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瀉下治冷積的故事 [時珍曰]:按方勺泊宅編云:橘皮寬膈降氣,消痰飲,極有殊功。他藥貴新,惟此貴陳。外甥莫強中令豐城時得疾,凡食已輒胸滿不下,百方不效。偶家人合橘紅湯,因取嘗之似相宜,連日飲之。一日忽覺胸中有物墜下,大驚目瞪,自汗如雨。須臾腹痛,下數(shù)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自此胸次廓然,其疾頓愈,蓋脾之冷積也。其方:用橘皮去穰一斤,甘草、鹽花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干,焙研為末,白湯點服。名二賢散......珍按:二賢散,丹溪變之為潤下丸,用治痰氣有效。唯氣實人服之相宜,氣不足者不宜用之也。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橘”條“發(fā)明” 中文釋義 宋代浙江金華人方勺的外甥莫強中在江西豐城做縣令時得了一種怪病,吃任何東西后,就會立即感到胸滿痞悶,十分難受。多方尋醫(yī)診治,服過的方藥達(dá)百種,皆無療效,病情依舊。一日家人因傷食嘔吐醫(yī)生給開了幾劑橘紅湯,家人便十分認(rèn)真的按醫(yī)生交待的方法煎制,莫強中聞到很舒服的藥香味,便主動嘗試著喝了一碗,不想喝下去感覺很舒服,就連續(xù)幾天都飲用了這個湯藥,幾天之后的一日,莫強中正在批閱文件,忽然感覺到胸中有一物墜下來了,感覺十分明顯,莫強中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汗如雨下,小吏趕緊扶其到后宅休養(yǎng)。一會兒功夫,忽覺腹痛便急,匆忙如廁,解下數(shù)枚如鐵彈子堅硬樣的東西,腥臭不可聞。而莫強中也感覺熬到胸口豁然開朗,胸滿痞悶的癥狀頓時消失了,多年的頑疾終于治愈了,原來他解下的都是脾胃冷積之物。 陳皮得名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福橘、大紅袍和溫州蜜柑等的干燥成熟果皮。原名為橘皮,入藥最早記載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橘柚”為正名收載“橘柚味辛、溫。”南北朝時期,陶弘景認(rèn)為橘皮“須陳久者良”,故在唐代《食療本草》中首次出現(xiàn)“陳皮”一名,可見陳皮一名是取其橘皮“陳久者良”之意。其后歷代本草多載有此說,如《雷公炮炙論》載“其橘皮,年深者最妙”。《本草綱目》載“他藥貴新,唯此貴陳”。 ![]() ![]() 陳皮道地發(fā)展史 ![]() 陳皮早期是以江浙所產(chǎn)的“東橘為好”,到了明代,逐漸以廣東所產(chǎn)為好,有了“廣陳皮”的名稱,《本草品匯精要》載“道地:廣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確記載:“(橘皮)今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 廣陳皮來源主要有(新會產(chǎn))茶枝柑、(四會產(chǎn))行柑、甜柑、八月橘、十月橘、(紫金縣產(chǎn))榕林甜橘、(汕頭市產(chǎn))蕉柑 (清遠(yuǎn)產(chǎn))年橘等。至清代在張璐的《本經(jīng)逢原》中有“(橘皮)產(chǎn)粵東新會、陳久者良”的記載。其后多部本草醫(yī)籍中均提到“以廣東新會皮為勝”,清代時就有了“新會陳皮”的名稱。 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為蕓香科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新會陳皮根據(jù)采摘的時間不同又分為:柑青皮(又叫青皮,果實未成熟,果皮呈青色時采摘)、微紅皮(又叫二紅皮或黃皮,果實開始成熟、果皮泛紅時采摘)和大紅皮(又叫紅皮,果實成熟時采摘)。 ![]() 新會陳皮有“百年陳皮,千年人參”“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賽黃金”的贊譽。新會陳皮與普通陳皮的外觀形狀和香味都不一樣,普通陳皮通常被剝成數(shù)瓣,有的呈不規(guī)則的片狀,皮比較厚(1~4mm),有油室到小而少,新會陳皮常3瓣相連,皮比較薄(約1mm)。點狀油室較大而密,對光照視,透明清晰,用手指甲輕刮陳皮表面,新會陳皮有油光,普通陳皮則沒有油光。新會陳皮含有一種普通陳皮揮發(fā)油中所不具有的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成分,使其具有獨特的香氣。 新會陳皮中的“揮發(fā)油”和“黃酮類物質(zhì)”等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陳皮。新會陳皮的揮發(fā)油含量在所有的陳皮樣品中是最高的,其揮發(fā)油中含的有效成分β-蒎烯是其它品種6倍,而黃酮類有效成分川陳皮素和橘紅素要比普通陳皮高出10倍以上。 陳皮配伍 陳皮性味苦辛溫,功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臨床多配伍應(yīng)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癥: 若治痰濕不化,胸膈滿悶,咳喘痰多,痰白黏稠,可配半夏、茯苓以燥濕化痰; 若痰熱咳喘,則與蛇膽、黃芩等配伍以清化痰熱; 若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便溏,可配用白術(shù)、砂仁以健脾理氣; 若濕困脾胃,口淡納呆,可配用蒼術(shù)、厚樸以行氣燥濕。 