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為后世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他自幼聰敏,六歲便能流暢的寫下文章;九歲就可以批改《漢書注》中的錯誤;等到他十六歲的時候,已經(jīng)進士及第入朝為官了。 ![]() 王勃可謂是少年得志,小小年紀(jì)已經(jīng)可以憑借文采被高宗皇帝驚呼為奇才,成為沛王李賢的座上賓。然而年少輕狂卻也給他的仕途帶來了十分嚴(yán)重的打擊。 成也文采,敗也文采王勃通過苦心經(jīng)營,終于在京城權(quán)貴圈中站穩(wěn)了腳跟。而后卻因為一篇《斗雞賦》讓高宗不喜,并被逐出了長安城。 在唐代的上流社會,貴族子弟平時都喜歡拿斗雞走馬當(dāng)做娛樂,皇室自然也不例外。有一次,剛好沛王與英王玩斗雞,擅長辭賦的王勃為了助興,便做了一首《檄英王雞文》。 在古代,每當(dāng)一方要討伐另一方的時候,都會事先寫一篇檄文來痛訴對方的種種劣跡,已彰顯自己代表了正義。而在斗雞中使用檄文明顯就是一種夸張式的調(diào)侃了:王勃故意用批判的基調(diào)來“討伐”英王,從而為沛王“出氣”。 這件事本來很單純,就是一個飽學(xué)之士為了討權(quán)貴開心,寫了一篇歪文,逗兩個小王爺開心罷了。但是在唐高宗李治看來卻另有一番解讀:首先,李治認(rèn)為王勃身為王府的修撰博士,理應(yīng)時刻勸誡主上勤勉奮進,而不是助長他整日荒淫度日;其次,李治認(rèn)為王勃隱隱有著挑撥皇嗣之間矛盾的嫌疑。因為皇帝的種種猜忌,王勃最終只能被迫離開長安。原本的錦繡前程,轉(zhuǎn)眼成空。這對一位年少成名的天才來講,無疑是非常大的打擊。 ![]() 禍及家人,徹底斷了仕途被貶出京城的時候,王勃不過是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失去了仕途的同時,他也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整日里漫無目的地四處漂泊。此時他寫作的文風(fēng)也開始有了變化,從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得志,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θ松嗟母袊@與思索。 ![]() 在社會上被摔打了五年之后,王勃在友人的推薦下,來到虢州做了一名參軍。本以為可以繼續(xù)做官的王勃卻不曾想,又?jǐn)偵狭巳嗣偎荆U些被判殺頭。幸好遇到大赫天下,王勃才勉強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仕途卻再一次戛然而止。 王勃因為自己的沖動和幼稚,被人設(shè)計陷害,攤上了人命官司。雖然他僥幸逃過一劫,但卻連累自己的老父親被發(fā)配交趾任職。對此,王勃的內(nèi)心是充滿了愧疚的。 交趾位于現(xiàn)在的越南境內(nèi),此處自古多瘴氣,生活困苦,在這種地方當(dāng)官無疑是一種發(fā)配了。王勃每每想起受自己牽連,在蠻荒之地受苦的老父親都會感到不安。于是他在幾年后便決定動身去交趾看望一下父親,而在去交趾的路上,恰好要經(jīng)過南昌。機緣巧合下,王勃參加了地方官閻伯輿新修滕王閣落成儀式的盛大慶典,并寫下了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 千古名篇橫空出世滕王閣地處贛江東岸,是豫章文明的象征,時至今日更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無數(shù)風(fēng)流名士都曾到此游覽,并留下墨寶。 ![]() 滕王閣最初由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修建,故名“滕王閣”。二十幾年后,滕王閣整體情況已經(jīng)大不如前,不少地方都有破損,所以時任洪州都督的閻伯輿便重修了樓體,并在落成之日大宴文人名士。一方面是為了籠絡(luò)人心,另一方面則是想通過給滕王閣題序來拔高自己女婿在文人中的影響力。 王勃因緣際會之下,參與了宴會,并毫不推辭的包攬了作序的任務(wù),接過筆墨當(dāng)眾奮筆疾書。閻伯輿眼見自己的小算計落空,自然是心中不悅的。但礙于王勃的才名和眾人的熱情,他也不好說什么,只是憤憤地拂袖而走退到了后帳,并命人時時將王勃所書內(nèi)容一字不落的告知他,他倒要看看,這個聞名天下的少年天才,在即興發(fā)揮之下,能寫出如何的錦繡文章來。
