日報》報道:高平驚現唐玄宗巨幅壁畫帝王像,畫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引起國內外史學家和文物研究人員的關注,許多學者光顧研究。2004年9月1日山東泰山學院,泰山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郢等人專程來高平進行研究。并撰寫《嚴若翠華舉,登封圖乍開》文章,認為《唐玄宗泰山封禪圖》與史書記載一致,并提供了一些新證,佐證史實。

    總圣仙翁廟里的壁畫,畫筆流暢,勢仗雄俊,畫法簡潔明快。衣帶、皇羅傘、旌旗尤顯飛動,畫像眼神凝聚力非常強,眼神有活現之感,此畫非一般工匠之筆。壁畫沒有被重彩的記錄,仍原澤原貌、古仆典雅。

    景龍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隆基以臨淄王身份出任潞州別駕, 由潞南二里金橋,途經高平返回京城。在潞州常有童謠說:'圣人持節度金橋,羊頭山北作朝堂'。《金橋圖》畫卷主要渲染李隆基在潞州任別駕一職,從此走向'圣皇''總圣'的關鍵標志性建筑。《金橋圖》與《東封圖》繪制一個時期,均是在開元十三年東封泰山,回潞州產物。總圣仙翁廟在設計上,已經考慮到《金橋圖》意,在《東封圖》大殿前,專門仿潞南二里金橋,設計建造了精美的'金橋'。在采用石料上有所區別,潞南二里金橋為青石橋,仙翁廟無水流通,采用的是沙石橋更顯'金橋'輝煌經典。建筑設計主要采用了宮殿式與園林結構融為一體的獨特風格,完全體現了'圣人持節度金橋,羊頭山北作朝堂'的構想。

    2004年10月15日,在整修仙翁殿東側配殿時,村民申福則在地塊磚下,發現一枚開元通寶銅錢,據專家確認,該錢幣為開元初幣制,有流通的痕跡,銅花銹斑清楚,內括自然磨損正常,為開元真鑄幣種。

    仙翁是誰?

    《高平縣志》、《中國名勝詞典》(1981年)記載:仙翁廟位于高平市區西北8公里的寺莊鎮伯方村,廟內建有仙翁殿,內供八仙之一呂洞賓,被尊稱'仙翁',故名仙翁廟。建筑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東、西、北三面內壁上繪有精美的壁畫,內容為八仙人物故事,保存基本完好,始建年代無考,有元代建筑風韻。

    經考證,仙翁主人不是呂洞賓,而是倒騎毛驢的張果老。大殿西側現存一塊明成化七年《重修總圣仙翁廟記》載:'高平之邑,其來尚矣,境內多有名山大川,古廟靈祠,四方往來顧瞻者莫不嘉其山清水秀,地界秀麗。本村之西有一名山清意蘸財山,此山巔之上有一平地,方圓可有數十畝,上有古跡,總圣仙翁廟在焉,即古真仙景也,古人云,仙翁即世所謂張果老是也。'

    大殿東側現存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仙翁祠》碑文記載:'余考王屋山石洞記云:張果隱于穎州,常往來汾水,乘白驢日行千里,休則疊之,其厚如紙,置巾箱中,乘則以水噴之如故。唐玄宗譴人迎之累呈仙術,封其所居山日,時立廟祀之,吾泫伯方村故有祠。'顯而易見,在明成化,嘉靖之前伯方村'故有祠'祀之張果老。

    廟建何時?

    《高平縣志》載'始建年代無考,有元代建筑風韻'。據大殿東側明景泰六年《重修總圣仙翁廟》碑文記載:'考古迄今,黎庶耄耋之年不計年矣,在拆修西南果角時發現檁木內寫有皇慶二年社長張伯溫等創建東廡'的記載。故《高平縣志》'有元代建筑風韻'不足為怪。在皇慶(元朝中期)二年之前'東廡'完成,說明此廟主要建筑已經完成,據明成化七年《重修總圣仙翁廟》碑文記載:'自唐宋至我朝,其廟感應之靈驗不計年矣'。'自唐宋至我朝'的記載較為準確。

    總圣是誰?

