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抗日戰爭》系列的第 5 章分享 原創 l 奔放的小豆豆 內容合集 | 抗日戰爭全過程沙盤推演 本期我們用全國一盤棋的上帝視角來聊一下918事變。 我知道你肯定知道九一八,甚至你可能會不屑一顧的想,九一八都講爛了,我還用聽你廢話? 但說實話,寫這篇文章我糾結了很久,因為內容太多了,多到我認為要講清九一八可能要幾個月的時間。 我們從日本、國民黨、共產黨、以及各軍閥這時期都在想什么、做什么入手。 盡可能完整的描繪出來那時期在中國大地之上所有有話語權的人,才能真正看懂抗日戰爭。 所以,我們這期涉及到的主要有萬寶山事件、中村事件、當然也有篇幅很大的國共斗爭。 今天的故事從1930年開始,那年蔣介石風光得意、躊躇滿志,在元旦發布文告“叛亂之徒,次第削平,從今年起,當可漸現和平曙光”。 他這牛逼剛吹遍全國,各軍閥便摩拳擦掌想要干掉他,因為都在為自己會不會被老蔣給吞掉而擔心。 2月10號,閻錫山發出了著名的“蒸電”要求蔣介石下野。 老蔣強硬的反駁了閻錫山。 倆人唇槍舌劍的對噴了一個月,閻錫山聯合了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組成了反蔣集團,并派出了共計70余萬人的部隊對蔣介石發起進攻。 蔣介石也毫不示弱,調集了4個軍團在南京誓師“討逆”,一場中國近代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的“中原大戰”爆發了。 在這場軍閥大戰中,有一個重要角色起初卻缺了席,他就是東北軍少帥--張學良。 是別人瞧不上他,沒“邀請”他嗎? 當然不是,蔣介石為了拉攏他,給了他2400萬元的開拔費,希望他帶兵入關。 閻錫山也曾公開表態封他為中華民國陸海空副總司令。 但張學良都不為所動 他給雙方的答復為“外人環視我左右,想要滅亡我國,若不各捐成見,必定元氣受損,國之根本將會動搖,武力不可用于煮豆相煎”。 盡管張學良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但閻錫山和蔣介石都分別多次派代表對其進行游說,因為當時誰能得到張學良這一票,大概率誰就是贏家。 張學良為了躲開說客,從奉天溜到了葫蘆島,然后又悄悄藏在了北戴河,但都沒能躲過這一“劫”,他還是被找到了。 一看,這怎么都得上場了,(1930年9月10號)他在沈陽召開了高級軍政會議 會上他說,東北地處邊陲,被日本窺視已久,如欲抵御外敵,必須停止內戰。 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是國內統一政府,再加上閻、馮二人反復無常。就算閻、馮勝了,那馬上會有新的內戰。 所以,為了盡快實現停止內戰,全國統一,我們應該支持南京國民政府。 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電告全國,不忍見到人民涂炭、國運淪亡,為了維持統一,率兵入關,吁請各方即日罷兵。 同日東北派兵10萬,兵分三路殺入關內,直指閻錫山、馮玉祥駐守的北平、天津一線。 已是疲憊之師的晉軍和西北軍無力應戰,最終(1930年10月15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勝利畫上了句號。 這段時間,中國還有一支正在崛起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以及領導的軍隊。 不過這一年,我黨內部并不比老蔣那邊好多少。 1930年,6月中共中央通過了李立三的決議(《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 大概就是李立三認為,在中原爆發了空前的新軍閥大戰,我們革命的時機已在全國范圍內成熟,所以,各地的軍隊都應該向大城市進攻。 正所謂“飲馬長江,會師武漢”。 甚至連海南僅有1000多人的瓊崖縱隊也被要求奪占海口。 這一決定,直接導致了好不容易發展起來了紅軍隊伍,在行動中受到了非常大的損失。 雪上加霜的是,老蔣和閻錫山打了幾個月后,勝負分出來了,老蔣扭頭集合了10萬大軍對紅軍發起了第一次圍剿。 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以后,我黨糾正了立三路線下的左傾冒險主義的方針。 本以為會慢慢的變好,可緊跟著上來的這個人叫王明 王明路線不但沒有為我黨和紅軍指明方向,反而引向了另一條死胡同。 雖然彼時我黨在不斷的走錯路,但蔣介石依然堅定的相信,中國共產黨是他最大的敵人。 于是國軍執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方針。 當然蔣介石也正是希望在我黨很脆弱、充滿了漏洞的時機,把我們扼殺在搖籃里。 但,毛澤東及一大批優秀將領的存在,讓這支隊伍有著足夠多的試錯機會,容錯率,和重頭再來的屬性點滿了。 就在蔣介石耗費海量軍力、財力圍剿紅軍,把中國攪的亂成一鍋粥的時候 日本趁虛在1931年4月對窺覷已久的中國發起了第一次“摸底考試”,這次“摸底”也被稱為九一八導火索。 未完待續…… |
|
來自: 昵稱21405352 > 《蔣家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