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的中醫大家矢數道明,把使用這個方子的心得,記錄在《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中。 這篇文章摘錄在這本書中。我為了閱讀方便,略有改動。 乳腺增生、乳腺癌、甲狀腺腫大、頸部淋巴結腫、淋巴癌當歸、川芎 、芍藥 、桂枝 、人參、 蘇葉、桔梗、白芷、黃芪、木香、 烏藥、 厚樸 、枳殼 、檳榔、 防風、 甘草。治療因氣郁引起之腫塊,故用于病名不清楚之頑固腫物可奏奇效。本方主要用于乳腺癥、乳腺癌及其類似癥、甲狀腺腫、頸部淋巴結腫、頑固性皮膚病、癰疽等;亦可用于慢性之眼疾生翳疼痛,即結膜、角膜水泡,由眼與鼻出膿之淚囊炎,其他虛弱者之疝氣、氣郁證、打撲后疼痛、鞭撻癥、五十肩等。以氣郁滯而生腫塊、瘡瘍,偏虛證為目標,瘰疬如《內科秘錄》記載,纏繞頸項,大小如大豆、櫻桃、栗實,4個5個相連而發,延至耳根及缺盆(鎖骨上窩之經穴),由右及左,且連及腋窩生結核。此病多因憂郁積忿(積滿忿怒)而生,即與憂心積郁,欲求不滿(怒氣抑制)等有關。用于瘀血所致之甲狀腺腫與乳腺癥等。人參、黃芪、甘草補氣;當歸、川芎、芍藥補血。潰破出膿血者雖佳,但未破潰者亦可用之。木香、檳榔、枳殼、厚樸、紫蘇、烏藥、防風等皆為破氣滯之品;肉桂、白芷 破血滯;桔梗 載行諸藥而為舟楫之役。《增補燈下集·瘡瘍門》卷4(啟迪院道三):“青皮入厥陰肝經,疏通厥陰之滯。因乳屬于厥陰支脈所過,故以青皮引諸藥入厥陰經而治之。”《牛山方考》卷中:氣腫加連翹其效如神。瘰疬馬刀瘡,久不化膿,寒熱往來,加黃芩、連翹、昆布。乳病,男女皆加入青皮。乳風加青橘葉,麥芽有效。乳房內有小石,乳核,加青皮、連翹、柴胡、黃芩。痘瘡之余毒流注而作癰腫,加連翹、金銀花、黃芩。氣滯、血滯、無名腫物加連翹、金銀花。乳房里邊有塊的叫乳核,西醫叫乳腺纖維腺瘤。無痛,形如丸卵,邊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動度好。《醫學正傳》乳梗之項,十六味流氣飲條:“治奶巖。”《萬病回春·乳巖》十六味流氣飲條:“治乳巖”,“治婦人百病,常不如意憂郁久積時,乳房之內有核如鱉棋子(用鱉甲制造之棋石)者。《醫方明鑒·瘡瘍門》(曲直瀨玄朔):“治無名之惡瘡,癰疽等證。”又《乳癰門》:“治奶巖。”奶巖與乳巖同,為乳生堅硬之腫塊。《眾方規矩·外科門》(初代道三):“治無名之惡瘡、癰疽,或奶巖。”乳房的塊,質地堅硬,凹凸不平,活動度差,中醫叫乳巖,西醫叫乳腺癌。 總之,十六味流氣飲用于乳癌及其類似癥,乳腺癥,乳腺纖維癥等乳腺生腫塊者;亦可用于難定病名之頑固惡性腫瘤、癰疽等,但真正惡性乳癌則治愈率極低。《眾方規矩·外科門》又述:“乳巖加青皮。痘后余毒之氣流于足太陰脾經,則癰生四肢、手腕,并發膝臏腫痛,宜此法。若氣血虛而自利時加附子,便秘加大黃。此方善消無名腫毒。”“肩、頸或手足等處,中間高起作腫(中央突起而腫),其色赤,雖經2~3年只流黃水而不化膿者,俗稱氣腫。常以此方治之。又乳房中如小石狀之物作痛,名為乳核,或成奶巖(乳巖),出膿血,痛甚者加青皮用之,時獲大效。一人因患瘰疬結核,壓之由目眥及鼻出白膿,與此方3個月而愈。又壽法師言,婦人乳房劇腫作痛,惡寒戰栗,世間稱為乳風,用此方屢次得效。”1.陳實功:“此方治流注之病(寒性膿瘍或淋巴管炎)與一切氣郁,怒氣凝滯,氣血作腫而痛,或胸膈痞滿煩悶,或風寒濕毒者。搏結集經絡而成腫塊者亦佳。”2.丹溪:“此方乃表里氣血之藥,皆為疏風助陽之藥。若脈沉遲、緊細、洪緩者,不用為佳。諸書往往不分經絡與脈癥,使用又不選時宜,只是消毒或化毒,或補氣血,不能只此一著。”3.北山友松子:“近時之醫家,見大腿、頸項、胸乳、腋臂之腫塊結核,多不分初發腫塊,潰否;不言潰而不斂,斂而不收;而且又不論經絡與病人之虛實,皆用流氣飲,雖可能獲效,但此癥多為體虛之人、勤勞之人,或惱怒傷肝,郁結傷脾,衛氣營血凝滯而發,故只服流氣飲治療甚為勉強。