陳皮食療 ![]() 近年來,陳皮用于食療越來越多,在廣東最著名的要數(shù)陳皮煲水鴨湯了,有健脾補虛、燥濕化痰、開胃消食、養(yǎng)陰清虛熱的功效,頗受食客們歡迎,在廣東大小餐館酒家里都有這個藥膳。此外,還有很多人喜歡用陳皮與其他藥材一起泡水喝: 陳皮和菊花泡水喝 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健脾理氣,平肝去火等功效。 陳皮和黃芪泡水喝 具有健脾祛濕、潤肺化痰、益氣固表的功效。 陳皮和山楂泡水喝 具有健脾化積、理氣除濕、開胃消食、行氣散瘀等功效。 陳皮和荷葉泡水喝 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消腫、減肥降脂等功效。 陳皮和枸杞泡水喝 具有化痰下氣、消滯健胃、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作用。 陳皮和茯苓泡水喝 具有健脾祛濕、理氣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 陳皮藥理作用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陳皮有許多的藥理作用: 壹: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 陳皮所含揮發(fā)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jìn)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nèi)積氣,顯示了芳香健胃和驅(qū)風(fēng)下氣的效用。 貳: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陳皮能興奮心肌,但劑量過大時反而出現(xiàn)抑制。另外,它還可使血管產(chǎn)生輕度的收縮,迅速升高血壓。有利膽、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陳皮中的果膠對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yù)防作用。 叁: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 陳皮所含揮發(fā)油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陳皮煎劑對支氣管有擴張作用,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肆:其他 陳皮提取物還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有抗衰老、抗過敏等作用。 民間驗方 ![]() 治呃逆或干嘔: 橘皮、竹茹各15g,大棗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參3g。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治胸痹,胸悶胸痛,心悸短氣, 或咳唾痰濁,嘔惡痰涎: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治反胃吐食: 廣陳皮,以土炒香后搗為末,每服二錢,生姜三片,棗肉一枚,水二碗,煎一碗,溫服。 治高血脂病: 取陳皮五錢、山楂三錢、甘草一錢、丹參二錢,以1500㏄煮沸,小火再煮20分鐘,過濾即可,當(dāng)做茶飲。 急性乳腺炎: 取陳皮1兩,甘草2錢,每日1劑,煎服2次;嚴(yán)重者可每日2劑,煎服4次.一般2~3天即愈。 治小兒脾疳泄瀉: 陳皮一兩, 青皮、訶子肉、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 煎至六分, 食前溫服. 治產(chǎn)后大小便不通: 陳皮、蘇葉、枳殼(麩炒)、木通各等分.上銼散.每服四錢, 水煎溫服。 使用注意 1. 胃熱患者胃痛拒按、愛吃冷食、舌苔黃膩等不宜應(yīng)用; 2. 陳皮辛溫、偏燥,因而體燥氣虛、陰虛燥熱和實熱證、吐血證不宜用; 3. 因為陳皮會收縮胞宮,有退奶作用,故孕婦、產(chǎn)婦忌用陳皮; 4. 陰津虧損、陰虛燥咳、舌赤少津者慎服。 作者介紹 梅全喜 主任中藥師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藥學(xué)部顧問,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三附屬醫(yī)院特聘教授、藥學(xué)部學(xué)科帶頭人、中國中醫(yī)藥信息學(xué)會李時珍研究分會會長 ![]() 作者:廣州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 博士生導(dǎo)師 梅全喜 審核編輯:荊州市中心醫(yī)院 藥學(xué)部 劉開飛 美術(shù)設(shè)計:EBLAST 劉家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