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書院”辨偽及其它 文/董昭武 近幾年來,國內外對“一代奇人”邵雍思想文化的研究異軍突起,熱度不減,他的詩文中神秘的預言受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五子之一,理學家兼道士和詩人,對后世產生過較大的影響。生于范陽(今河北涿州),幼年隨父邵古遷往衡漳(今河南林州康節村),天圣四年(1026年),隨其父到共城蘇門山(今河南輝縣),后遷居河南伊川縣莘店(今平等村),號“伊川翁”,晚年到洛陽安樂窩朋友送的房子寄住,卒葬于平等村西北紫荊山麓。邵雍曾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所成 ,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著作傳世。 在邵雍思想文化研究升溫的影響下,研究團體和個人迅速增多,各類學術報告會和專題講座也紛紛亮相。然而,大潮奔涌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不少人打著推廣邵雍理學的旗號搞封建迷信,或看相解夢看墳地,或占卜算命測運程。平等村個別人,則打起了偽造“安樂書院”騙錢的歪主意,連篇累牘發帖子輿論造勢,忽悠不明真相的干部群眾。為了不讓個別人把邵雍研究帶偏了節奏,平等村幾個老干部為代表的一批“邵雍迷” ,到處查閱典籍搜尋證據,下決心揭穿“安樂書院”騙局。 前不久,村里老干部吳紅敏、翟公才和村醫王雙月、李同信,聽說河南省邵氏宗親聯誼會到邵夫子墳考察修繕事宜,便急忙趕過去,與該聯誼會秘書長、邵雍第40代裔孫邵雷勤進行了交流,并就邵雍研究的相關問題逐一討教。 吳紅敏:有人在網上發帖要修建邵夫子安樂書院,秘書長是否知情? 秘書長:那是平等村個別人杜撰。所謂安樂書院,歷史上并不存在,史籍上無顯示。只在清道光九年平等村《李氏家譜》記載,明代御史李興等新建的“康節邵夫子廟”里有“皇極書屋”。清道光二十一年嵩縣給事李瀚昌與李玉華等重修邵夫子祠,立有《重修先儒邵子祠墓并后安樂書屋碑記》碑,顯示有安樂書屋。另外邵夫子祠西側的清代咸豐十一年《重修康節邵夫子祠墓并后安樂書屋碑記》,顯示的也是安樂書屋。書屋也叫書房,家庭存書讀書之所,與教書育人的書院不是一回事兒。 但凡書院對外開班授徒,無論公辦私立都要納入官方管理,須經官府批準,招募大量文員,公辦書院由國家投資,私立書院由民間組織投資,要有雄厚的財力支撐,邵夫子終生未仕,一介布衣,躬耕養親,“冬不爐暑不扇”,窮困潦倒,如何能創辦起偌大書院?我們邵氏后人不能無視歷史事實,硬往祖宗臉上貼金。 翟公才:有人稱邵夫子為圣人,這個說法有根據嗎? 秘書長:圣賢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官居王候,或有官方背景者,否則沒有這個可能。你不是官吏,又無權利,怎能做到兼濟天下?所以邵夫子未被封為圣人,充其量只是傳圣人之道者,稱其宋先儒較為準確。 李同信:碑刻上說邵夫子“內圣外王”是什么意思? 秘書長:內圣是指邵夫子雖未封圣人,但思想境界和認知水平,以及對世界的洞察力,已經達到了圣人的境界。外王是說邵夫子身份非王非候,但其在學術上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堪為王者。 王雙月:有人把村里邵夫子祠堂掛上“安樂書院”的牌匾,合適嗎? 秘書長:那個祠堂起初是邵夫子的家,后來演變為祠堂,從來不是什么安樂書院,現將祠堂變書院太過兒戲,是開歷史的玩笑。 末了,邵秘書長對平等村個別農民在邵雍思想文化宣傳上弄虛作假沽名釣譽的行為,表示了反感與不滿。他神色凝重的說,背離事實的胡編杜撰,別有用心的文物造假,只能誤導輿論,欺騙社會,是對邵夫子的褻瀆。偽造并不存在的“安樂書院”,我們決不支持! (作者系中共黨員,中央知名媒體原特派機構負責人、資深記者。曾供職于宣傳部門和政府機關,發表有大量新聞和文學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