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火如荼地進行著。 場上,奧運健兒奮勇爭先;場下,一家老小吶喊助威。 尤其家里的毛孩子,贏了,激動到手腳亂舞;輸了,便蹲在一旁垂頭喪氣。 忍俊不禁之余,不由感嘆,這場精彩絕倫的體育盛宴,帶給我們不僅有得勝的喜悅,失金的扼腕,還藏著諸多寶貴的教育啟示。 在這里,我想以對話的方式,和孩子們聊一聊,奧運背后我的一些體悟和看法。 ![]() 關于運動: 鍛煉不僅能改善體質,更能磨礪我們的意志 孩子,運動很辛苦,躺平很輕松,但我寧愿你多吃些苦。 你看賽場上的奧運健兒們,不管是眉眼神態,還是動作表情,無不透露著他們強大的精神內核。 這種自內而外的王者氣場絕非一朝一夕養成,而是長期運動所帶來的結果。 比如“小魔王”孫穎莎,她最開始接觸乒乓球,是因為她的爸爸媽媽上班忙,找了個乒乓球興趣班,方便她放學后有個去處。 不曾想,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決定,18年后為國乒隊送來一位“滿貫大魔王”。 從5歲到23歲,孫穎莎幾乎都在訓練館度過,不到熄燈不休息。 莎莎奶奶說,教練讓每人拿盆球去練習,莎莎總是把盆裝得滿滿當當才肯罷休,生怕少打一個球。 正是十幾年如一日的專注與投入,練就了她的絕對實力。 從強身健體的初衷,到奧運奪冠的榮光,其間更多是意志力的比拼。 運動磨練的不僅是我們的身體素質,還有我們頑強的心理意志。 所以孩子,我希望你知道: 躺平很舒服,但躺平不會為你的人生買單;運動很辛苦,但運動卻能給你的人生帶來超預期的回報。 ![]() 每個高光時刻,都是從基本功里一步步走出來的 孩子,問你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吃掉一頭大象?” 猜出來了么?答案是:一口一口的吃! 別看這個答案簡單,我們身邊的很多大人都不知道這個道理。 因為啊,太多人只想“一口”吃掉大象,希望用最小的努力換最大成果,這其實是種很可怕的想法。 無數經驗告訴我們,越是急于求成越容易得不償失。相反,一步步慢慢挪,才是通往成功的快速通道。 比如游泳名將張雨霏,3歲下水學游泳,5歲接受正規訓練,22歲的年紀,便在東京奧運會拿下兩金兩銀的好成績。 今年巴黎奧運會,在狀態不佳的情況下,依舊摘得銅牌。 很多人不知道,她曾因先天性脊柱側彎,導致后背兩側肌肉高低不均。 教練曾形容她為:一臺搭載了超跑機器的極品飛車,外觀卻是一堆破銅爛鐵。 這對蝶泳運動員而言幾乎致命。 但張雨霏沒有認輸,而是默默開啟為期三年的“改造”計劃。 白天經常要反復練習基本動作上千次,晚上則讓教練給自己壓肩,疼得經常掉眼淚。 同時,張雨霏還主動加強陸地訓練。 100個卷腹,200個俯臥撐,300個高抬腿,400個帶球跑,她稱:“每天練到感覺'肌肉在燃燒’。” 日積月累的大量重復,終于讓張雨霏又一次突破自我,連破記錄。 回到我們最開始說的,很多人想用最小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成果。 但聰明的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真相:臺下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個高光時刻的背后,是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勤學苦練。 所以孩子,目標面前,請你一定不要抱有一口吃下大象的想法。 只有做出最大努力的人,才可能得到最大的收獲。 ![]() 關于輸贏: 是比賽就會有輸贏,只要拼過就是強者 孩子,你知道么?人生的難事很多,就像贏這件事。 