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思考請閱讀以下關于寫作觀點的一段材料,并思考:這給你什么啟發? 文學家、翻譯家夏丏尊關于寫作,提到如下觀點(文字略有微調): 我曾看了不少關于文章作法書籍,覺得普通文章,其好壞大部分和態度問題有關。只要能了解文章的態度,文章就自然會好,至少可以不至十分不好。 古今能文的人,他們對于文章法訣各有各的說法,一個說這樣,一個說那樣,但是千言萬語,都不外乎以讀者為對象,務使讀者不覺苦痛厭倦而得趣味快樂。所謂要有秩序,要明暢,要有力等等,無非都是想適應讀者心情。因為離了讀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 要使文章能適合讀者心情,技巧研究原是必要,態度注意卻比技巧更加要緊。技巧屬于積極的修辭,大部分有賴于天分和學力;態度是修辭的消極的方面,全是情理范圍中的事,人人可以學得的。要學文章,我以為初步先須認定作文的態度。作文的態度就是文章的ABC。 初中的學生,有的文字已過得去,有的還不大好。現在作文用語體,只要學過了語法的,語句上的毛病當然不大會有;而平日文題又很有自由選擇的余地,何以還有許多的毛病呢? 我以為毛病都是由態度不對來的。態度不對,無論加了什么修飾或技巧,文字也不能像樣,反覺討厭。好像五官不正的人,擦上了許多脂粉似的。 文章的態度可以分六種來說。我們執筆為文的時候,可以發生六個問題:①為什么要作這文?②在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③誰在作這文?④在什么地方作這文?⑤在什么時候作這文?⑥怎樣作這文? 用英語來說,就是Why?What?Who?Where?When?How?六字可以稱為“六W”。 Q1:什么是寫作流程? A: 1、寫作流程(Writing process),顧名思義,指的是: 關于寫作的流程。 其中,流程是指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者相互作用的活動,通常包括6個要素:資源、過程、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即結構)、結果、對象和價值。 寫作,在今天詞條語境中,指的是,非虛構類型內容的寫作,即:以信息、知識傳達為目標的溝通,包括郵件、匯報、總結等多數人日常都會遇到的文本,不包括小說、詩歌等虛構類型寫作。 組合起來,寫作流程意思是,非虛構類文本寫作,有流程可遵循,并非無章可循。 2、提高寫作力,有法可依。 輸出是加速成長杠桿解,而寫作是輸出最常見形式之一。 這也是為什么從小學到高中,寫作課安排那么多課時,高考中作文分值較高原因之一。到了職場,善于寫作的人更善于總結、表達,演講能力往往也更高,通常會有更強競爭力,發展也會更好。 提高寫作能力,有法可依。讀友們發揮搜商會發現,已經有不少總結。 例如,盡可能多地寫。寫作和其它技能一樣,熟能生巧。不管是寫反思日記,還是寫工作匯報,總之每天都要寫一點東西。養成習慣,刻意練習,寫得越多,你就會寫得越好。寫作量如果過少,談寫作技巧就沒有什么意義。 例如,模仿優秀作品。優秀作家都是從閱讀別人佳作開始,接著開始模仿,集成各類作家技巧,最后超越他們,形成自己風格。類似的,職場新人有意識學習高水平前輩文稿,也會有很多啟發。 例如,盡快獲取反饋。每個人都有偏見和盲點,文章如果能及時獲得讀者反饋,加速文章修訂迭代,從而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精讀君通識詞典會員收集反饋,有一條路徑是寫評論,并點評彼此評論。 類似的,掌握寫作流程,也是提高寫作能力一種方法。今天的詞條,精讀君簡介寫作流程,供讀友們參考,提高寫作力和表達力。 Q2:怎樣理解寫作流程? A: 1、明確讀者。 關于非虛構文本寫作有不少方法,甚至于有些特定類型文本還有模板,例如不同公司年度報告都有特定格式。 精讀君今天簡介的寫作流程,屬于通用流程,在此基礎上,讀友們可以根據情境需要個性化調整。 通用寫作流程共有六步,第一步是明確讀者。 不論寫什么樣的文章,確定讀者是至關重要第一步,就如前置思考中文學家夏丏尊強調的那樣,如果沒有讀者(寫給自己看,自己就是讀者),也就無需有寫作。 在這一步,至少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明確讀者需求 也就說,寫之前你要問自己:看你文字的人是什么樣的人,需求是什么。只有讀者是自己,例如寫日記,才能相對“任性”地寫。 如果有現成讀者,可以直接向讀者了解;如果沒有現成讀者,也要換位思考,想象潛在讀者閱讀你的文章,會有什么反應。 ②謹慎使用術語 如果使用專業術語并且不向讀者解釋,讀者可能就不明白我們所指的內容。 對了解經濟的人說:“在經濟緊縮時借錢,是不劃算的”,“保留現金很重要”,他們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是不懂經濟學的人,就會問“為什么要這么做”。 如果留有“為什么”這樣的疑問,就是沒能充分考慮到讀者。如果讀者專業知識掌握有高低,盡可能將讀者當成不懂“專業概念”的“小白”,盡量少使用專業術語,如果使用,盡可能通過類比等,做到淺顯易懂。 2、取好標題。 通用寫作流程第二步是取好標題。 標題是文章最重要部分。選好標題不僅是選擇文章切入角度第一步,也是讓我們能夠牢牢抓住文章主題而不至偏題的護身符。有觀點認為,嚴肅作家花在標題上時間,和寫文章時間一樣長。 在任何一次溝通過程中,多數人都只對某些信息感興趣,因此要保證你提供給讀者的信息,只有這些能引起興趣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到哪寫到哪的內容。 例如,對于“問題”這個大主題,你可以談論溝通提問技巧,也可以談論問題驅動價值,或者是問題如何分解等。如果你通通雜糅在一起寫,恐怕花一天時間都寫不完。 因此,你要找準切入點,定下標題,才能穩穩地隨著標題引導,順利展開論述。 3、擬定大綱。 通用寫作流程第三步是擬定大綱。 大綱是你的思維框架。把寫文章思路先記錄下來,不僅能讓你了解文章結構并做適當調整,還能防止寫文章過程中,因思路中斷而產生遺漏現象。 一般情況下,文章大綱都可以按照下面這個步驟來擬定:引出問題現象——造成這一問題根本原因——問題解決之道。 對于第一個步驟“引出問題現象”,屬于文章開篇。要能引人眼球,開篇便是一個需要精雕細琢部分。通常我們可以在開篇結合時事熱點、調查數據,或者用講故事方式開始切入,增加文章吸引力。 需要注意的是,大綱擬寫是確定邏輯框架,但不一定是最終文章表達順序。例如,具體解決方案,通常在文章后半部分,但結論一般要提前到開頭來說,以引起讀者興趣。 4、展開論述。 通用寫作流程第四步是展開論述。 根據所擬定大綱,以及讀者認知先后過程,確定表達順序后,展開論述。 麥肯錫公司芭芭拉·明托提倡非虛構文本表述遵循金字塔原理,其“結論先行”邏輯表述順序,如上圖解所示。 意思是,先把整篇文章要表達結論亮出來,再圍繞這個結論層層展開論述,而不是長篇大論之后再給出結論。 例如,對于下面這個例子,不少人寫法屬于左邊結構,而使用金字塔原理、結論先行后,就變成右邊結構。 結構調整之后,整篇文章邏輯一下子清晰起來,內容一目了然,讓人一看就知道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否則,一開始就切進去談某個具體觀點,讀者就很難一下子理解,你想表達什么。 這其實也是以讀者為中心來寫作。左邊通常是作者思考順序,但從讀者視角來看,先給出結論,就能馬上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是否滿足自身需求,從而決定是否繼續看。 5、修飾文字。 通用寫作流程第五步是修飾文字。 如果一篇文章只是簡單羅列一堆信息,就容易導致語言復雜,主題不清。 日本作家西村克己指出:其中訣竅是,有意識地將“一句話限定在40字以內”。精讀君體會是,就漢語來說,要再短些,少用復雜句,多用簡單句,長句拆成短句,十幾個字就宜用一個標點。 我們來看下西村克己舉的案例。從下圖可以看出,左邊書寫方式更加通俗易懂,能讓我們更快把握到作者想要傳達的信息。 而且,逐條書寫還會帶來一個好處:即使不把意識集中在“措辭”上,也能使文章通俗易懂,修改起來也比較容易。 6、修改定稿。 通用寫作流程第六步是修改定稿。方法至少有兩種: 一是讀幾遍。讀的時候,如果你發現文字啰嗦或者讀來費力,自己都覺得不流暢,那你就要進行適當刪減。 二是冷處理。將文章放上幾天。剛寫完時內容十分熟悉,作者很難換位思考從讀者視角中看出問題。放幾天,把自己當成讀者,就像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那樣去發現問題,你就很容易找到修改點。 寫作有相當工作量是進行換位思考,即假設自己是讀者后,再表達出自己觀點。這關乎情商,也就是前置思考中文學家夏丏尊所說“寫作首要是態度”意義所在。讀友們在寫的時候,可以注意體會。 在詞條的最后,精讀君要提醒的是,先易后難。 以上非虛擬文本通用寫作流程很簡易,實際寫作中因素遠比上述內容豐富,但對初學者而言,有一個簡易流程幫助快速寫出一篇合格文章,就是很好的開始。 后置思考: ①百字評論這種類型寫作,你有什么體會? ②寫百字評論對于寫千字文章有什么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