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師者——馮校長 PART.01 相識,初見 ![]() 微信朋友圈里,馮校長是成就最輝煌、光環最耀眼的名校長。我與他沒有工作上的來往,屬于“粉絲”和“明星”的關系。 第一次聽聞馮校長大名,是2021年,他剛任漢中北師大實驗學校校長,恩師囑托我在漢中語文人公眾號編發一篇采訪他的人物通訊《踐行理想教育的耕耘者》(點擊閱讀)。 從文中得知,他是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還有一系列首次聽聞的省級和國家級榮譽。對我這個沒見過世面的普通小老師來說,這樣的人物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真正領教到他的“厲害”之處,是第二次,公眾號編發北師大實驗學校的一篇宣傳推文。 編好之后,我將預覽鏈接發給老師審核。不一會兒,老師轉來一張截圖,說學校指出其中一個標點符號使用有誤。 截圖上用紅色勾出兩個并列的引號之間多了的一個頓號。這算是非常專業且比較冷門的語文知識,好多老師都搞不明白。我算是服了:好家伙,這么細心,這么專業,果然實力非同一般。 見到馮校長真人,在那年五月。我到漢中出差,老師說:“你加馮校長微信,下午我們(工作坊的幾位小伙伴)一起吃個飯。” 老師總是不遺余力為我們這些青年后輩創造機會結識杰出之人,讓我們向他們學習。可沒出息的我心想:“那可是創造教育質量傳奇的名校長,我一個無名小老師,人家愿意加我嗎?最怕和領導吃飯,手笨嘴笨的,只會招人嫌棄,不去也罷。” 找不到托辭,最后還是去了。情形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馮校長躬著身子進了包間,和照片上一樣英俊挺拔、精神矍鑠,但一點兒也不嚴肅,笑容十分親切,完全沒有名校長的架子。 他謙讓著坐下,和我們聊學校,聊教育,聊他的工作經歷,還聊美食,不時招呼我們夾菜,就像一位慈愛的兄長,我們便也放松下來。 正聊著,馮校長電話響了,好像是說市某領導讓他去商談公事。他回答:“還有點事,等會兒。”掛了電話,我們繼續聊。 用餐結束,有人提議拍照留念,期間,催促的電話不斷打來。馮校長惱了:“急啥急?別催了。”啪地放下電話,繼續跟我們排隊擺拍,一直拍完照,他才與我們一一打招呼離開。 望著他高大挺拔的背影,我又一次感到,他和我見過的校長不一樣:他心里裝著后學晚輩,裝著老師。 ![]() PART.02 師者仁心,香遠益清 ![]() 初次見面,馮校長為我們帶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師者》,由他的學生輯錄而成的薈萃他從教45年來教育思考、課改實踐、教育隨想等言論的一本書。老師評價其“堪稱當代《論語》”。 ![]() ![]() 書名“師者”二字,乃陜西著名作家賈平凹老師題寫。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者,德之大也。”看似樸素的書名,能擔得起這兩字的老師,卻實在不多。 書里除了馮校長的教育隨筆和講話錦集,還收錄了許多馮校長的學生、家長和老師記述他的文章。 只看序言,我就被深深打動了: ![]() 讀完《師者》,我心靈所受到的震撼不亞于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算是影響我教育生涯的幾本重要著作之一。 他的教研論文和教育隨筆,讓我在專業方面深受啟發;他與學生的故事,讓我回歸教育初心,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他和老師們的故事,讀得我熱淚盈眶……羨慕遺憾的同時,也慶幸自己遇見這樣一束明亮溫暖的光! 西安市教育學會會長安保仁在“引言·寄語”《云路抒情志,鵬翼映霞霓》中總結得精辟: “作為學者,他的專業知識扎實豐厚寬廣;作為教師,他的教學善于傳道受業解惑;作為校長,他的治校策略前瞻靈活務實;作為教育家,他的教育眼界高遠智慧大氣……他的人性關懷,似陽光普灑,如雨露滋潤;他的人格魅力,強磁力凝聚,大情懷感召;他的人文風范,善精神引領,富智慧啟迪。” 書里每一個平凡動人的小故事,每一段溫情的回憶,都詮釋著他的師者之道,仁者之心: ![]() ![]() ![]() ![]() 整理此書的師友們建議正式出版,但他說:“算了,大家一片心意,整理出來刊印一些,留個紀念吧。”事實上,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遠勝市面上某些所謂的教育類專著。 《師道》一文這樣闡釋教師的“仁愛之道”: “仁者德也;愛者慈也;師者父也;弟者,子也。故為人師者,唯以父母慈愛兒女之心愛人,方可行師道于天下,古今之圣王賢師,莫不以仁愛為教之本。師以愛子之心愛人,弟子自以孝親之心尊師,父父子子,師師弟弟,父慈子孝,師慈子尊,孝親尊師,道在其中矣。” 馮校長便是以愛子之心愛人的仁師,是陜西省督導學會會長曹普選所說的“真、正、直的師者”! PART.03 師者如光,雖微致遠 ![]() 與馮校長僅兩面之緣,但因為可愛的朋友圈,我在這個偏遠的小縣城也常常被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感召。 他的九宮格在我的朋友圈里差不多是一個另類的存在: 一是他的年紀。據我觀察,五十歲以上發朋友圈的本就極少,馮校長一發就是九宮格,完全是年輕人的做派,照片上的他英姿颯爽玉樹臨風,和年齡完全不相稱啊。 二是他的身份。大多領導一般不發朋友圈,偶爾發一條也是新聞或上級文件指示,非常官方。馮校長呢,花啊草啊鳥啊,隨手拍隨手發,十分率性。