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洪都滕王閣重修落成,大領導閻都督在此大擺宴席慶祝。他籌劃著在這次筵會上,讓自己的女婿孟學士在眾人面前露個臉,好為日后接自己的班做準備。酒過三巡后,閻都督便提議,今日美景盛事具備,大家何不在此為滕王閣做個序呢?早就看清其中門道的賓客們,自然是各種推辭,誰也不想掃了閻都督的興。可這位剛路過的少年卻是個愣頭青,只見他從書童手里接過筆墨紙硯,徐徐鋪開了紙張。一個時辰之后,少年交上來的文章,卻讓他直呼:“此真天才,當垂不朽!”這篇令閻都督嘆服的千古第一駢文,便是《滕王閣序》。可惜的是,王勃壽命不長,雖光芒璀璨,卻如流星劃過;而《滕王閣序》,才是真正懸掛在人們心頭的皓月,千年來光輝不減。文中這六句經典的話,既是王勃對自己的勉勵,也藏著對后人的寄語。 
關于無常 譯文:蒼天高遠,大地遼闊,令人感到宇宙的無窮無盡。歡樂逝去,悲哀襲來,事物的興衰成敗皆是有定數的。感悟:《周易》有言:“世間萬事萬物,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比如,我們生命里的某些人,該走的時候怎么也留不住。只有明白這一點的人,才能無懼興衰變化,不會患得患失,從而過好每一個日常。日月交替,四季變換,都有其自然的規律。而人生一切看似無常的東西,也都處處有序。我們只管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坦然地等待歲月開花、結果,便好。關于年齡 譯文:年紀大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初心呢?處境艱難反該更加堅強,不能放棄凌云之志。感悟:作家菲利普·羅斯曾說:“衰老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即使是再堅強的人,面對年齡的屠刀,也不免會心生恐懼,喪了斗志,萎了初心。但是不服老的人,卻懂得用積極的心態,去抵御現實的困頓、歲月的磨蝕。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他決定親自射殺老虎,一展當年孫權搏虎的英姿;為了報效國家,他甚至殷切地希望,能讓他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對于蘇軾來說,年齡也好,困境也罷,都不是前行的羈絆。人生在世,誰不是從懵懂到成熟,從蹣跚學步再到踽踽獨行。年輕固然美好,但真到了白發漸生的年紀,依舊神采奕奕,同樣值得向往。年華向晚,歲月沉香,老去的只是年齡,不老的是心態。無論什么年齡,無論什么處境,都請熱切地去擁抱生活。關于孤獨 譯文:關山重重難以越過,有誰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之時,大家都是異鄉之客。感悟: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生活中哪一個瞬間讓你孤獨到哭?有個回答,特別扎心: 你有一個好消息卻找不到可以分享的人,明明應該開心,最后卻變成了一個人的傷心。 孤獨,仿佛是每個人的宿命。 我們形單影只地來到這個世上,最終也將孤零零地離開。在這途中,再交好的人,也會分別;再熱鬧的聚會,也會散場。不同的是,有人在與孤獨交鋒后,逐漸被孤獨侵蝕,變得悲觀、沉默。有人卻在不被理解的歲月里,實現了自我價值,活得愈發強大。就像史學家司馬遷,無視所有嘲笑,獨自思考,才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像曹雪芹,忍住了無人問津的落寞和辛酸,才寫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就像導演李安,在不被認可的時候,孤獨創作,才拍出了《臥虎藏龍》的經典。《百年孤獨》里說: 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后便是成長。 往后,最艱難的路,哪怕只有你一個人走,你也要努力去熬。 熬過每一個千瘡百孔的日子,你就能嘗到苦盡甘來的美好。關于心態 譯文:北海雖然遙遠,乘著風還是可以到達;過去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日子還不算晚。感悟:生活沒有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會有難以言說的苦悶。但風雪再大,只要懂得換種心態,過好當下,終能等到風消雪停的一天。這23年的蹉跎,讓他變成一個滿面風霜的中年男人,再也沒有了以前的意氣風發。好友白居易看到他的現狀,都忍不住為他抱不平,他卻相當豪邁樂觀,發出了和王勃一樣的感慨:若以悲苦心觀世,事事都苦不堪言;若以歡喜人待事,事事皆恰如其分。生活本就是生生不滅的希望,先相信人間值得,未來才會真的可期。關于知己 譯文:假如碰不上楊得意那樣引薦的人,司馬相如只有撫拍著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嘆惜。既然已經遇到了鐘子期,俞伯牙彈奏一曲《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在這茫茫人海中,若能遇到一個靈魂相似的人,便是人生一大幸事。電影《王勃之死》里,王勃有一個知己好友,杜鏡,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杜少府。王勃因擅殺官奴判罪入獄,杜鏡前去看望,看著在監牢受苦的王勃,他恨不得與王勃一起受過;所幸,在最后時刻,王勃遇上唐高宗改元大赦天下,逃過了一劫。王勃自然懂他的所思所想,動容地說出了那句千古名句:真正的友誼,是縱使相隔天涯,依舊思念不減、情誼不變。余生,愿你我也能得二三知己,知冷暖,懂悲歡,相聚時聊訴衷腸,撫慰塵世風霜。關于命運 譯文:君子能夠看到細微的預兆,通達事理的人安于命運。感悟:《滕王閣序》里的這句話,看似簡單,卻暗含了中國人的一套處世安身之道。它的原文,出自《易經·系辭》:“君子見幾(機)而作。”、“樂天知命故不憂。”指的是,活得通達的人,懂得隨遇而安,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他是那種少有的,官做得大、詩寫得多,而且日子也過得行云流水的人。畢竟,其他詩人,要么是活得郁郁不得志,要么就永遠在被貶的路上,總之,就是活得不稱心。后來有一次被貶為江州司馬,他就在廬山腳下買了一塊地建宅子,準備效仿陶淵明,來個歸隱田園。在忠州做刺史的時候,他就在城東租了一塊地,種植各色花草,欣賞花開花落。與其跟命運盲目較勁,不如坦然地接受生活給予的鮮花與荊棘。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試著把心胸放寬,把眼光放遠,把格局放大。當你有了隨遇而安的能力,命運也自會給你最好的安排。  《滕王閣序》,是王勃的臨場發揮之作,但自此以后,再沒文章能夠超越這篇經典。就連一向反對駢文的韓愈,讀了《滕王閣序》之后,也忍不住贊道:而這些所得,足以讓迷茫者從無常中看到前行的路,讓悲觀者從孤獨中找到渡己的船,讓絕望者從命運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它的光芒,不僅璀璨了那個時代,更照亮了后世一千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