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兩晉南北朝400年大分裂的罪魁禍首不是張角,而是晉武帝司馬炎。 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雖然規模浩大,帶動東漢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但并沒有推翻東漢朝廷,反而是張角領導的黃巾軍僅10個月時間就被東漢政府軍剿滅。 黃巾軍被剿滅后,東漢朝廷仍然活得好好的,沒有造成群雄割據,也沒有軍閥混戰。 一、造成東漢末年地方割據的責任人是董卓與袁紹。黃巾起義爆發于公元184年,漢靈帝直到189年才去世,漢靈帝去世后,大將軍何進掌控朝政,何進的妹妹何氏為皇太后,何進的外甥劉辨為當朝皇帝。 如果不是袁紹,東漢將再次重復外戚專權的時刻。 東漢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皇帝、外戚、宦官、士族四大政治力量相互斗爭的歷史。 皇帝大多數時候聯合宦官來對抗外戚,外戚大多數時候聯合士族來對抗宦官。 何進掌權后,殺死了宦官蹇碩,奪了蹇碩上軍校尉的兵權,成為朝廷唯一的權臣,掌控軍政大權,一家獨大。 但是,袁紹給何進出了個餿主意,要求何進誅殺所有宦官。 宦官從東漢建立開始就存在了,一直到東漢末年,存在了一百多年,已經成為東漢的一股政治勢力,如果要消滅所有宦官,客觀上等于是要消滅皇帝所依靠的一個階層。 東漢一百余年的歷史上,皇帝是不信任外戚與士族的, 大多數時候只信任宦官,皇帝聯合宦官多次發動黨錮之禍,以結黨的罪名禁止士族參政。 當士族掌權時,就想報仇,消滅宦官,何進作為外戚首領,當然也想消滅宦官,可他沒有頭腦,居然相信袁紹的話。 宦官是存在很長時間的一個階層,說消滅就消滅,也不是這么容易的事,況且這引發宦官的狗急跳墻。 何進之妹何太后不同意,何進無奈,袁紹又給何進出了個餿主意,征召外軍入京進行兵諫,以此壓迫何太后同意。 很多人反對何進與袁紹這一計劃,但何進聽不進去,何進軍政大權在握,殺幾個宦官,隨時都能辦支,卻要征召外軍進京進行兵諫,他這頭腦也算是奇葩。 何太后知道后,真的害怕了,就同意了何進誅殺宦官的建議,但宦官們卻不愿坐以待斃,于是聯合起來,以何太后名義,把何進召到宮中給殺了。 何進一死,天下大亂。 首先是進行中的軍隊失去約束,袁紹、袁術率領自己的軍隊殺入皇宮,見到宦官就殺。 何進的舊部吳匡與張璋及奉車都尉董旻(董卓弟弟)一起攻殺了車騎將軍何苗,因為他們懷疑何進之死與何苗有關。 朝廷之中殺來殺去,一片混亂之際,皇帝被宦官挾持出了皇宮,結果遇到了董卓,董卓把皇帝與陳留王帶到了洛陽,之后收編了何進的舊部,一躍成為京城洛陽最大的勢力。 袁紹、袁術、曹操等人無力與董卓對抗,紛紛逃離京城到地方招募軍隊,而因為何進被殺,東漢各地方政府開始割據一方,形成了軍閥混戰。 隨后就是關東地區組建討伐董卓的聯盟,袁紹被推舉為盟主,這是地方軍閥與朝廷軍閥的對抗,從此東漢再無寧日。 正是因為董卓的出現,才導致東漢末年群雄并起,軍閥混戰。 董卓是誰召來的? 是袁紹勸何進召來的,所以責任人是袁紹和董卓。 二、導致三足鼎力的責任人是曹操、孫權與劉備。導致三國鼎立的關鍵戰役是赤壁之戰。 曹操在統一除關中之外的北方之后,南下荊州,以圖征服長江流域的劉表、孫權、劉備。 但劉表病逝,劉琮舉荊州以投降曹操,劉備南逃,在當陽被曹軍擊潰,劉備轉而投靠在夏口的劉琦。 隨后不久,孫權與劉備組建政治聯盟,決定聯手對抗曹操,由周瑜與劉備率領孫劉聯軍主動尋找曹操交戰。 雙方在赤壁與烏林發生大戰,曹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于是狼狽逃回北方,一年之后,周瑜奪取南郡,將曹操勢力趕出南郡。 曹操如果在赤壁之戰中擊敗周瑜與劉備,就會征服長江流域,長江流域一旦被曹操征服,關中、漢中、益州被征服也只是時間問題,曹操就能統一天下,建立大魏王朝。 可惜曹操沒能在赤壁之戰打敗孫劉聯軍,并且在后世的數十年中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直到曹操去世 。 赤壁之戰造成了三國鼎立的萌芽,夷陵之戰則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孫權原本的戰略一直是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但劉備與孫權借荊州的事一直稀里糊涂的,雙方一直爭議荊州的歸屬問題。 后來孫權改變了戰略,決定不再聯合劉備,而是在劉備身后捅刀子,也就是白衣南渡、偷襲荊州。 不久,關羽被殺,劉備勢力徹底退出荊州。 一年之后,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被陸遜擊敗,打得全軍覆沒,從此之后,蜀漢失去了主動進取的實力。 夷陵之戰讓劉備奪回荊州的希望徹底破滅,三國鼎力變得牢不可破,維持了數十年之久。 形成三國鼎立的責任人是劉備、曹操、孫權三人。 三、導致高平陵政變的責任是曹爽與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發生的原因是曹爽與司馬懿爭權。 司馬懿為人厚黑,城府極深;曹爽能力平庸,智商普通,完全就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司馬懿以退為進,主動以生病為由退出政權,曹爽求之不得,繼而專權,打壓異己,培養親信,掌控軍政大權。 