讀著這篇辭藻華美,對仗工整的駢文,閻都督不得不嘆服,王勃之才,果然菲凡!他放下心中最后一絲不悅,趕忙起身出帳,定要與這位曠世奇才好好攀談一番。 ![]() 天縱奇才,要價一字千金王勃雖然已經(jīng)落魄,但依然有文人的傲骨與情趣。他故意留下一處伏筆,要考量一番眾人,也是要再次賣弄一下自己的文采。 《滕王閣序》書成后,王勃在末尾留下一首序詩便與隨行飄然離去:
閻都督看著整篇《滕王閣序》滿懷激動,正要夸贊之時突然發(fā)現(xiàn),在序詩最后一行竟然缺了一個字! 眼見如此美文,居然少了一個字,眾人不免心中瘙癢難耐,恨不得立刻將缺少的文字補上。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雖然想法很多,但始終感覺差了點意境。沒辦法,閻都督只好派人快馬加鞭去將王勃尋到,好問清楚到底少了一個什么字。 派去的人不負(fù)囑托,確實追上了王勃。但帶回來的消息卻讓眾人有些驚訝“王勃表示留字可以,但是一字要千金才行”。閻都督雖然覺得王勃這種敲詐行為有些可惡,但思索過后,還是決定禮賢下士,隨了王勃心愿。 準(zhǔn)備好千兩紋銀后,閻都督親自帶著眾學(xué)士去見王勃。王勃見到眾人后,故作驚訝,表示其實已經(jīng)留下了全文,并未缺少一字!見眾人不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此時眾人方才醒悟,原來序詩第二句正是“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大家聽了王勃的解釋后紛紛表示心悅誠服,閻都督更是夸贊王勃才情無雙,確實當(dāng)?shù)闷鹨蛔智Ы穑?/p> ![]() 終獲帝心,卻已身故不久之后,《滕王閣序》這篇千古第一駢文便被傳頌到了帝國的大江南北,端坐在長安城中的高宗李治自然也看到了。 讀罷全文,李治不禁拍案而起,驚嘆此等佳作實在是千古絕唱,而文章作者更是當(dāng)世奇才。想起當(dāng)年,僅僅因為一篇嬉笑歪文就判定王勃不堪大用,還將其貶出京師,確實是自己太武斷了。緊接著李治忙呼來左右詢問王勃此時身在何處,準(zhǔn)備將他召回京師加以重用。結(jié)果身邊的太監(jiān)告訴皇帝,就在不久之前,王勃已經(jīng)落水而亡了。聽到這個消息,李治長嘆一聲:“果然是天妒英才,可惜可嘆!” ![]() 原來,當(dāng)時參加完滕王閣新建落成儀式后,王勃便繼續(xù)啟程趕往交趾看望父親。而在與父親相聚后,返回中原的時候,他不慎跌落海中,最終驚懼而死,《滕王閣序》這篇千古第一駢文也成了王勃的遺作。 王勃家境優(yōu)越,自幼聰明過人,未及弱冠便已入朝為官。他曾是公卿王侯的座上賓,躊躇滿志要創(chuàng)立一番事業(yè);他也曾墜入谷底,失去一身功名并禍及家人。他少年得志,卻又一生坎坷。一篇《滕王閣序》寫盡他的志向與才情,天下之人,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真龍?zhí)熳佣紝λ宸梦弩w投地。人生本來將要迎來重大轉(zhuǎn)機,卻最終天不遂人愿,王勃英年早逝,終年僅二十七歲。 不朽經(jīng)典,流傳后世時間來到2000年,我正上高一。某天清晨的語文課上,老師站在講臺上對大家說到:
朗朗讀書聲,轉(zhuǎn)眼又是二十年,昔日少年郎已近不惑。當(dāng)年讀過《滕王閣序》只是覺得朗朗上口,并沒有太多深刻的體悟。那是因為自己還年輕,更對這位千年前的少年天才不甚了解,如今再度回味頗為感動。千年的時光轉(zhuǎn)瞬即逝,無數(shù)英雄豪杰皆隨風(fēng)逝去。而今留下的,能夠被世人記住的,也許只有不朽的佳作吧! |
|
來自: 新用戶9958497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