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交通閉塞,通訊不便,親友之間一旦分離,往往一年半載難得音訊,有時甚至再無聚首之期。古人安土重遷的觀念根深蒂固,出行特別是遠行,往往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在與親友離別之際,古人往往會鄭重地舉行送別儀式,設酒餞別、折柳相送,由此還生出種種贈別習俗。 有時還要以吟詩作詞、寫文章等形式送別親友,而賦詩和折柳則成為詩人贈別的最主要的形式,它起的是精神慰藉的作用。 正因為這樣,送別詩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因為送別詩中飽含著人類永恒的真摯情誼,所以送別詩也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中極為寶貴的一筆人文財富。 在親朋好友即將離開之時,難免兩情依依,難舍難分,于是就有了飲酒餞行,就有了十里相送,甚至還有了為方便送行而修建的折柳亭和因折柳相送而形成的折柳送行的習俗。 對于詩人來說,表達離別感情最好的方式當然莫過于以詩相送了。 多情自古傷離別。古人向來重視感情、珍惜友誼,于是在為人送行或與人辭行時,往往要作詩相贈,送別詩就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了。 在傳統的詩歌分類中,表現離情別緒一類的詩歌,往往統稱之為送別詩,有時亦稱之為別離詩、離別詩、贈別詩。 所謂送別詩,指的是由送行之人以主人的身份給離別之人而寫的詩。即由送行的主人作詩,寫給離別的客人。 因為作詩相送,不僅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作者的離情別意,而且還可以作為相知相思之物成為長久品味和回憶的慰藉。 珍視親友間的相逢、重聚,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美德,所以,古人對離別的不舍,對親友的挽留與依依惜別的深情就成為了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了。 在唐詩這個馥郁芬芳的百花園中,送別詩是別開生面的、芳華自在的一株奇葩,送別詩甚至占據著唐詩百花園中遙遙領先的位置。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提起唐詩,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中的或許就是那些蜚聲詩壇的送別詩。 李白的送別名場面“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就是他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時寫的。 王維在渭城送別好友元二時吟詠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別沈子福時唱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都堪稱唐代送別詩中的頂流之作。 再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在長安送別好友時寫下的經典,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堪稱送別詩中的千古名篇。 還有如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他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時寫下的千古名句。 這些朗朗上口的名句,這些帶著送別標簽的詩句,直到現在,都是人們時光沉淀的記憶詞庫中最容易被喚醒的千古名句。 送別詩以其搖曳的身姿、多彩的形態、沁人的芬芳,讓人流連其間,駐足品味,久久不愿離去。 高適堪稱千古絕唱的送別詩 提起唐代的送別詩,高適在送別好友董大時寫的兩首詩,與上文提及的詩人以及送別名句比起來,不管是詩情還是詩境,都是不遑多讓,甚至是平分秋色的。 如果單從勵志這一角度來評判的話,高適的這兩首送別詩都堪稱唐詩里的最強音。 高適這兩首詩的題目都叫《別董大》,尤其是其中的第一首,更是送別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后兩句更是堪稱千古絕唱。 《別董大》第一首以其優美的旋律、動人心扉的詩情、激勵世人的三觀,一直被世人傳唱著。 如今這首詩已被選進小學語文教科書中,誦讀這首詩的聲音傳遍了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人人會背的詩歌。原詩如下:
高適(702—765),字達夫,唐朝滄州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長安三萬里》正是以高適的視角展開故事講述的,或許通過這部電影,人們對高適的了解更深了。 高適幼年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一時家中失去了經濟支撐。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艱辛,使他深知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使他更加懂得了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史料中對高適的記載是:“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于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 靠自己的苦學勤練,高適取得了很高的文學修養,但他直到四十八歲方被舉薦,獲得了一個封丘縣尉的職位,這對于出身貧寒的高適來說,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不久,他又辭去縣尉之職。直到五十二歲,他才進入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中擔任掌書記。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或許正是這樣豐富的人生閱歷與際遇,使他的詩作充滿了對人生際遇的認知與喟嘆。 高適有著多年邊塞生活的經歷,他熟悉邊塞風物,他的邊塞詩風格激昂雄健 ,風骨遒勁, 尤以七言詩見長,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與岑參一起被世人并稱“高岑”。 提起高適,邊塞詩人這一稱謂是他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高適一生交游廣泛,為求取功名,曾多次出入邊塞,他也曾多次往返京城長安和邊塞。 在這期間,高適結交了許多的志同道合的文人士子,寫下了大量的描摹邊塞風光的詩歌。 如名句“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就是出自高適描寫邊塞風光的詩作《塞上聽吹笛》。 這也為他贏得了邊塞詩人的美譽。