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最美好的時光,日子如此明亮,生活如此熱烈滾燙。 可以在雨中跑,可以在風中笑,無所畏懼,痛快歡暢。 童年是令人羨慕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在這個屬于全天下小朋友的節日里,先祝福各位小朋友“六一快樂”! 那么,古詩里的童年,有是什么模樣?古詩里的童年,又有怎樣的志趣? 今天,我們一起來透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筆下,去看一看古代小孩兒的玩樂吧! 據傳,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太子少傅在東都洛陽任職時寫下。那日,他走在池邊游覽,時值夏日,荷塘上蓮葉田田,忽見蓮動,不稍會兒,只見有個小娃,撐船過來,船上還有新鮮采摘下的大蓮蓬。此情此景,白居易覺得意趣盎然,于是提筆作詩。白居易被稱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詩歌語言平易通俗,在這首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艇:船。 白蓮:白色的蓮花。 解:知道、懂得。 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一道開:指浮萍被小艇分開后一時難以合攏兒留下一條蹤跡。  這首詩,白居易化身攝影記者,站在岸邊,“咔嚓咔嚓”拍下一組小娃偷采白蓮的鏡頭,細膩傳神,意趣盎然。詩的起句就顯得與眾不同,“小娃撐小艇”,兩個“小”字,就為我們提供一個充分的想象空間,勾起讀者的好奇心:這“小艇”載“小娃”,要去哪里呢?第二句立馬揭曉答案,“偷采白蓮回”。吼吼,原來這個小屁孩趁著父母不注意,悄悄到河里偷采白蓮想嘗鮮呢!接下去白居易逗趣小娃了,“不解藏蹤跡”:孩子啊孩子,你既然是“偷采”,為啥不把屁股擦干凈呢?偷偷地去,也要偷偷地回??!最后兩句詩,是傳神之筆,詩人不直白地寫這個小孩是如何被發現的,而是通過環境的描寫揭示孩子的行為,那道浮萍間的空白,側面描寫出孩子的行蹤。全詩沒有雕飾,語言直白,真切自然。既給人無限的趣味,也給人豐富的想象,令人回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