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在擴大會議上說道:“什么樣的人不殺呢?潘漢年這樣的人不殺。連被俘的戰(zhàn)犯宣統(tǒng)皇帝、康澤這樣的人也不殺。不殺他們,不是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了不利。” 那么,潘漢年的“可殺之罪”是什么? 六年后,毛主席道出實情:“有個潘漢年,此人當過上海副市長,過去秘密投降了。” ![]() 潘漢年1925年入黨,先從事宣傳工作,后來轉(zhuǎn)入地下。 1955年4月3日,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潘漢年,正在北京飯店301房閉目養(yǎng)神,電話鈴聲突然響起,他按照要求走到大廳,看見了等候已久的公安部長羅瑞卿。 當天,潘漢年就被關(guān)進了功德林監(jiān)獄。 潘漢年入獄與他12年前的“南京之行”有關(guān),確切地說,是錯失了兩次向毛主席坦白的機會。
![]() 以身犯險,紅色特工“單刀赴會”76號“魔頭”“汪精衛(wèi)會見中共要員!” 1943年春,南京“汪偽”和重慶國民黨的報刊上,都出現(xiàn)了這條醒目的消息。 他們口中的要員,正是潘漢年。 事后,毛主席也親自發(fā)文辟謠。 那么,潘漢年到底有沒有跟汪精衛(wèi)見面?他為什么要跟汪精衛(wèi)見面? 汪精衛(wèi),人人得而誅之的漢奸賣國賊,以至于死后還被掘墳鞭尸。 ![]() 他雖然也曾有過“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豪情壯志,卻在日本侵華后迅速倒戈,成了日寇扶持的“傀儡王”。 潘漢年跟汪精衛(wèi)扯上關(guān)系,還要從李士群說起。 抗戰(zhàn)時期的上海極司菲爾路76號,是日本帝國主義扶植的漢奸特工機構(gòu)所在地,人稱“76號魔窟”。 “大魔頭”便是曾經(jīng)的中統(tǒng)特務,汪精衛(wèi)的心腹:李士群。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了刺探日偽情報,我們的地下工作者,只能冒著生命危險接近李士群等漢奸。 潘漢年是我黨著名的“情報專家”,30年代初,調(diào)任中央特科,接替陳賡擔任情報科科長。 1939年初秋,潘漢年先在香港組建華南情報局,又奉命在上海組建情報工作網(wǎng)絡。 此時的上海已成“孤島”,情勢十分復雜,也是獲取各種情報的重要窗口。 ![]() 這里既有日偽盤踞,又有國民黨勢力林立。 潘漢年作為情報部門的負責人,既要與日偽作殊死斗爭,又要善于利用矛盾,偽裝自己,周旋于魔鬼之間。 潘漢年先讓袁殊進入日偽特務機關(guān)潛伏,接著安排中共黨員關(guān)露安插到李士群身邊。 潘漢年還親自去李士群家做工作,與李發(fā)生直接聯(lián)系,并通過袁殊、胡均鶴等保持與李士群聯(lián)絡的渠道。 ![]() 1943年有跡象表明,日偽正在調(diào)集重兵,欲對我新四軍展開大規(guī)模“掃蕩”。 新四軍非常需要日偽“掃蕩”的確切情報,潘漢年心想:既然是日偽聯(lián)合,那么可以從李士群身上入手。 李士群是個“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的人,他一直想給自己留條后路。 潘漢年向華中局申報,經(jīng)過書記同意后秘密潛入上海,準備與李士群見面。 ![]() 請君入甕,大漢奸的驚天陰謀!1943年,上海,潘漢年對胡均鶴袒露了此行的目的:“這次來,我想跟李士群見一見!” 胡均鶴如實說道:“李士群目前不在上海,而在蘇州,要跟他見面,恐怕只有到蘇州去。” 說罷,兩人一同啟程去了蘇州。 然而,李士群的家人卻說他不在蘇州,而在南京。 要不要去南京,成了擺在潘漢年面前的大問題。 ![]() 潘漢年作為情報工作負責人,親自去“汪偽”老巢,顯然是不適宜的。 如果被國民黨獲悉,他們會以大造輿論,使組織陷入被動; 如果返回上海或淮南根據(jù)地,那么他與李士群的情報關(guān)系就將宣告結(jié)束,這不僅會影響以后的情報來源,就目前新四軍急需的有關(guān)“掃蕩”情報也無法從李士群那里搞到了。 潘漢年權(quán)衡再三,一咬牙,一跺腳,龍?zhí)痘⒀ㄒ惨J上一闖。 ![]() 到了南京后,潘漢年還是沒有見到李士群。 “76號”的另一頭目楊杰告訴潘漢年:李士群去見汪精衛(wèi)了。 楊杰開始“自作多情”的給潘漢年介紹在場的大小漢奸,并稱潘漢年為“蕭先生”。 楊杰的舉動,讓潘漢年開始意識到了不對勁。 見到李士群后,他一個勁兒地“暢談”當前形勢,極力渲染日本人和重慶方面正在進行的所謂“和平運動”。 ![]() 說到最后,他嘆口氣,道:“汪先生目前心情不好,他打算搞議會政治,聽說你來了,很高興,他想和你談一談。” 