當然更多的是校園風景和老師的工作狀態、孩子們的活動,他總是融入其中,簡單一兩句配文,字里行間溢滿對老師和孩子們的愛。 每次看到他的九宮格,我就忍俊不禁:校長嘛,不就該倒背著雙手,表情嚴肅、目不斜視地在校園里踱步巡視,不怒而威嗎?拿著個手機到處拍成何體統 還記得秋季開學,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和工作上的打擊,情緒低落到零點,幾近絕望。課間休息時,隨意打開朋友圈,被馮校長的九宮格點亮了雙眼—— 那是學校舉行一次教研活動,活動結束后,馮校長俯身和孩子們交談,孩子們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圍著他,他們一起坐在臺階上,還玩起了自拍。一張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樣。 ![]() ![]() 望著這些照片,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想起從前,和孩子們一起瘋啊、鬧啊,一起等花開,看花落,一起數星星、守月亮……現在的我,卻不知何去何從。 有些路難走,是因為太孤單,看不到同路人,開始自我懷疑。如果可敬可愛的馮校長也在走這樣一條路,他燦若陽光的笑容告訴我這條路是對的,我為什么不能堅持走下去呢? 想起《師者》封面上他寫的那句話:“我最慶幸的是做了一輩子老師,做老師是我一生最好的選擇。”我的內心忽而無比堅定溫暖,這些日子以來的陰霾也一掃而光。 我想,一定還有更多的老師、朋友、他的學生,像我一樣因他的九宮格而振奮精神——那是對生命的熱愛,對教育的熱情,對美好的珍藏,對未來的期盼,是行走在生活泥沼里的人需要仰望的璀璨星光! PART.04 師者匠心,止于至善 ![]() 博愛者,人生最貴之道德也。 然而世間很多“博愛者”,卻吝嗇于愛自己的家人。比如法國思想家盧梭,寫出了經典的教育著作《愛彌兒》,卻把自己的五個孩子都送進了孤兒院。愛,不過是他們沽名釣譽的幌子。 馮校長是我見過的真正“博愛”之人:無論年齡、性別、身份、地位。對家人,更是無微不至。 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名校長,還是一位烹飪高手,之前在書里讀到他學校的老師寫他親自下廚為老師做飯,后來看見到他在朋友圈里曬自己做的烙餅,或和老師們一起包餃子,或和母親、夫人包包子,平凡煙火里滿滿的幸福。 他與夫人在一起,就讓人想起“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這樣的詩句來。 ![]() ![]()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最讓人感動的是這兩張左擁右抱的照片: ![]() ![]() 左擁的是老媽,右抱的是岳母。 ![]() 還有這張,給岳母剪腳趾甲。有老師專為此寫了一篇文章。 馮校長曾說:“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他以一言一行,詮釋愛的真諦,傳遞愛的溫暖。 愛是什么,從何而來?一個連自己家人都不愛或不會愛的人,他的愛,大抵是值得懷疑的。 《禮記》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無論老師還是校長,若不能正心、修身、齊家,何談教育,何談治校(如家)? 愛是榜樣,愛是力量,愛是無論何時何地何境不滅的火種,先點亮自己,再照亮他人。 ——寫于2022年5月 PART.05 后記 ![]() 我與馮校長的交往僅止于此。2022年底,馮校長離開漢中,返回西安。 以上這些文字寫于2022年,我人生中最困頓的時候,迷茫中,除了從書里尋找慰藉,就是身邊這些或疏或近的朋友給予我力量。 那段時間,常在某個普通的清晨收到馮校長的問候,或是他隨手拍的一張照片,或一句“菲菲你好”,或是一段富含啟迪的人生哲理。 ![]() ![]() 這些話語就像一束暖暖的陽光,照亮清晨的校園和我晦暗的心情。讓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值得被看見、被記掛、被祝福的人,而且,還是被這樣一位萬人敬仰的前輩記掛和祝福。 我也會想,人生怎會沒有暗灘險流?要像馮校長那樣,有足夠的熱愛,足夠的力量,站在足夠高的地方,方能睥睨險阻,俯瞰眾生。 于是,重拾勇氣,繼續向前。 想起馮校長,就想起泰戈爾的《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雖無緣成為他的下屬,但有緣相識,可以從他的故事里知道怎樣做一個好老師,怎樣堅守自己的信仰,可以從他的生活點滴中學習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是一種幸運。 自工作調整,一切順遂,很少再收到馮校長的信息。我似乎明白,他從前的問候,并非無意。這份來自遠方的人生至暗時刻的真誠關懷,我永遠銘記于心。 想起馮校長,我總想起母親最尊敬、懷念的焦連生校長,西鄉無人不敬無人不愛的袁寶平校長,年輕有為的導師安平校長,他們的性格、成就和管理風格不同,但好校長的內核都是一樣的——愛老師,愛學生,愛平凡而美麗的校園。就像馮校長學校老師們對他的評價:“他淡泊一切名利。他對教育的愛,愛得純粹,愛得徹底。他心心念念的只有學校、老師、學生。” 他們是我教育路上的一盞盞明燈,撥開迷霧,引我向前,教我怎樣做一個好老師,怎樣戰勝自我、走出困境,怎樣修身立德,成為一名真正的師者。 謹以此文 致敬馮云鵬校長! 【感恩遇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