    《高平縣志》載:廟稱'仙翁廟'。在景泰6年、成化7年、嘉靖44年等多塊碑文中稱'總圣仙翁廟',而不單稱'仙翁廟'。稱總圣仙翁廟應有其命名的道理。有人傳說張果老就是'總圣',還有人說孔子就是'總圣'。對此傳說筆者存有異議。據史料記載: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八仙為張果老、鐵拐李(李鐵拐)、漢鐘離(鐘離漢)、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故事多出現于唐、宋、元、明記載。八仙傳說不一,姓名很不固定,早在唐代已有'唐八仙'。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傳》面世之后,才確定了八仙姓名。《舊唐書》有張果傳曰'則王時隱于中條山,往來汾晉間,時人傳其有長年秘術,自云年數百歲矣,則天譴使召之,果佯死不赴。開元21年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之,果對使絕氣如死,良久漸蘇,晤不敢逼,馳還奏狀,又譴中書舍人徐嶠齋圣書以邀迎之,果乃隨嶠至東都。玉真公主早歲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屢辭歸山。因下制曰:'恒州張果先生游外方者也,跡先高尚,深入窈冥,今特行朝禮,爰畀寵命可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元先生,賜以衣服、雜彩等便放歸山,乃入恒山,不知所之。'可見仙人不是'圣人',圣人在古代有嚴格的界定。孔子在唐朝貞觀年,唐太宗下詔尊'孔子為宣父',在兗州特設廟殿,將道教排第一、儒教排第二、佛教排第三。武則天自稱'三圣',麟德元年元旦泰山封禪時,回駕途經曲阜縣,幸孔子廟時追尊為'太師'。所以在唐朝孔子僅稱'宣父'、'太師',未達到'孔圣人'的高度。圣人,舊指品德智慧極高的人,古代對帝王的尊稱或指臣民對君主的尊稱。經過反復考證:'總圣仙翁廟'奉祀的不是一個人,總圣在上,仙翁在次。仙翁殿東西兩側壁畫中的帝王畫像唐玄宗李隆基,正是總圣主人。唐玄宗借鑒武則天'三圣'之稱,自封'圣皇''總圣'為圣人代表。

    壁畫主要謳歌的是唐玄宗和張果老,正殿中央(北墻)為張果老像,兩側侍女陪伴,唐朝文武百官畢恭畢敬、頂禮膜拜。東、西墻主要是唐玄宗泰山封禪圖。三墻壁總面積130.46平方米,計125個人像、飛仙、飛禽走獸、龍飛虎躍、仙鶴降書,侍女俊俏、文官嚴整、武士雄威,西墻壁畫李隆基表情略顯焦慮微瘦,明顯有一路風塵仆仆之感。東墻壁畫唐玄宗氣色明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一派'得道志滿、榮歸故里'的帝王風范。身后有仙人為其奏樂歡送、迎面有地方官員夾道相逢,場面宏大,十分壯觀。經與史書記載'儀范偉麗,有非常之表'和《中國史通》收載的唐玄宗畫像核對無異。

    五、關于高平開化寺的始建年代,學術界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各有依據。

    第一種說法是始建于北齊時期,如柴澤俊先生在《山西幾處重要古建筑實例》一文中提出:“考其寺內碑文,開化寺初創于北齊武平二年(571),當時規模不詳。”常四龍先生《開化寺》稱:“開化寺創建了(于)北齊武平二年(571),經歷了北魏到隋唐,由發展到鼎盛的黃金時代,再由鼎盛到衰落的兩個階段。”此說源于寺內所藏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開化寺觀音閣記》銘文:“距泫城三十里有舍利山,山建開化寺,蓋后唐武平二年創也。”查后唐無“武平”年號,歷史上惟北齊后主高緯于570年至576年設有“武平”年號(末帝高紹義于578年繼續沿用),可能由此推定北齊為始創時期。

    第二種說法是始建于晚唐昭宗時期,如張亞潔、張康寧先生《山西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稱:“高平開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處的舍利山麓,該(寺)創建于晚唐昭宗時期。”崔玉先生碩士論文《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研究》稱:“開化寺的創建年代不是北齊,而是唐昭宗的龍紀和大順年間,即889—890這一年。”此說源自宋、金、元碑刻中提及唐昭宗曾賜予開化寺創寺祖師大愚田地,且明代萬歷十四年(1586)《申禁化城土木記》稱:“此地一盛于唐,龍紀、大順間建清涼若。”中華民國5年(1916)《補修開化寺碑文》亦稱:“泫城東北鄉舍利山有開化寺者,為我高十四寺之冠。相傳創自有唐,誠古剎也。”

