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交往時,你是不是為了討別人歡心而委屈自己?或者害怕得罪人而不敢表達真實想法?亦或是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患得患失、輾轉難眠?這種煩惱很多人都有。有時候明明想拒絕,卻又不忍心說不,有時明明很生氣,卻又不敢發脾氣……你看,活得多憋屈呀。那么為什么我們總是那么在意別人的眼光呢?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在于我們缺乏「被討厭的勇氣」。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正是教會我們破解這個困境的一個好方法。這本書以對話的形式,通過一位哲人和一位青年的對話,講述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思想。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主要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害怕被討厭。但事實上,被人討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害怕被討厭而喪失了自我。 書中說到,我們應該勇敢地面對「被討厭」的可能性,堅持自己的處世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也讓自己的人際關系更健康。 阿德勒還說,你的煩惱往往源于對「人生課題」的錯誤認知。很多時候你都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課題」,為此操心勞神。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伴侶的情緒等,這些本不是你能夠完全掌控的事情,卻經常讓你倍感壓力。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提倡「課題分離」,就是為了讓我們要分清楚什么是自己的課題,什么是他人的課題。只有專注于自己的課題,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人生。第一句是「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這句話乍一聽有點怪,但細想之后還是非常有道理。我們總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和認可,但這是不可能的。為了討好別人,我們就容易失去自我,變得患得患失。只有敢于面對被討厭的可能,才獲得真正的自由,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另一句是「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這句話真的點醒了很多人。你平時可能按照別人的期望去生活,為了滿足父母、伴侶或社會的要求而勉強自己。但人生是屬于自己的,你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不是成為別人劇本中的配角。這本《被討厭的勇氣》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它不僅告訴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境,還有許多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自己開始變得更加勇敢,也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人際關系帶來的煩惱也越來越少了。這本書適合那些被人際關系煩惱所困擾的人閱讀。無論你是正處于人生迷茫期的年輕人,還是面臨中年危機的成年人,或是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的父母,都能從這本書中學到有用的人際關系處理技巧。當你讀完這本書,在人際交往中就不會有那么的煩惱了。即使沒有人理解你也沒關系,你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也知道如何在不討好他人的同時也不傷害他人。你還明白,就算自己真的被別人討厭,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因為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做真實的自己更重要。一旦有了「被討厭的勇氣」,你就會活得越來越輕松,這份心態讓你一輩子都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