這話一出口,潘漢年馬上就明白了一切。 從上海到蘇州再到南京,李士群繞來繞去,就是為了安排潘漢年跟汪精衛(wèi)見面。 李士群為何要煞費苦心的安排這場見面呢? 原來,日本人對他的表現(xiàn)早有不滿,一直想除之而后快。 李士群想活命,只能抱緊汪精衛(wèi)這條“大腿”。 ![]() 為了邀功,展示自己的重要性,李士群這才想到了潘漢年。 要不要見汪精衛(wèi)?潘漢年的心中極度糾結(jié)。 事已至此,向上請示怕是來不及。而果斷拒絕,不但會激怒李士群,還會讓刺探“掃蕩”情報的任務落空。 一番思考過后,潘漢年只能硬著頭皮去闖一闖。 ![]() 潘漢年跟汪精衛(wèi),都說了什么?潘漢年在胡均鶴的陪同下,來到了汪精衛(wèi)公館。 盡管潘漢年自稱是“蕭淑安”,但汪精衛(wèi)還是猜到了幾分:“我認識你們毛主席,過去我是主張聯(lián)共的,后來發(fā)生誤會了。” 汪精衛(wèi)大言不慚的說:“你們和蔣介石聯(lián)合,是沒什么搞頭的。蔣是獨裁的,我是民主的。我要搞議會政治,成立聯(lián)合攻府,吸收各黨派參加,當然也邀請你們。” ![]() 潘漢年聽不下去了:“我們是不會參加的,來的也是假的!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話轉(zhuǎn)達給延安,我認為延安方面是不會來南京參加你們的議會的。” 汪精衛(wèi)表示:“現(xiàn)在是個好機會。我們合作起來可以異途同歸,希望共產(chǎn)黨不要同蔣介石搞在一起。只有同我們合作才能救中國。” 最后,汪精衛(wèi)說:“你回去聯(lián)絡一下。以后的聯(lián)系仍找李士群。” 潘漢年則表示:“新四軍的發(fā)展是肯定的。如果將來你感到與日本人合作有困難,要另找出路時,新四軍不會對你過不去,會給你一個轉(zhuǎn)身的余地。” ![]() 可以說,潘漢年此次的南京之行有禮有節(jié),沒有失去立場和原則。 隨后,潘漢年在胡均鶴的陪同下回到上海。 在那里,他又與李士群見了兩次面,并在四川北路一座日本軍官公寓里會見了李士群的軍事顧問、日本華中派遣軍謀略科長都甲大佐,作了一般性的交談。 潘漢年千錯萬錯,不應該不向上級匯報。 回到新四軍華南局,潘漢年只向局長說明了刺探出的情報:日軍不會對新四軍有大動作,對于與汪精衛(wèi)見面,卻是只字不提。 ![]() 至于潘漢年為何要隱瞞行程,有人說是害怕書記發(fā)火,想直接向延安匯報;也有人說,是擔心擅作主張,被追究責任。 潘漢年想瞞,可有的人不想瞞。 汪精衛(wèi)“往自己臉上貼金”似得大肆渲染與潘漢年的見面過程,在南京鬧得滿城風雨。 緊接著,國民黨軍統(tǒng)頭子戴笠也像抓住“把柄”似的,大肆攻擊。 對于潘漢年,毛主席是絕對信任的。 ![]() 潘漢年去南京,毛主席是完全不知情的,自然認為是國民黨在造謠。 毛主席出面為潘漢年辟謠:中央確實沒有派任何人去過南京,更沒有派人秘密會見汪精衛(wèi),也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方面情報。 如果潘漢年此時及時向毛主席坦白,一切都來得及。 1945年的延安會議上,有人舉報潘漢年“在敵占區(qū)可能有問題”。 毛主席因此在接見潘漢年,對他表示極大的信任,認為是舉報者不了解敵占區(qū)的工作。 在這種情形下,潘漢年話到嘴邊,終于還是咽了下去。 就這樣,他失去了最后一次坦陳心事的機會,也給他日后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但是,這個秘密如同大山一般壓在潘漢年的心底,讓他透不過氣。 最終,潘漢年向陳毅坦白了事情原委。 毛主席得知后勃然大怒,批示道:“此人從此不可信用。” 接著,毛主席發(fā)出手諭:“立即逮捕潘漢年。” 羅瑞卿親自帶人,在北京飯店抓捕了潘漢年,并送入功德林。 ![]() 1963年6月,潘漢年一案作出審判。 宣判后一個月,潘漢年出獄,與妻子共同被安置在團河農(nóng)場。 1965年,潘漢年被假釋,按八級干部待遇每月發(fā)給200元生活費,享有自己的廚師和服務員,可以自由活動,可以進城探親訪友。 遺憾的是,1977年潘漢年因肝癌,在長沙病逝,享年71歲。 1982年,在陳云、李先念的推動下,中央下發(fā)文件:潘漢年同志幾十年的革命實踐充分說明,他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久經(jīng)考驗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 如果潘漢年在見完汪精衛(wèi)后能第一時間向組織匯報,就不會有后來的事情。 毛主席給過他兩次機會,可他都沒抓住。
|
|
來自: 新用戶2830kzGu > 《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