    第三種說法是始建于五代后唐莊宗同光年間,如梁濟海先生《開化寺的壁畫藝術》載:“寺院創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間(923—926),初名清涼寺。”王寶庫先生《高平市開化寺》載:“寺創建于五代唐莊宗同光年間,初名'清涼寺’。”此說有后唐同光年間所建大愚祖師墓塔為證,且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開化寺補修中殿記》亦稱:“寺為大愚禪師卓錫地而肇造于后唐莊宗時。”

    除此之外,《開化寺補修中殿記》碑上還提及兩種分別將始建時間定為晉朝和初唐的傳聞并予以駁斥:“或曰創自晉,蓋誤集字之短碣云,按:集字仿于《圣教序》,轉相摹擬,在在皆有,晉唐即相距,豈能起右軍而揮灑哉?且有宋年月可考也。或又曰自唐太宗,而借寺前翁仲為口實,益虛誕不足論。”這兩種傳聞分別因為寺內一塊集東晉王羲之書法而刊刻的古碑和寺前山坡上的一對翁仲而引發,均不能成立。

    前文所列舉關于創寺年代的三種主要說法也并不確實。“北齊說”實際上是對明顯出現矛盾錯訛的晚期碑文的進一步曲解,邈不可稽。“晚唐說”和“后唐說”雖有一定依據,但在早期文獻中也沒有找到更直接的證明。

    實際上安設于大愚祖師墓塔上的后唐同光三年(925)塔銘上對于創寺年代有更確切的記載:“(大愚)因上黨重圍之后,于高平游歷之間,厭處城隍,思居林麓。眾仰道德,咸切邀迎。時有僧及俗士王希朋,與縣鎮官寮、住下□□,共請于舍利山院。果蒙俞允,棲泊禪廬,才不二年,俄構堂宇。”此處明確指出大愚禪師受高平僧俗之邀來到舍利山建寺是在“上黨重圍”之后。所謂“上黨重圍”,發生于唐末天祐四年(907),當年四月朱溫篡唐稱帝,正式建立后梁王朝,改元開平,派軍進攻晉王李克用統治的河東地區,大將李思安率軍至潞州(古稱上黨郡,治所設于上黨縣)城下,在城外筑重城夾寨,長期圍攻。次年(908)李克用去世,李存勖即晉王位,率軍從晉陽出發,乘霧突襲,大破圍困潞州的梁軍,解除重圍。

    塔銘下文又提及:“(大愚)于天祐十八年四月八日,蒙府主令公李、郡君夫人楊氏專差星使,請至府庭,留在普通院中。”“天祐”本為唐昭宗李曄最后一個年號,唐哀帝李柷沿用,自904至907年,前后不足4年,天祐四年(907)即后梁開平元年,朱溫篡位后唐朝宣告滅亡,但河東、鳳翔、淮南等藩鎮仍沿用天祐年號,“天祐十八年”即后梁末帝龍德元年(921)。此后大愚一直在普通院居住到圓寂為止。由此推斷,大愚創寺時間當在后梁開平二年(908)到龍德元年(921)之間,考慮到他先在禪廬棲泊約2年之后才正式構建堂宇,那么可以將正式建寺時間進一步限定于910年至921年,均屬于后梁時期,既非晚唐,亦非后唐。

    大愚禪師俗姓劉,潞城縣人,大約出生于唐代大中四年(850),自幼出家,19歲受戒,聰慧博學,精通音韻,父母去世后曾經隱居石洞,發愿轉經念咒,刺血寫經。唐代末年,曾撰《心王狀奏六賊表》和韻母30字(一說36字)獻于唐昭宗,獲賜100頃(1萬畝)田土、36道度牒和10道紫衣,大愚退回90頃(9000畝)賜田。后梁初期,大愚應邀在舍利山駐錫,開始時住在簡陋的禪廬中,后來正式修建殿堂屋宇,廣受僧俗擁戴。龍德元年(921年,即天祐十八年)應節度使李嗣昭夫婦之請至普通院修行,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圓寂,享年虛74歲。

