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和欣賞草書需要一定的門檻,正是由于其“神秘性”,很多人都對它產生了誤解,認為只要寫得快、寫得亂、寫得讓人認不出來就是草書。這種偏頗的觀點使得“丑書”“亂書”“鬼畫符”也被劃入了草書的范疇。 如果古代那些名家看了,估計會氣死。真正的草書亂中有序、狂中有矩,書寫將情感與筆墨充分配合,作品的節奏、變化和美感堪稱“五體之首”。從章草到今草,它歷經了幾百年的發展,誕生了張芝、索靖、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六位稱得上“草圣”的大宗師。 草書徹底成熟,行草轉變為狂草是在懷素這里完成的,他也被稱為草書史上最后一位大師。懷素的高明之處一是在于他融合前輩們的筆法,并化為己用。二是真正做到了“人筆合一”,他在創作時借著酒興,揮毫潑墨,筆隨心走,將情感盡情揮灑。 懷素生于書法世家,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書之人。幼年時,懷素就精于臨帖,僅用數年就頗有名氣了。李白寫詩稱贊他:“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他早年取法于鄔彤、陸彥遠、智永等人,后又在顏真卿處領悟張旭用筆,自此書藝大增。 懷素傳世作品不多,而學界公認的真跡就更少了,除了大家熟悉的《自敘帖》《苦筍帖》外,陜西西安還發現了他另外一件作品——《藏真帖》。此作極為罕見,卻是懷素生平得意之作,世人稱贊“援毫掣電,隨手萬變。” 《藏真帖》內容包含《藏真帖》《律公帖》兩帖,縱140厘米、橫49厘米,共計6行、51個字,論筆法變化之豐富、體勢之雄放奇絕,已經超越了王羲之和張旭。 《藏真帖》釋文為:“懷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于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云,頗傳長史筆法,聞斯法,若有所得也。” 此帖起筆藏露兼用,行筆中鋒為主,筆畫瘦勁多姿,結字攲側而圓渾。字跡大小錯落、收放自如,如“顏尚書”三個字雄健聳立、醒目突出。而后字跡驟然變小,越寫越灑脫快意。 通篇行、草交雜,用筆圓轉渾實,頗能見出“篆籀筆法”。行筆速度多變,從開始時的沉著,到中期的不疾不徐,再越來越快、漸入佳境,欹側之勢變大,分間布白與開合幅度增加,真可謂勁健雄奇之氣。 趙孟頫曾點評懷素草書“雖率意顛逸,終不離魏晉法度”,此作就是例子,用筆千變萬化、酣暢淋漓,但沒有一筆胡來,蘊含著最正統的筆法,每個字都值得好好臨摹千遍。 而今,我們將懷素《藏真帖》進行了超高清12色微噴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我們還進行了純手工裝裱,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