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女”陪父抗癌,8萬公里騎行創造生命奇跡(下篇) 陪父親騎行戰勝癌魔 從2012年1月25日起,梁薈每天照顧父親吃過早飯,就將他的保溫杯、零食放到三輪車后,然后讓父親騎車載著媽媽往西單趕。父親上路后,梁薈再趕往單位上班。從西三旗到西單,全程22公里。梁立群和老伴到達那邊正好是中午。吃完姑爺做的午飯,梁立群再騎車載老伴往西三旗趕。 北京市的大街上車水馬龍,父親畢竟70多歲了,又動過兩次手術,梁薈特意給父親設計騎行線路,讓他走人少車少、沿途風景優美的林萃路。即便如此,梁薈依然不放心。梁立群騎行第一周,梁薈每天悄悄騎自行車跟在后面。為了不讓父親發現,她始終與三輪車保持100米的距離。直到父親到達西單的家,她才返回單位。一天騎行下來,梁立群雙腿酸脹,梁薈就用熱水給父親泡腳,然后擦紅花油為他按摩。 剛開始,梁立群感覺騎行生活很新鮮。可漸漸地,他厭倦了這種枯燥的運動,經常在大女兒、兒子及鄰居面前嘮叨:“天天讓我騎車,累得腰酸腿疼。“我想歇兩天,她硬把我往外攆。”哥哥姐姐趕到北京,向梁薈施壓:“沒聽說誰騎車騎好了癌癥,你擔心爸爸花錢多,我們愿意補貼。”梁薈耐心解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爸爸好。他如果整天悶在家里,或許過不了半年就會離開我們。” 哥哥姐姐被說服了,梁薈又哄騙父親繼續騎行。這年4月,她煞有介事地告訴父親:“爸,你不是喜歡攝影嗎?北京老年協會舉行老年攝影大賽,林萃路風景優美,你要是將沿途一年四季的景色拍下來,保正能捧回一本獲獎證書。”梁立群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梁薈立即送給父親一部嶄新的數碼相機。此后梁立群不用女兒催促,每天把相機往身上一挎,騎車就往西單趕。 雖然沒跟在父親身邊,但梁薈的心一直隨著父親的車輪轉動。2013年4月,梁薈從收音機交通臺了解到:半小時前,一對老年夫婦騎著三輪車,在林萃路與一輛摩托車相撞,老兩口身受重傷,肇事司機逃逸。梁薈的心懸了起來,緊張地趕往事發現場,傷者已被送往醫院。梁薈又往醫院跑,得知受傷老人是一對收廢品的外地夫妻,她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 而受到女兒鼓舞,梁立群一心要捧回一本獲獎證書。騎行路上,看到優美的景色,他就停下來找角度、調焦距,咔嚓咔嚓將美麗定格。春天,他拍鵝黃的柳芽、枝頭啁啾的小鳥、迎風搖擺的迎春花;夏天,他用鏡頭記錄睡蓮上小憩的蜻蜓、青河畔垂釣的老人;秋天,他拍馬路兩邊金燦燦的銀杏樹、壓彎枝頭的磨盤柿和拿著掃把清掃落葉的環衛工人;冬天,他拍雪地里打雪仗的孩子們.… 每隔幾天,梁立群就將一張張照片交給女兒,梁薈毫不吝惜溢美之詞:“爸,你太偉大了,不知底細的人還以為這是專業攝影師的作品呢!再努力,爭取拿個一等獎。”在女兒的鼓勵下,梁立群迷上了騎行和攝影。他一天不出門,就渾身不自在。遇到刮風下雨,他等雨停風歇了也要上路。兩年間,他拍攝了上千張照片。 2015年2月,梁薈帶回一本鮮紅的榮譽證書。梁立群打開一看,自己竟然榮獲攝影大賽一等獎,他像孩子一樣開心極了。只是梁立群不知道,自始至終他被女兒溫暖的謊言蒙騙了:北京老年協會根本沒有舉辦老年攝影大賽,證書是梁薈自己買的,然后請老年協會蓋的公章。 三年騎行,給梁立群帶來了可喜變化:他飯量大了,一頓能吃兩個饅頭;他胳膊、腿有力氣了,爬5層樓不吃力;他臉色紅潤了,掉光的頭發、眉毛重新生長……梁立群開始在癌友中倡導騎行:“我能有今天要感謝女兒,騎行的好處說不完,建議你們也嘗試。" 從西三旗到西單,往返40多公里,梁立群風雨無阻。梁薈只要有空,就騎自行車跟在父親身邊。一輛小房車,一輛自行車,一前一后,吱吱呀呀行駛在路上,車轍里記錄著梁薈的別樣孝心,和兩代人的火熱親情,也延伸著梁立群的生命軌跡…… 2016年,梁薈已43歲,因工作生活壓力大,加上年齡偏高,她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秦江一直渴望做爸爸,向妻子提出離婚,梁薈十分痛苦。梁立群得知后異常糾結,含淚與姑爺溝通:“是我拖累了你們,要怪就怪我這不爭氣的身體。如果不是我兩次患癌,你們的孩子都該上小學了。” 岳父一直將自己當親生兒子,秦江不忍傷老人的心。將心比心,如果自己的父親兩次患癌,自己也會不惜代價拯救。走過心靈掙扎,秦江接受了這個殘酷事實,決定與梁薈做丁克夫妻。梁立群覺得,女兒女婿為自己付出這么大的犧牲,自己只有徹底康復,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補償和回饋。 2017年8月,梁薈陪父親去醫院復查,梁立群體內的癌細胞徹底消失,身體與正常人無異。這時,秦江才搬回家住,與梁薈團聚。5年時光,梁立群的騎行里程累積達8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圈。 9年來,梁薈兩次陪父親抗癌,拯救了父親寶貴的生命。而在這一艱難過程中,她則兩度流產,最終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雖內心有痛,但她對父親沒一句怨言,而是將火熱孝心獻給他。鑒于梁薈陪父親與癌魔搏殺的傳奇經歷,北京移動公司及梁薈所在社區,將她評選為“最美孝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