曹爽遷郭太后于永寧宮,擅自占有先帝嬪妃,開始專權亂政,他以為自己真正掌控了曹魏政權,結果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誘使曹爽投降,并設法以謀反罪誅殺曹爽及親信三族五千余人。 高平陵政變是司馬氏全面掌控曹魏政權的標志性事件,自此之后,司馬氏專權朝政,開始了一步步取代魏朝的步伐,經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二代三人的努力,成功取代曹魏政權,建立了晉政權。 高平陵政變的主導者是司馬懿,至于曹爽,他就是司馬氏奪權路上的絆腳石而已。 四、導致八王之亂、晉室南渡、南北對立的責任人是司馬炎。 作為西晉的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是一位既有能力,又昏庸的人。 說他有能力,因為他統一了三國,建立了新的大一統政權,并且創造了自東漢以來的第一個盛世:太康之治。 說他昏庸,是因為司馬炎不斷在犯錯,不斷地做著錯誤的事,后來發生的八王之亂、晉室南渡以及南北對立都是司馬炎埋下的雷。 司馬炎的第一個錯誤是給太子司馬衷娶了一個狠毒的女人-賈南風。 賈南風是賈充的女兒,賈充是司馬昭的親信,魏帝曹髦就是賈充指使手下成濟弒殺的。 司馬炎還活著的時候,賈南風就非常惡毒,賈南風就因為沒有懷孕,就非常嫉妒其她有懷孕的嬪妃,用戟打懷孕的嬪妃,迫使對方流產,還殺死了懷孕的嬪妃。 這種行為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不能容忍的,司馬炎還活著,賈南風就已經作亂了,司馬炎知道后,打算廢掉賈南風,但皇后楊芷、大臣楊珧、荀勖等人不斷向司馬炎求情,然后司馬炎居然沒有成功處罰賈南風。 司馬炎作為一國之君,居然沒辦法處罰一個犯罪的兒媳婦,難道他不會想想將來嗎?司馬炎活著的時候,賈南風就敢專權殺人,司馬炎要是死了,整個國家不是被賈南風左右了,這種蛇蝎心腸的人居然還留著當兒媳婦,實在不能理解司馬炎的智商。 司馬炎去世后,賈南風成為引發八王之亂的主導者,她聯合司馬氏諸王殺輔政大臣楊駿,然后開始專權,最終也死于趙王司馬倫之手。 司馬炎明明有能力阻止賈南風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居然無能為力,他當然要承擔起這個責任了。 司馬炎的第二個錯誤是選擇了楊駿這個無能的野心家為輔政大臣。 楊駿出身弘農楊氏,是司馬炎第二任皇后楊芷的父親,司馬炎耳根軟,很聽皇后的話,第一任皇后楊艷在臨死前讓司馬炎立自己的堂妹楊芷為后,司馬炎答應了。 由于楊芷得寵,于是其父楊駿成為輔政大臣,楊駿本人是沒有才能的,但司馬炎就是讓沒有才能的楊駿輔政,因為司馬炎認為楊駿沒才能就不會生異心篡位。 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沒才能的人是否篡位先不說,讓一個沒才能的人治理整個國家,國家的朝政不會亂嗎? 司馬炎可不管這些,臨死前,司馬炎又發現楊駿不行,想替換掉他,結果楊駿聯合其女兒楊芷逼司馬炎立楊駿為唯一的輔政大臣,司馬炎病重,身邊又沒親信,沒有辦法,只能同意。 司馬炎去世后,楊駿開始專權,治理國家他沒有能力,但專權不需要人教,他大肆提拔親信,分封舊吏,引發了賈南風與司馬氏諸王的不滿,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殺楊駿。 楊駿如果有能力,為人正直,豈能被賈南風左右?他一死,八王之亂就開始了。 這同樣是司馬炎的責任,用人不當。 司馬炎的第三個錯誤是恢復了分封制。 西晉開啟分封制,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是開歷史的倒車。 西晉分封制之下的諸侯王是有實權的,西晉地方上幾乎沒兵,而諸侯王有數量不等的兵力,除此之外就是中央禁軍和邊防軍。 西晉諸侯王不僅有兵權,而且個個在進行擔任重要官職,比如楚王司馬瑋,其官職為都督荊州諸軍事,是荊州軍區的軍事領導人,然后還是鎮南將軍,手握兵權。 再比如趙王司馬倫,都督鄴城守事,后遷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守關中,同樣手握兵權。 西晉是的都督全在諸侯王手中,也就是說兵權全在諸侯王手中,只有諸侯王有能力爭權奪利。 八王之亂就是一群司馬氏親信相互攻打,因為西晉只有他們有兵權,再加上他們有野心,于是個個不甘落莫,爭相起兵奪權。 這個責任必須由司馬炎來承擔,沒有他分封諸侯王,不可能有八王之亂。 司馬炎的第四個錯誤是選擇了一個智商有問題的兒子當繼承人。 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有名的智商有問題的皇帝,沒有之一。 司馬衷沒有完全的自理能力,也沒有獨自的思維能力,用現在人的話說就是個傻子。 讓一個傻子當皇帝,也就只有司馬炎干得出來,他完全就不管后來的歷史會如何發展。 正因為司馬衷是個傻子,無法理政,皇權就會落入野心家之手,先是楊駿專權,后是賈南風亂政,最后就是八王之亂,司馬衷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八王自相殘殺,最終司馬衷也被司馬越毒死。 造成這一切的責任人不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嗎?他要為此承擔責任。 八王之亂、晉室南渡、南北對立的責任人是司馬炎,造成兩晉十六國到南北朝400余年的大分裂的罪魁禍首同樣是司馬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