除了邊塞詩人身份,高適還是唐代詩人中唯一封侯的人,《舊唐書》記載:“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惟(高)適而已。” 高適因為軍功,官職一度做到了劍南西川節度使,廣德二年(764年)正月,高適應召回京,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 高適一生仕宦多地,在南來北往的人生旅途上,他也經歷了和朋友一次次的離別,離別的時刻,高適也寫下了大量的送別詩。 在送別詩中,高適情真意切,他用真摯熱烈和豐富細膩的情感道出了對朋友的殷切希冀。 高適的送別詩中流露出的那一份濃厚而淳樸的情感,一個關鍵的原因在于高適能夠推己及人,時時處處能夠站在朋友的角度,將心比心。 他會從朋友的立場思考問題,與朋友進行推心置腹地交流,對朋友關懷備至,他的情感的表達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嬌柔藻飾的敷衍之詞。 公元747年,身在老家睢陽的高適與好朋友董大久別重逢 ,經過短暫聚會后又各奔前程,于是高適就寫下了贈別的詩歌《別董大》。 董大原名董庭蘭,是當時著名的音樂演奏家,最擅長的就是七弦琴的演奏,而且因為技藝高超,深得宰相房綰賞識 。 對于這一事件,同時代詩人崔玨在詩中這樣寫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 董庭蘭雖然身懷琴藝高超,但因為曲高和寡,知音很少,而且他本人也不善于交際,加之藝術家的清高,所以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高適《別董大》第二首詩如是寫道:“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別董大》第二首后兩句說的就是董庭蘭的生活現狀,意思是說他過著拮據的生活,開支用度捉襟見肘,連酒錢都付不出。 這時的高適壯志未酬,浪跡天涯,時常處于困頓的境遇之中。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讀來很勵志。 開篇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詩人先從景物描寫入手,渲染出送別時候的環境。 天空中的黃云綿延起伏,黃云遮天蔽日,透過云層看到的太陽只有一點點的余光,夜幕降臨以后,又刮起了北風,大風呼嘯著,這樣的景象預示著一場大雪即將降臨。 果然,一會兒,紛紛揚揚的雪花就從天空飄落下來。伴隨著雪花,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疾速地從空中飛過,往南方飛去。 這兩句所展現的境界闊遠而渺茫,詩人一下筆便描寫了空間的廣闊,陽光昏暗漫天的黃云。 在這天地之間,寒冷的北風送來紛紛揚揚的大雪,更有大雁南飛,朋友即將奔赴邊塞。 這簡短的幾筆景物描寫,便勾勒出冬日的景象,悲壯雄渾的氣氛也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誠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高適這兩句雖然是對景物的描寫,但也處處襯托著送別的情調,以及詩人的氣質心胸。 日暮天寒,本來就容易引發人們的愁煩心緒,而眼下,詩人正在送別董大,依依不舍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試想一下當時送別的場面:正當黃云遮天,千里陰沉,北風凜冽,大雁南飛,雪花飄揚。在這樣風雪交加的時刻,與朋友分別,此情此景可想而知。 所以,環境的渲染也就格外有寓意了,在這樣的天氣里不得不邁出前行的步伐,這預示著朋友出發的倉促以及對于前途的迫切追求。 詩人用白描手法描寫眼前景物,粗筆勾勒便將冬日氣象寫得無比蒼涼、悲壯。 但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以出人意料的、豪邁的語調,開朗的胸懷勸慰勉勵好朋友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人的意思是說: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天下誰人不敬重具有雄才韜略的大丈夫呢? 其實這兩句詩中還有一層意思:今天我們雖然分別了,從此天各一方,但這又算得了什么呢? 前途漫漫,無論走到哪里,你都要盡情展現才華,不必有太多的顧慮 ,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普天之下誰不仰慕你?誰不愿結交你、引薦你為知音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這兩句話對于董庭蘭來說,著實是這寒冬里最溫暖人心的了,冬日的陰霾似乎一掃而空,詩意也峰回路轉,豁然開朗。 高適的這兩句話對朋友是一種有力的激勵,同時也更深一層地表現了自己的情誼。 是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句語境新穎,動人心扉,以此勵志的話語贈別,足以鼓舞人心,這也透露出詩人的不凡氣度。 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庭蘭琴師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不分貧富、不論地位、天涯處處有朋友的人生哲理和人生信條融匯其中。 同時,詩歌也從另一個角度給后世以啟示:是金子,就不要怕會被埋沒,它放在哪里都會閃光。 這看似隨意的兩句贈別語,其實是詩人精心錘煉的結果,這兩句話能給人一種滿懷的信心和力量。 蘊含著勸慰和勉勵,寄予著希望,這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凝成了這兩句千古傳誦的佳贈別語,堪稱送別詩中的藝術珍品。 詩人在與朋友分手之際,只字不提心中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前行,以高昂的、自信的姿態迎接未來。 縱觀這首送別詩,詩人處處從環境著眼,于大處落墨,最后表達對朋友的諄諄勸勉。 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就不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擲地有聲;也就不能讓樸素無華的語言,生發出如此情感真摯、動人心扉的詩情。 小話詩詞 高適的這首送別詩,抒寫了對友人的關心、體貼、勸勵和希望,在詩歌中將友情的真諦抒發得淋漓盡致。詩歌中蘊含著的真誠的情誼和堅定的信念,無不正能量滿滿。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像高適這樣的朋友,時刻激勵前行的腳步,時刻堅定前行的信念,何嘗不是一件人生幸事! 正是因為高適詩歌中那大寫的友情二字,那大寫的情感二字,那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滿滿的激勵二字,才讓這首詩成為唐詩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更成為中國詩歌唱歌長河中一朵驚艷世人目光的浪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