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圓樁目下極為流行,種類也有很多種,甚至發展到了是個樁就叫渾圓樁的地步。 但是究其本質,跟無極樁一樣,真正符合“渾圓理論”的樁才真正叫作渾圓樁。 那么,什么是渾圓理論呢? (1)渾圓理論 渾圓,指的是“完美無瑕”,有如完美的渾圓一球,有毫無破綻、毫無缺失的含義。及時說,至高境界的完美,方稱為渾圓。 如果類比一下,不知大家看過《三體》這個科幻小說沒有,就好比里面的“水滴”。 從廣義上講,渾圓指的是我們要將自身內三合和外三合都練到毫無破綻的狀態。自身的筋骨皮、精氣神要熔煉到完美無瑕的狀態。這是我們對渾圓的追求。 渾圓代表的是一種至高完美的境界,代表我們的一種追求。所以用“渾圓”二字,敦促我們永遠用此二字衡量自己,查看哪里還有缺失,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進步,精益求精。 這是理論上的渾圓。 (2)渾圓樁概念 引申到拳術中,渾圓就是六面結構力,進而是渾圓力、渾圓態。亦即是六面均衡狀態,球形狀態。 渾圓樁是其實不在“無極-太極”脈絡中。它是成型較晚的一個樁,也是為了內家拳練功服務而后來創造出來的樁。 渾圓樁作用是由單純的養生健身的樁功,轉型往拳術上走的第一樁。 有朋友可能覺得無極樁之后接練渾圓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其實,嚴格按照“無極-太極”原理的話,無極樁之后是太極樁,太極樁之后是兩儀樁,再然后是三才、四象、五行。這樣體系中,渾圓是可以不必不存在的——這是閑篇兒,不多提了。 (3)渾圓樁 這里特別提醒一下,渾圓樁有“筋骨渾圓”和“氣血渾圓”之別。 大家經常接觸到的渾圓樁,多數是“筋骨渾圓”,就是以練筋骨為主要方式和手段,或是為其主要目的的渾圓樁。這類渾圓樁多是來自于內家拳中,各種以發展筋骨能力為目的樁功。故而其要領中多有各類抻筋拔骨的要領和技術,也有很多“用力”的要求,或是很注意各種外形姿勢的要領,有很多調形的要求。 這是常見的渾圓樁。 而原始的渾圓樁中是有“氣血渾圓”的,就是以養氣血為主的渾圓樁,這樣的渾圓樁,其外形要求不高,又很柔和,強度適度,這樣的渾圓樁是最適合養生的渾圓樁。 氣血渾圓不多見,就講一下氣血渾圓的要領。 如有興趣,氣血渾圓按照如下要領練習即可。 1、兩腳與肩同寬,腳尖指向正前方。體重在前腳掌、腳外緣、腳跟均勻分布。腳內緣空出,保持足弓的彈性,承載體重。 2、兩膝微屈,膝蓋正對腳尖。兩膝之間像夾著一個大氣球。內有夾意,外有撐力。 3. 臀部略下坐,如坐高凳。髖關節保持一個曲折角度,好像立定跳遠的蓄勢動作一樣。腹股溝處應出現“胯窩”。 4、兩臂在胸前抱一個橢圓。十指相對,兩中指如夾一張薄紙,指尖似挨非挨。兩肘外撐下沉,肘尖略有指地之意(兩肘斜45度指向地面)。兩大臂、兩小臂形成一個菱形。兩肘為長對角線。兩指尖到背后的大椎穴為短對角線。 5、兩肩胛左右橫向打開,空胸圓背。背闊肌舒展開,形成一個大菱形。胸椎應向后弸起,將后背撐圓,軀干陽面形成一個圓柱形。 6、頭頂有絲線吊系之意,軀干正直。尾閭下垂,與頭部形成上下對掙的勁兒,將脊椎拉直。 另外補充一點筋骨渾圓的特別心法。筋骨渾圓若要有更好的效果,最好能在原始樁型基礎上,身體上再有如下體會: 在渾圓樁樁型的引導約束下,筋骨的伸展放長不是無限制的,而是要形成一種支撐結構。這種筋骨結構的特點是外圓內方。外在表現是撐抱結合的圓形結構,而體內的筋骨結構,則是由若干個幾何圖形相互支撐構成的。具體如下: (1)頭與兩肩形成一個三角形; (2)頭與兩胯骨組成一個三角形; (3)頭與兩足組成一個三角形; (4)尾閭與兩足跟構成一個三角形; (6)兩肩與尾閭組成一個倒三角形。 這些三角形互相疊加,在身體內部形成了一個塔松式的支撐結構。這種支撐結構具備很強的抗壓效果,傳統說法叫“支頂力”。 樁形具備了可抗各方向壓力的支頂力,即可以視作具備了初步的渾圓態。 樁架的成型,是依靠經筋的作用。經筋鏈足夠發達,才能形成富有彈性的經筋結構。經筋的強化不光是要練粗練壯,還需要進一步增大周身各大關節的開合量,以及全身韌帶、肌腱拉長。拳諺所謂“筋開一寸,力大十分”。此即是站樁練筋骨的原理。 |
|
來自: 新用戶91566407 > 《渾圓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