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預測及佳作賞析:將“小我”升華為“大我”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學者鮑鵬山說:“孔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牽動著時代和文化。而莊子看到了,一人的生死,無損于宇宙和世界。” 請結合以上材料,明確觀點,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本作文材料是學者鮑鵬山的話,指出了中華民族兩大文化巨人孔子與莊子所代表的兩大思想的文化內涵,對當代青年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有啟示意義。“一人的生死,牽動著時代和文化”強調的是人的社會價值、時代價值甚至是歷史價值,突出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人的生死,無損于宇宙和世界”突出的是個人的渺小。這一話題利于學生展現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立意:①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影響世界;②把“小我”活成“大我”;③微看自我,方可靜心處世;④微看自我養其心,承擔使命長其神;等等。 【佳作賞析】:生死之間的莊子與孔子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兩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名字被永遠地鐫刻在人類文明的豐碑上,他們就是孔子和莊子。孔子關注人的生死,認為一個人的生死能夠牽動著時代和文化;而莊子則看到了,一個人的生死,無損于宇宙和世界。 孔子,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他提倡“仁愛”,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認為一個人的生死能夠牽動著時代和文化。孔子的一生都在為推廣他的思想而奮斗,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政治理想,他的道德觀念,都在深深地影響著他周圍的人,影響著整個社會。他的學生顏回,雖然生活貧困,但仍然堅守著孔子的教誨,他的生死,無疑是對孔子思想的傳承和發揚。 莊子,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思想深邃而富有哲理。他認為,一個人的生死,無損于宇宙和世界。莊子提倡“無為而治”,他認為人類應該順應自然,不要過度干預,這樣才能達到社會的和諧。莊子的故事“庖丁解牛”,講述了一個廚師庖丁解牛的過程,庖丁在解牛的過程中,順應牛的骨骼結構,毫不費力地就將牛分解開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能做到無為而治。 孔子的思想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莊子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兩種思想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們在面對生死問題時,可以借鑒和思考的。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人死之后,有知無知?”孔子回答:“不知也。”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生死的態度,他認為人死后,無知無覺,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人生的過程,而不是生死本身。 莊子則認為,生死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接受并順應它。他在《莊子·逍遙游》中寫道:“死生亦大矣,不亦悲乎?然而知生之可畏,而不知死之可畏,不亦惑乎?”這句話表明了莊子對生死的看法,他認為生死都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平等對待,而不是過分恐懼。 在孔子的眼中,一個人的生死能夠牽動著時代和文化,所以他致力于推廣他的思想,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在莊子的眼中,一個人的生死無損于宇宙和世界,所以他提倡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孔子和莊子的思想,都是我們在面對生死問題時,可以思考和借鑒的。我們應該關注人生的過程,而不是過分恐懼生死,同時也要順應自然,接受生死的自然規律。 【佳作賞析】:生死之間的哲思 在人生的長河中,生死是永恒的主題,它既承載著個體的悲歡離合,也映射著時代的滄桑巨變。孔子與莊子的哲思,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分別照亮了人類對生死的理性思考與超越感悟。 孔子,這位古代的圣賢,他關注個體的生死,看到了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時代文化的緊密聯系。在孔子的眼中,生死不僅僅是自然規律的交替,更是一種道德與智慧的傳承。他提倡“仁愛”,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期望通過道德的教化,讓人類社會更加和諧美好。當一個人的生命逝去,孔子所擔憂的并非生命的消逝,而是其道德思想的流失。正如孔子所言:“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句話道出了孔子對個體生死的深刻理解,他認為一個人的生命雖短暫,但若能傳承道德,其價值將永存。 而莊子,他站在更高的視角,看到了生死在宇宙間的渺小。在莊子看來,一個人的生死猶如天地間的塵埃,微不足道。他提倡“逍遙游”,主張順應自然,超越生死。在莊子的世界里,生死不過是自然界的一種循環,是一種表象,真正的自我是超越生死,融入宇宙的。莊子曾言:“死生亦大矣。”這句話并非對生死的輕視,而是對生死的超越。莊子以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生死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宇宙與精神世界。 孔子與莊子的哲思,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對生死的種種觀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為個體的生死所困擾,擔憂生命的無常,恐懼死亡的臨近。然而,當我們站在更高的視角,以更寬廣的胸懷去看待生死,會發現生死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一種自然規律。正如古人所言:“生者如夏花之絢爛,死者如秋葉之靜美。”生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階段,我們應以更坦然的心態去面對。 在孔子的眼中,個體生死的價值在于道德的傳承;在莊子的世界里,個體生死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自我是超越生死,融入宇宙的。這兩種觀點都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生死是人類無法回避的話題,我們應以更理性的態度去理解,以更寬廣的胸懷去接納。正如古人所言:“生死由命,安之若素。”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并接納生死,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 【佳作賞析】:將“小我”升華為“大我” 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孔子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洞悉了生命深層的含義。他認識到,一個人的生死,能夠觸動整個時代文化的脈搏。而莊子,則從超脫的視角出發,領悟到一個人的生死,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和世界中,猶如一粒塵埃,微不足道。這兩種觀點,雖然截然不同,但都啟發我們理解生命的價值,教導我們如何將“小我”升華為“大我”。 孔子所洞察的,是一個人的生命與時代文化的緊密聯系。正如歷史上的英雄們,他們的生與死,成為了時代文化的標志,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例如,岳飛,他的一生對國家忠誠,卻因奸臣的陷害而冤死。但他的忠誠和勇敢,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激發了無數人的愛國情懷。再如,魯迅,他的一生致力于揭示社會黑暗,喚醒民族覺醒。他的筆,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割開了舊社會的膿包,讓民眾看到了病的根源。魯迅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他是如何將“小我”升華為“大我”。他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用自己的文字,為民族的前行鋪路。他的生命雖已逝去,但他的文字卻成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莊子所看到的,是一個人的生命與宇宙世界的微小差別。正如那些科學家們,他們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們的發現和創造,卻改變了整個世界。例如,愛因斯坦,他的一生雖然曲折,但他的相對論卻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他的智慧和勇氣,引領了一場科學革命,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愛因斯坦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他是如何將“小我”升華為“大我”。他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了全人類的福祉,用自己的創新,改變了世界。他的生命雖已逝去,但他的精神卻成為了全人類的一部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這些人,他們的生命雖短暫,但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將“小我”升華為“大我”。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生命,不僅可以影響時代和文化,還可以影響宇宙和世界。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如此偉大,如此有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小我”,只關注自己的利益和幸福;也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大我”,為世界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我認為,我們應該選擇后者,將“小我”升華為“大我”。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能變得更加有意義,更加偉大。 正如孔子所說:“一個人的生死,牽動著時代和文化。”我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選擇,都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影響。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大我”,那么我們的生命就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時代的發展,推動文化的進步。 而莊子則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死,無損于宇宙和世界。”我們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宇宙的一部分,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生命活成“大我”,那么我們的生命就會融入到宇宙和世界之中,成為宇宙和世界的一部分。 所以,讓我們將“小我”升華為“大我”,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影響時代和文化,影響宇宙和世界。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一種偉大的價值,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這就是我對于如何將“小我”升華為“大我”的理解,也是我對于生命的一種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