能上奧運的每位運動員,都是萬里挑一的王者,代表著各國最頂尖的實力水平。 雖然金牌只有一枚,但真正的體育競技之美,與贏有關,與輸也有關。 要說今年奧運最大的意難平,體操名將肖若騰當屬其一。 還記得廣播宣布中國隊以0.532分之差,落后日本隊摘銀時,有一段鏡頭特寫,專門切給眼眶通紅的肖若騰。 出道以來,他便肩負著奧運奪金的重任。然而他的奧運之路,卻坎坷得讓人心疼: 2016年里約奧運會前夕,他因傷無緣里約; 2021年東京奧運會,他幾乎完美發揮,卻因0.3的禮儀分痛失金牌。 巴黎奧運會,可能是28歲的他參加的最后一屆奧運。 為圓金牌夢,他打了封閉針,拼到胳膊滲血,卻因隊友的兩次失誤,再次和金牌失之交臂。 你說,肖若騰輸了嗎? 我想賽后留言區刷屏的“肖若騰就是冠軍”,便是對他運動生涯最好的注解。 比賽有一時的輸贏,但我們人生的輸贏,遠不是一次榮辱所能決定的。 正如36年前,加拿大冬奧會上,奧委會主席的致辭:“有些人贏得了金牌,有些人打破了紀錄,而有人則像鷹一樣飛翔。” 沒有人比運動員更想贏,但競技體育就像人生一樣,總是充滿變數。 也正是因為這些變數的存在,比賽才能精彩紛呈,人生才能充滿期待。 所以孩子,相比確定的成功,我更希望你過程盡力,即便結果不如意,但請相信余味苦澀,終有回甘。 只要自己不倒下,就沒人可以將你打倒。 關于尊重: 你的對手就是你的鏡子,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 孩子,你是同我一樣的獨立個體。 不能因為你是小孩,就去控制你的思想,干涉你的行動。我能做的,就是盡力去引導你,對這個世界抱有相對正確的認知。 就比如尊重這件事,我想和你說,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懂得尊重身邊的每個人,包括你最討厭的對手。 你看奧運賽場上,網球女孩鄭欽文戰勝美國選手納瓦羅,晉級8強。 賽后納瓦羅透露:“握手時,我告訴鄭欽文我不尊重她,她做事方式很殘酷,這讓她在更衣室沒多少友情。” 對此,鄭欽文的回應是:“我很高興她能告訴我這些。我不會因為她輸掉了比賽就認為這是一種攻擊。” 兩相對比,格局立見高下。 賽場之上,有時候比的不是冠亞之爭,還有胸懷與格局。 同一天的乒乓球混雙頒獎儀式上,中朝韓三國選手在領獎臺自拍的場景,讓我特別感動。 孫穎莎貼心幫韓國選手找角度,三個國家的六位一起對鏡頭齜牙微笑,生動詮釋了何為奧林匹克精神。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背后,都離不開勢均力敵對手的“托舉”。 就像清華大學金占明教授說的:“對手就是鏡子,可以讓自己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優劣勢,有了參照物,自己就會更清醒、更勤奮。” 所以,不能因為你是小孩子,就隨意說一些攻擊別人和傷害別人的話,哪怕是站在我們對立面的人。 因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個不懂尊重對手,甚至為擊敗對手不擇手段的人,既不光彩,也不令人羨慕。即使贏了比賽,也輸了自己。 賽場如此,生活也是同樣。 ![]() 寫在最后 四年一會的奧運盛會,不僅是競技場上的一場場精彩對決,更是一部部勵志大片。 是籍籍無名時光里和自己的較量,是十年磨一劍揮舞出的高光,是黑馬和爆冷不斷涌動的變數,是棋逢對手的惺惺相惜。 自己得到力量的同時,也很開心你能同我一起收獲成長。 未來的路很長,希望今后的你,能同這些奧運健兒一樣,在自己的世界,賽出精彩,賽出強大,全力以赴,不留遺憾。 無論結果如何,只要拼過,就是強者。 奧運如此,你也一樣。 點個「在看」,與所有孩子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