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晷 1、日晷 ![]() 日晷是一種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計時儀器。由晷針、晷面(標有刻度)等構成。常見的日晷有三種:水平式(地平式)日晷、垂直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如下圖) ![]() 2、赤道式日晷 ![]()
②晷針與地面的夾角 (3)日晷方向和晷針日影的旋轉 ![]()
![]() 因為太陽光多是從南部照射來的,所以可能有以下情況: 二、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一種自然歷。春秋戰國以前,我國祖先就已采用'圭表'(測日影)來測定冬至(一年中最短)和夏至(一年中最長),進而確定出春分和秋分。二分二至日分別平分了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四季的中間,而四季的開始是'四立'一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至秦漢時,二十四節氣劃分全部形成。有歌謠可幫助記憶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地球公轉中,從春分開始,每隔15°為一個節氣。一年365天,相鄰兩節氣為15天。可以看到,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的運行規律指定的歷法,是一種陽歷。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9-地理(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