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三喵先生 策劃:三喵先生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8分鐘 我們看一些近代史當中的中日關系,里面有一個群體的出鏡頻率非常高,那就是日本浪人,比如甲午戰爭時期潛入中國的日本間諜,就有不少是浪人群體,而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變,其始作俑者也是日本浪人。這樣的一個群體在日本可謂是歷史悠久,而且幾經變更。當然,他們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古已有之,今天就來聊聊浪人的歷史。 “浪人”又稱“浮浪”,一開始指的是離開戶籍去其他地方討生活的人。日本“大化改新”之后效仿唐朝建立戶籍制度,每個人住在哪里從事什么職業都必須登記在冊,而由于種種原因離開本業之人就被稱為“浮浪人”。他們往往聚集于山野之中打家劫舍,禍害的是日本公家。
到了鐮倉幕府時代,武士階級在日本興起,他們有侍奉的主人,而一旦主人因為各種原因不在了,武士失去職位和領地,也就成了“浮浪人”。一開始。“浮浪人”的問題還不嚴重,可在戰國這樣的亂世,主從關系被大大削弱,失去主人的浪人數量一下子就暴增,不僅如此,還有些武士看著主人不滿自己就跑了成為浪人的,比如藤堂高虎,他這一生侍奉過十幾個主人,用“浪人”已經不能形容他了。
如此眾多的浪人也成了各個勢力競相招攬的對象,甚至有些勢力的主力就是浪人,比如大阪戰役之時,豐臣家垂死掙扎,已經沒有多少可戰之兵,但還是招募十萬浪人抵御了相當一陣。當然啦,還有不少浪人在日本國內無處容身,就選擇到海外拓展業務,或加入中國東南沿海的武裝走私貿易集團,或自己單干,而這批浪人在中國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倭寇。 這些當了倭寇的浪人畢竟是專業武士,戰斗力自然不是大明衛所兵能夠比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明拿倭寇實際上是束手無策的狀態,而倭寇的消滅,除了跟戚繼光練兵有關以外,也要仰賴日本內部秩序的恢復。
等到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整個社會再次恢復了秩序,武士和家主的關系被再次固定,在連年戰亂和討伐之后,許多大名或者絕嗣,或者被撤封,到了德川家第三代將軍之時,社會上有五十萬浪人之多,幕府對他們嚴防死守,頒布了禁止讓他們再度成為武士的命令。 有些浪人不甘于生活的困頓和絕望選擇造反,比如由井正雪等人發動了慶長之變,矛頭直指幕府,這次動亂被鎮壓下去之后,幕府不得不對浪人們放開限制,有的浪人被新的主家雇傭,還有的離開了武士階層,比如成為農民或者相撲手等等。在漫長的江戶時代,日本的封建秩序保存的相對完好,武士一般都會有效忠的主家,而社會上的浪人也就越來越少,偶然因為各種原因失去效忠對象的武士也會成為浪人,典型的就是四十七武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武士們雖然成為浪人,但能夠不忘對主人盡忠選擇拼死報仇,最終手刃仇人之后切腹自盡,他們的故事在日本被代代傳頌,成了后世武士們的榜樣。
如此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在幕府末期出現了松動。1850年代黑船來航之后日本德川幕府被迫放棄鎖國政策,打開國門。此后面對西方的沖擊,日本無論是武士還是其他階層都無力抵御,大量百姓生活困頓,更有不少武士因為主家無法供養而被迫成為浪人。面對社會上又一次的浪人激增,幕府此時全無對策,而浪人們也在面對日本巨大變局時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有的決定推翻幕府的統治為日本尋求新的出路,比如坂本龍馬等人,還有的選擇維護幕府的權威尊嚴,比如后來在日本動漫文化中鼎鼎大名的新選組。
從黑船來航之后將近二十年的日本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這些分屬不同陣營的浪人們推著走的。而到了1868年,德川幕府大政奉還,明治天皇即位之后,馬上開始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明治維新,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在1873年頒布的廢刀令,并實行四民平等之政策,取消了武士階級特權。如此嚴令下武士們自然不肯坐以待斃,后來發生的西南戰爭跟這個關系很大,當戰爭最終結束之后,小部分武士想辦法成為財閥政客,大部分的武士成了國家命令下事實上的浪人。 此時的日本和德川幕府不同,謀求積極向外擴張,如此一來那些失去生活依仗的浪人就有了新的出路,要么參軍以軍人身份為日本帝國效力,要么自發組成民間社團干一些軍人不便參與的事情。
1880年代以后日本以大清為假想敵,謀劃征服朝鮮,浪人們組成的各種團體為日軍刺探情報,為后來甲午戰爭日本的勝利立下了大功,其中作為間諜的宗方小太郎化妝成農民,竟然想辦法混進了北洋水師戒備森嚴的威海衛基地,記下了北洋水師的兵力部署,甚至還登上濟遠艦,近距離觀摩大清水兵的訓練水平。在如此浪人間諜的眼中,北洋水師在日本聯合艦隊面前毫無秘密可言,最終慘敗全軍覆沒,而宗方小太郎也在戰后獲得天皇破格接見。 有了這樣的榜樣,日本的浪人們就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軍方和政府的大陸征服政策中,各種民間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比如之前講過的黑龍會(詳見:日本黑龍會:怎么從革命黨的朋友變成侵華急先鋒?| 循跡曉講),而有些浪人更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國亂局中成了風云人物,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川島浪速。他積極籌劃滿蒙獨立運動,并積極籌劃建立偽滿洲國,更是收養了滿清肅親王的女兒,這就是著名的漢奸女特務川島芳子。
就這樣,浪人這么一個團體一步一步地卷入日本侵華,并在相當多的場合充當了急先鋒。1932年爆發的上海一二八抗戰就是一個典型,當時的日本急于在上海挑起事端,轉移九一八事變以來的國際注意力,而這樣的事情軍人又不好直接下場,于是一些日本浪人僧侶在軍隊的指使操控之下,向著上海的三友毛巾廠扔石塊,并同中國工人發生流血沖突事件,在事件之后又去法租界投擲炸彈將其擴大,最終導致了一場大戰的爆發。 在昭和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浪人有如此的行為,應該說是在意料之中,他們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早就跟日本的國運完成了深度綁定,所以當日本帝國擴張勢頭正盛的時候,浪人們可謂是春風得意,但當日本的擴張踢到鐵板,最終敗亡的時候,這些浪人也就隨著日本帝國的滅亡而做鳥獸散了。 二戰之后,日本已經沒有了嚴格意義上的浪人,只不過浪人這個名字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所以往往會被用來指代別的事物,比如失業者就被稱為“浪人”,但這樣的浪人,既沒有為主家盡忠的覺悟,也不會被軍國主義指使來賣命當炮灰了。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于網絡,若有侵權,后臺聯系刪除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