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題,哪類學生比較吃虧? ——以新課標1卷為例 ![]() 高考作文題,哪類學生比較吃虧? ——以新課標1卷為例 每年高考語文一出爐,網上必然一片討論熱議聲。 今年我斗膽也說幾句感受,但角度不一樣。不喜勿噴,繞道即可。 新課標1卷考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道考題,哪類學生會比較吃虧? 一、一心只讀考試卷,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生比較吃虧。據我從多個渠道了解,有些學生一上高中,電視、電腦、手機等是禁看、禁用、禁接觸的。家里電視不開,電腦斷網、手機沒收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即便是學生有機會接觸手機,基本的用途就是打游戲。由于打游戲而耽誤學業、造成心理障礙的學生并不少見,因為沉迷于游戲中的學生,常常處于一種封閉狀態,只在游戲世界里能享受到快感、滿足、自尊等,無形之中與現實社會開始脫節、封閉、麻木,甚至對立、對抗。手機被沒收后出現極端行為都與此有關。但另一方面,學生在脫離了獲取最新社會、科技、文化等的信息源之后,變得脫離現實、脫離實際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尤其在一些學生“早6晚11”的地方,學生幾乎沒有時間與機會接觸這些信息源,在考卷上刷到的時候,可能會多少有所了解,但對于應付這樣的考題,遠遠不夠。因為所知有限的話,所思絕對不可能深。 二、缺乏思辨能力與思辨習慣的學生會比較吃虧。本道題目多多少少帶有了玄思的意味,要求學生能夠深入思考該議題,理清思路,深入剖析,才能夠真正出彩。如果只會一味刷題,背記正確答案,沒有獨立思考意識,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生,就比較吃虧,很難出彩。 三、發散性思維能力低下的學生會比較吃虧。題目把問題引向了多、少之思,但這是一個陷阱。人類面臨 問題,從來不是多少之變,不會是問題的總量不變,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回答了更多的問題,人類的問題就會變少,這是很可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人類需要探索的問題是永不止境的,除非人類最后消亡。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能回答哪些問題,哪些問題是它們不能回答的,要理清問題 概念。這道題目本身為這個留下了很大的空間。但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問題本身缺乏清晰的邏輯,因為“問題”該怎么定義,這個概念是一個非常模糊、宏大、多范疇的東西。在題目中,即好像是指人類所要解決的問題,又好像指知識方面的問題,顯然,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問題,人工智能能不能作出科學發現?恐怕應該打個問號。即人工智能只能更高效地來利用人類的已知來給出問題的答案。而人類要進行的對宇宙、生命、社會、自由等的探索,卻是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不能完成的任務。如果學生掉進了題目所設置的思維陷阱,就很難寫出特別出彩的文章。 四、學生只停留在低階思維層次如記憶、理解、應用層次的話,就會很吃虧。這類題目,是需要學生有靈活的思維機制,能深入分析議題,展開發散性思維,開展思辨活動,找準切入點,才能夠寫好。那種埋頭背記,一味刷題,不會思考,從沒展開過深入思辨的學生,思維層次只會停留在低階,能夠達到應用層次,已經就非常不錯了,要進行高階思維如分析、評價、創造,就很難。而作文,恰恰是創造性思維非常強的題目。那種用慣了套路作文,寫慣了華詞麗句卻處于低階思維、只知抒情而且是套路抒情的學生,就會很吃虧。 五、缺乏邏輯訓練、思維訓練的學生,就會很吃虧。要開展思辨活動,就得學會定義思維、概念思維、選言判斷、假言判斷等演繹思維、歸納思維等等,才能夠進行有理有據的論證、層次分明的辨析、邏輯縝密的論述,才能夠學會清晰而富有邏輯的思維并在文章中表現出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這方面是一個非常大的欠缺。這種學生在這個作文題目上就會比較吃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