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福勝寺塔 河南鄧州 魯光芬 今天,我懷著一片赤誠的心來到龍興福勝寺。 在我的右側,有一座千年寺院一一龍興福勝寺,它位于河南鄧州古城路和南閣路交叉口,向西50米路北,寺院里有一座千年寶塔一一福勝寺塔。 福勝寺塔是一座宋塔,她是鄧州市標志性建筑物之一,是鄧州人的驕傲。在我童年時,就常常聽大人們說:"鄧縣有座塔,離天一丈八”。更有“塔底有一深井,一對金鴨子在其中,嘎嘎作響”的傳說……1988年福勝寺塔地宮的意外發現,才揭開了這座神秘寶塔一一福勝寺塔的前世今生。那么福勝寺塔究竟是何等風貌呢?走!今天,我帶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這座千年寶塔吧! 福勝寺塔,又稱梵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福勝寺塔建于北宋年間,即1032年2月25日,初建時共13層,,高20余丈,歷經歲月滄桑,元末由于戰亂被焚,明洪武初僧子顏重修。現存的梵塔共7層,高38.28米,通體呈八棱圓錐狀,為七級八角仿閣樓式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塔門向南。梵塔造型簡潔,比例適度,是一座莊嚴古樸的樓閣式密檐浮雕磚塔。 這座寶塔有塔基、塔座、塔身、塔剎四部分組成。塔檐由青磚砌成,每層都有較高的塔身,由下而上,逐層遞減。塔柱、斗拱突出,層次分明。塔內第一、二、三層有梯可盤旋而上或登梯斜上。四層以上則無梯可攀。每層塔體都有圓形塔心室,四層至七層,塔室聯為一體,形似罐狀。 現在我們再仔細地由上而下觀看一下,最上方是塔剎,塔剎頂部為寶珠,塔剎其實也是一個小的佛塔,非常精致。這七層的塔身,每一層的檐下都有石質斗拱。在寶塔的周身,全部是雕刻精美的佛龕群,每個佛龕都是一副精致的磚雕圖案。大約有1300多塊,這些佛龕上,浮雕著天王、菩薩、金剛、羅漢、黃巾力士等佛法神像,每尊佛像表情各異,寶像威嚴。可見古人的智慧和虔誠,彰顯了宋代建筑技術的精湛。佛龕的邊緣和拱門的周圍,飾有各種蔓草花紋,非常精美。最下方,塔座上有精美的圖案,每個拐角處,都有大力士在鎮守,形狀各異,栩栩如生,更顯得匠心獨具。整個塔體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充分顯示了我國建筑技術的民族風格和特色。 塔的四周立有各種功德碑…… 塔基下有地宮,1988年在修繕時,從地宮里發掘出很多寶貝。金棺、銀槨、鎏金雙龍銀壺、紫紅色玻璃葫蘆等文物,表明宋代手工業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千年地宮的出現,讓龍興福勝寺塔成了熱門景點。 后來這批寶物都進了河南省博物館……我繞著福勝寺塔順時針轉了三圈,感受著這座古塔所散發出莊嚴古樸的氣息…… 實際上,十幾年前的春季,我和幾位居士到塔內的一至三層做清掃并禮佛,對宋塔的敬仰和虔誠已深入到骨子里……龍興福勝寺名揚,銀槨金棺塔底藏。宋塔巍巍人仰慕,千秋萬代永留芳。千年古塔巍然矗立,莊嚴肅穆,前來上香拜佛繞塔祈愿的人群絡繹不絕,紛至沓來……寶塔的南邊,塑有一尊漢白玉觀世音菩薩像,眾多信男善女們在上香禮佛祈愿……觀音菩薩塑像的南邊是一座新建的鄧州宋塔展覽館,面闊七間,歇山頂,飛檐翹角,二十多根大柱環列四周,上面覆蓋的是灰色琉璃瓦筒,前面彩繪斗拱,富麗堂皇,盡顯仿古建筑韻味。宋塔展覽館前邊,有一座小橋,小橋兩邊飾以漢白玉欄桿,橋兩邊的蓮池里,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圓盤,景色宜人。宋塔展覽館右側,是一座仿古小院,樓門上“竹洞禪關”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這里是鄧州古時八大勝景之一的“竹洞禪關”,也是民謠“鄧縣有座塔,離天一丈八”所指之地。“遠寺叢叢竹洞間,虛聲欲步過禪關。花開香雨頻如注,人生綠云不得刪。畫里風帆烘古壁,竿頭明月滿空山。而今頗得林泉趣,不敢題詩擱筆還。"外墻上標示為“客堂”,里面設有佛堂、客堂,齋堂、法物流通處、鄧州市佛教協會等等…… 千年宋塔龍興福勝寺,見證了風風雨雨,具有濃厚的歷史氛圍。它是佛教圣地之一,對專家研究佛教歷史也有極大貢獻,地宮中的佛教物件,更是在工藝和佛教文化等方面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價值,福勝寺塔是中華文明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鄧州的驕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