    大愚弟子眾多,影響遍及河東地區。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資圣寺創興田土記》提及高平另一古剎資圣寺的祖師欽公紫巖大師在學法時曾經“初參大愚,次見犗牛,后得法于安閑腳下松溪老人處,密傳心印。”金代名臣李晏為其父親李森所撰《先考正奉君墓志》記載其祖父李異曾經“受韻于大愚公長老,有《切韻門庭》行于世。”李晏在墓志中又提及其伯父李林、父親李森“當崇寧、大觀間……始應進士舉”,由此推斷實際上李異是一位生活于北宋中后期的文士,與大愚所處的晚唐、后梁時期相差甚遠,所謂“受韻于大愚公長老”云云,實屬附會,但也從側面說明大愚地位崇高。

    大愚富有文采,順治《山高平縣志·藝文志》收錄了其詩作《長平吊古》。另《五代名畫補遺》記載了唐末、五代大畫家荊浩(約850—?)的一則軼事:“時鄴都青蓮寺沙門大愚嘗乞畫于浩,寄詩以達其意曰:'大幅故牢健,知君恣筆蹤。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峰。近巖幽濕處,惟藉墨煙濃。’后浩亦畫山水圖以貽大愚,仍以詩答之。”開化寺祖師大愚確與荊浩為同時代人,但無法判斷是否與乞畫的鄴城青蓮寺僧人大愚是同一人。

    舍利山上舊有一個石洞,名為五音洞,傳說為當年大愚調習聲韻的處所,被后世視為名勝。清代順治二年(1645)姬顯庭所撰《開化寺移修東殿重塑三大士碑記》載:“緣起大愚上人就山腰穴石室調五音為字母,名'五音洞’。更著《降魔表》文上之唐昭宗,因得賜紫卓錫。是寺之創,以石室靈文顯,而山之名亦以石室靈文顯。……歷千禩后,云封古洞,堯氣猶涵,煙鎖貞珉,寶色更粲。二事且將不朽,不第以水色山光、崇室危榭斗勝已也。”按照塔銘所載,后梁時期大愚才來到舍利山修行,其時唐昭宗早已被害,則其撰表、作韻母上奏并獲得賞賜必在此之前,非如元代以來文獻所稱在隱居五音洞之后。常四龍先生《開化寺》書中記載:“五音洞在舍利山的山腰處,據當地老人們回憶,五音洞不很大,外面用石條壘砌,門楣上刻有'五音洞’三個大字,門口兩側刻有對聯一副,洞不深,約有兩米多,扣之鏗鏘有聲,洞內有一個小圓洞。”據開化寺管理人員告知,此石室一直保存到新中國成立后,“大躍進”期間為修水庫而被拆毀。

    大愚墓塔塔銘未說明初創時的具體寺名,僅稱之為“舍利山院”。北宋大觀年間的《澤州舍利山開化寺修功德記》記載:“夫舍利山開化寺者,舊曰清涼若。”清代順治年間《開化寺移修東殿重塑三大士碑記》亦載:“考《邑乘》,東北隅山名舍利,中藏古剎,肇始有唐,號曰清涼若。”推測此寺最初的名稱可能為“清涼若”或“清涼寺”。“若”是梵語“阿蘭若”(Aranya)譯音的簡寫,原指森林,引申為遠離人跡的寂靜之所,后世用作佛寺的代稱。

    大愚圓寂后,弟子們于同光二年(924)在寺院東南一塊平地上建造一座墓塔,次年(925)落成。此塔為開化寺現存年代最早的建筑,正方形平面,高約4米,采用單層亭閣式造型,底設須彌座,屋頂近于四坡攢尖形式,中央設蕉葉石雕,其上部塔剎已毀;塔背面嵌塔銘刻石,兩側鐫有僧人和婦人浮雕。正面刻石已失,近年重新安設了一塊新石。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被黑人到高潮喷出白浆 | 国产超高清麻豆精品传媒麻豆精品| 小嫩批日出水无码视频免费|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狠狠色噜噜AV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年福利片在线观看|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欧美熟妇性XXXX欧美熟人多毛|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少妇又爽又刺激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无码不卡|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A人毛片精品无人区乱码|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女人张开腿无遮无挡视频| 国产精品女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高清中文字幕|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动漫H无码中字|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久热爱精品视频线路一|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国内自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国产综合久久亚洲综合| 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APP|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