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個話題:你見過最好的思維方式是什么樣的?
有個高贊回答說:“進窄門,走遠路,見微光。”
《圣經(jīng)》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很多人喜歡走寬敞的大門,等進去之后才發(fā)現(xiàn),里面早已人滿為患,之后的路越走越難。少數(shù)人選擇一開始走窄門,道路卻會愈發(fā)寬廣。
人生的智慧,就藏在這“寬窄”的選擇思維中。
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并非能力,而是思維。
真正厲害的人,都擁有“窄門思維',靠自己走窄門,掌控自己的人生。
01
天道里有個村叫王廟村,這里的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窮困潦倒的小地方。王廟村的人寧愿忍饑挨餓,也不愿走出舒適區(qū)去改變;寧愿種一輩子地,也不愿意動腦子思考。“等靠要”的劣根性深深烙印在村民們的靈魂里,以至于貧窮成為王廟村的一種魔咒。
丁元英說過:傳統(tǒng)觀念的死結(jié)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別靠自己,所以就只能在精神上跪著。
這就是在舒適區(qū)待的越久,無異于溫水煮青蛙,一點點把你的能量給吞噬掉,最終使你迷失自我、喪失斗志,直至讓你的生活變成一潭死水。
作家劉潤曾寫過這么一段話:“選擇容易走的路,會讓你像吸毒一樣慢慢上癮。你一旦給自己找到邏輯自洽的理由,就會越來越沉迷簡單,最后趨于平庸。”
那些優(yōu)秀的人,總是在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從而實現(xiàn)認知與層級的跨越。
生活就是這樣,選擇簡單模式,就意味著隨波逐流,而那些選擇迎難而上的人,最終都實現(xiàn)了逆風(fēng)翻盤。
02
那些能讓你變好的事,往往一開始都不容易,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有所成就。
《天道》里,歐陽雪從一個普通的擺攤主,最終成為格律詩的大股東,認丁元英為“大哥”。
她的成功,其實就是從一開始走窄門,不斷地精進,走向財富。
歐陽雪選擇了一條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通過鉆研提升自己,觀察別人家餐廳環(huán)境的設(shè)計構(gòu)想、體會服務(wù)員的待客態(tài)度、品嘗不同餐飲店的菜式口味。短短幾年,實現(xiàn)餐廳盈利。
有段話說得好:“沒有天賦異稟的幸運,唯有水滴石穿的堅持;沒有一步登天的幻想,唯有日積月累的付出。”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是愿意做困難但有價值的事,走正確卻難走的路。
《孫子兵法》有言:“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當(dāng)你覺得選擇的路很艱難,很累,很難受的時候。說明你可能在成長,你在走上坡路。
也許一開始并不容易,但只要一直在突破自己,就能把窄路走成寬途。踏過泥濘,終會遇見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03
關(guān)于”窄門思維”,華為任正非打過一個比方:“華為就是一只大烏龜,20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fēng)口’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人生其實比的是慢、是笨、是扎實,是聰明人下笨功夫。
培養(yǎng)自己的”窄門思維”,可以從這兩點出發(fā)。
1.堅持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者相比非長期主義者,最明顯的優(yōu)勢就在于,拆除了思維里的那堵墻。
羅振宇說:普通人的努力,在長期主義的復(fù)利下,會積累成奇跡。
比如,堅持每天讀書。很多事情,只有開始了,才會發(fā)現(xiàn)它的美妙之處;只有堅持下去,才會發(fā)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2.學(xué)會深挖一口井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凡事向下扎根,專注于在一個領(lǐng)域提升自己。
羅曼·羅蘭曾說:“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到一個點上,把主要的心思專注到一 事上,事就容易辦成。深挖一口井,深打一個洞,井就能出水,洞就能防寒又保暖。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把一萬件事做到平庸。
04
有時候成功并沒有別的訣竅,不過是笨笨地守,慢慢地熬。
吃積累的苦,走最遠的路,進最難的門。
雖然走得慢,若足夠堅持,不急于一時的成功,也不在意眼前的得失。
星光不問趕路人,穿過黑暗的長廊,前方一定會有一束光,為你而亮。
愿我們都擁有窄門思維,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