對此,醫師不能不認真思考。”4.《叢桂家方口解》卷4,十六味流氣飲條云:“此方補虛順氣。對于氣虛而有腫物或結核者,補而通之。半井家將此方作為秘方使用于各種各樣疾病。用于虛弱者之疝氣與氣郁癥等有效。作為瘰疬、結核、乳癰、乳巖等之內服藥用之佳。以無熱身痛者為宜。即使有熱無實熱者佳。打撲之后,變為宿疾,訴有疼痛者宜用。此方對于血凝于肩、氣弱疼痛等病皆可用之。”曲直瀨玄朔經常運用本方,《眾方規矩》有其他更多之記載。在《醫學天正論》記載:①用于后陽成天皇之癰疽;②對于肺癰、乳癰、癍疹、關節痛等用本方之病例較多。余曾治一婦女。其人全身各處腫且痛,梅核狀結核數十個。每年春夏之間,其中5~7個破潰流出膿血,繼則排出如腐綿狀之物,瘡根隨之脫落。來年其他處破潰之舊根脫落,新根核漸次生出。如此之病狀已持續20余年,其間歷經內科、外科諸方治療無效。余診之,此病因氣血之郁而生,宜用十六味流氣飲。患者當即言說:“以前常用此方,好像無效。”余謂:“此病為多年之慢性痼疾,必須堅持長期多量服用,只用少量藥物不能奏效。”因而與前方200余貼,次年未生新核,舊核亦漸漸消散。雖未能完全消除病根,但確已奏奇效。藥有緩效、速效,處方有大劑、小劑。劑量小,即使中病亦不能奏效。反之,病輕而藥重,邪氣雖去而正氣亦傷,不可不慎。(土佐道壽翁《醫方口訣集》)【附記】作者讀此治驗,曾用于2例多發性神經纖維腫難治之癥,基本無效。貧窮婦女。患瘰疬,從顎下至頸項部,更已及于腋窩。一塊潰破又生一塊,流膿不止,顏面色黃。主訴全身倦怠,已換了數位醫生治療,多用流氣飲毫無療效,卻成了重癥。脈雖大而虛弱。因此,余以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另用夏枯草,只5個月而治愈。(北山友松子翁《醫方口訣集》)某患者,40歲婦女。5年前患百日咳,其后右甲狀腺腫。因無其他大的痛苦,仍然照舊,進食作嗆,痰易咯出,咽部無任何壓迫感,因不愿手術而來診。診之,右甲狀腺觸及如丹波栗大,無壓痛。小腹略膨滿,但月經調順,大便每日1行。余用十六味流氣飲,約1個月,顯著縮小。在暫時停藥期間,由于社會糾紛生氣,又作腫。于是又用前方而縮小。(大塚敬節氏《漢方之特質》)患者38歲婦女,有4個孩子。4~5年前因生氣右乳房酸痛,就近請醫師診治,因說不是乳癌,便一如往常,無何掛心。近來感覺其板硬像似略有增大,在某大學醫院外科請求診治,謂乳腺癥可能將癌變,應做手術為宜。經診察,右乳房有大梅干狀之腫瘤,與周圍組織不粘連,皮膚亦無凹陷、疼痛和壓痛。其他無特殊變化。于是,給與十六味流氣飲15日量。囑告患者,若服后略有縮小,連續服2~3個月,可不做手術,若服至15日完全無變化,請做手術。故以15日量分5次投藥,腫瘤完全消退。51歲肥胖婦女。主訴巴塞杜氏病而來院。果然甲狀腺左右皆大,右側大如雞卵,左側如拳大,但皆無巴塞杜氏病之征候。余診為甲狀腺腫,故與十六味流氣飲。服藥7日來院時,效果顯著,繼續7日量25次,共服175日,左側完全治愈,右側見好,剩下少許腫塊,由于一時停藥又略腫,再服2個月基本治愈而停藥。(大塚敬節氏《從癥漢方治療實際》)樋某某某,62歲婦女。初診于1969年4月22日。自去年9月出現頸部淋巴結腫,消瘦,體重由62公斤減至47公斤。此患者于8年前做過子宮癌手術,因擔心癌癥再發,于某大學醫院接受診察,檢查結果不是癌而暫時放心。鼻塞,流出大量黃涕。營養一般,顏面略赤。血壓初診時160/100毫米汞柱,有時為120/80毫米汞柱。淋巴結腫根本不縮小,硬結累累觸之如栗實。曾在某大學醫院外科診治。在醫院經諸治無效,而給與某對抗變態反應之藥物。此患者初與散腫潰堅湯,服1個月毫無療效,于是改用十六味流氣飲。服十六味流氣飲2個月,7月1日來院時原在兩頸部如栗子樣堅硬之淋巴結腫已消除干凈。醫院驚奇,認為該變態反應之藥不會有效,所見奇效不可思議。總之已治愈,滿11個月而停藥。因此,說不定這也許是十六味流氣飲之療效。其后再未復發。(作者治驗《漢方臨床》18卷12)益某某,46歲男性。