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所有的君子都是因為志趣一致而結為朋友,是因為志同道合。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而結為朋友,這是自然規律。 趙盾舉薦韓厥是一心為公 趙盾在論述了“比而不黨”之后,勉勵韓厥要守住公正無私的心志,并且預測了他日后的發展,結果韓厥后來確實如趙盾所言,在晉悼公時期,他成為“晉國八卿”之首,執掌晉國國政。到了戰國時期,韓厥的后人建立了韓國,他就成為韓國的先祖。 從這個故事之中,我們看到趙盾舉薦韓厥是一心為公。一心為公的臣子,志同道合、精誠團結、親密合作、恪守大義,同行于“道”,這就是“君子之交”。而心有偏私的臣子則恰恰相反,他們所結交的基礎,無非是財色名利,是為了一己之利益而結黨,結果必將是“以利相交,利盡而交疏;以勢相交,勢傾而交絕”,彼此是以利益相交往,利益沒有了,交情就疏遠;彼此是以權勢相交往,權勢傾覆了,交情也決裂了。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 北宋的歐陽修寫了一篇《朋黨論》,在這篇文章中,他區別了真朋黨與假朋黨。 他說:“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我”聽說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 君子和小人怎樣區分?古人看問題確實是一語中的,他接著說:“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所有的君子都是因為志趣一致而結為朋友,是因為志同道合。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而結為朋友,這是自然規律。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 但是臣以為其實小人并沒有朋友,只有君子才有朋友,這是什么原因? “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貨財也。” 小人所愛的是祿位利益,所貪的是財貨。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 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結黨成為朋友,但那是虛假的。 “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 等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薄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會互相保護。就像很多貪官沒有事發之前,彼此都是酒肉朋友,互相幫忙、結黨營私、貪污腐敗。但是一旦一個人出事了,接著牽連出來很多人,這個時候也不會互相保護,而是爭先恐后地揭發對方的罪證,目的是為自己減刑。 “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所以臣認為小人并沒有朋友,他們暫時結為朋友也是虛假的,經不起考驗。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君子卻不是這樣,他們堅守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 “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以君子之朋來提高自身修養,志趣一致就會相互補益,相互提升。用他們來為國家做事,觀點相同,就能共同前進,始終如一。無論是貧富,還是貴賤,都不離不棄,這才是君子之朋。 “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君主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的真朋黨,天下就能夠得以安定。 以道相交,天荒而地老 古人寫文章,確實是言簡意賅,一語中的,說明了何謂真朋黨,何謂假朋黨。 特別強調君子所守持的是道義,所踐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節。君子結成朋友,彼此之間用以修身就能夠因同道而行,相互協助;如果以此為國效力,也能夠因有共同的志向而一起完成使命,而且始終不變,天荒而地老,這就是君子之間所結成的朋友。 所以以道相交,天荒而地老,無論貧富貴賤,榮辱禍福,都能同甘苦,共患難,交情天長地久,經得起考驗。 所以一位君主只要罷黜小人虛偽的朋黨,重用君子之間所結成的真正朋友,天下就能得以大治。 |
|
來自: 昵稱503199 > 《《群書治要》+火中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