初診于1971年6月11日。聽其主訴,5年前曾因慢性肝炎住院。自去年秋天,左側頸部淋巴結腫,似無何嚴重痛苦。不痛,觸之只是堅硬,如同觸到許多栗子。經某大學醫院,持續注射丸山菌苗已達10個療程,不見縮小,自上月起,右側亦腫。結核菌素試驗為強陽性,血沉一般,X線所見胸部無異常。此患者對鏈霉素、異煙肼、青霉素等過敏,每次因發熱40℃以上而中止。食欲、二便無變化。易感冒,全身有倦怠感,精神不振。體格營養中等,顏面亦佳,乍一看似實證。脈平,舌無苔。初診時血壓150/90毫米汞柱。對此患者,初與紫根牡蠣湯加土茯苓3克,15日量,基本無變化,左側略有增大。因此,經考慮用小柴胡湯加貝母、夏枯草、瓜蔞根、牡蠣,續服1個月,亦未現良好效果。于是改用十六味流氣飲,繼服1個月,大而堅硬之淋巴結腫已縮小大半。其時為9月1日,血壓140/85毫米汞柱。另一方面,患者在6月23日,因兩足掌有兩個雞眼作痛,與紫云膏外用,疼痛立刻消失,甚為高興,拿走很多治雞眼之藥,給其親戚治雞眼。總之,余認為十六味流氣飲對頸部淋巴結腫是有效的。果然患者11月6日來院時,幾乎不能認出。但觸之尚有未消之痕跡,還未痊愈,尚需繼續服藥。(作者治驗《漢方臨床》18卷12)大某某.35歲婦女。初診于1971年10月23日。主訴當年7月23日左耳下淋巴結腫大,出現37.3℃之微熱。并訴在那之前右乳腺堅硬作痛。經醫院詳細檢查,疑有膠原病。但是白細胞較少約3000/立方毫米,血沉在10毫米/小時以下,雖未能確診,但因有體質變態反應性發熱,故又似膠原病。于醫院用抗生素和各種藥物,服用1個月,胃已敗,微熱依然不退,反而達37.5℃,胸背疼痛,肩酸痛,出盜汗,全身疼痛如針刺,痛苦難忍。體格營養皆為中等,顏面蒼白,脈弱,腹部無特殊異常。血壓110/70毫米汞柱。頸部淋巴結1個,乳腺亦腫,雖不甚嚴重,但為原因不明之腫核,與十六味流氣飲。服用20日,胸背痛及全身針刺樣疼痛完全消失,淋巴結與乳腺腫已縮小。仍繼服藥,.對全身疼痛消失很有意義。(作者治驗《漢方臨床》18卷2號)須某某某某,60歲婦女。初診于1973年12月。此患者于6年前因心臟神經癥來院,曾服藥治愈。此次患病起于兩個月前,右甲狀腺逐漸腫大,今日一見如故,觸之大如雞卵而堅硬。經專治甲狀腺某院診察,雖有手術之必要,但預約已滿,未進行手術治療。營養狀態、面色一般,食欲、二便正常,生產3次,血壓130/80毫米汞柱,無什么重要主訴,因無巴塞杜氏病癥,診為無名腫物而與十六味流氣飲。余認為此甲狀腺腫為良性,服藥后逐漸縮小,兩個月后完全消失。其后1年亦未復發。隔1年后,該院通知其來院診察,經檢查病已痊愈,無手術之必要。翌年(1975)2月,主訴前曾患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胸悶痛,最近頻發心律不齊。心電圖檢查,診為室性期前收縮。此次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心律不齊已很少。(作者治驗《漢方療百話》5集)柴胡疏肝湯、逍遙散、補中益氣湯、這些后代人發明的方子,都是少陽病框架下的病。 這些巧方子,也有其獨到之處。這些腫塊啦,痰核啦,用十六味流氣飲,就是比經方的效果好。
一組補氣的:人參、黃芪、甘草
一組補血的:當歸、川芎、芍藥 一組破氣的:木香、檳榔、枳殼、厚樸、紫蘇、烏藥、防風 狹義上的三焦,就是西醫所說的淋巴系統。用來調節免疫,淺層的淋巴分布在頸部、腋窩、腹股溝。可以說是治療淋巴疾病的專方,淋巴結腫大啦,淋巴癌啦。氣機瘀滯之處,就是疾病發生之所,除去這些淋巴系統的疾病,應用也是很廣泛的,像前文中提到的病案,都有很好的效果。就要切換到五香連翹湯,好像是蹺蹺板的另一頭。也是通身體的氣機,一派芳香的藥,加連翹等退火藥為主。星期天的晚上 酒肉朋友在呼喚 我心癢難耐 文章寫了一半 不忍離開寫一篇文章 人世間能少一份疾苦 我也算 做了一點點有意義的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