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西南,維為立秋 立秋,作為秋季的開始,標志著自然界由陽盛逐漸轉向陰盛,人體也需順應這一變化,調整養生策略。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后的養生應著重于“養收”,即收斂體內的陽氣,滋養陰氣。 以下是立秋養生的“四宜四不宜”中醫藥科普。 斗 指 西 南 維 為 立 秋 ![]() · 立秋四宜 · 潤燥養陰,慎進補 立秋后,燥氣當令,易傷人體津液。飲食應以“潤燥、補肺、養陰、多酸”為原則。酸味食物能收斂肺氣,而辛味食物則發散肺氣,因此應少吃蔥、姜等辛味食物,適當多吃酸味果蔬,如葡萄、石榴、梨子等。此外,可多食用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蘿等,以及生地粥、蓮子百合湯、雪梨銀耳湯等湯品,以調理脾胃功能,為冬季健康奠定基礎。 ![]() ![]() 心境寧靜,忌憂郁 秋季情志養生應以“收”為主,保持心境寧靜。秋季陽光照射減少,易導致人體生物鐘紊亂,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波動。因此,要特別注意調節情緒,避免憂郁,保持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可以通過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適當戶外運動等方式來放松心情。 ![]() 適度運動,忌過度 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開展運動鍛煉的好時機。但運動應遵循“適度”原則,避免大汗淋漓,以防邪氣趁虛而入。適合秋季的運動項目包括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這些運動有助于調和氣血,增強體質。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更應注意運動適度,避免過度勞累。 ![]() 起居有常,防秋燥 立秋后,早晚溫差逐漸增大,應適時添衣加被,以防感冒。同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早晚開窗通風。此外,秋季應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預防秋燥。古人有“朝朝鹽水,晚晚蜜湯”的養生方法,即白天喝淡鹽水,晚上喝蜂蜜水,有助于滋陰潤燥,預防便秘。 ![]() · 立秋四不宜 · ![]() 不宜過食辛辣 秋季燥邪當令,過食辛辣食物會加重秋燥癥狀,如咽干、咳嗽、便秘等。因此,應盡量避免食用辣椒、蔥、姜、蒜等辛辣食物。 ![]() 不宜盲目進補 雖然秋季是進補的好時節,但應根據個人體質和實際情況進行調補。盲目進補不僅不能起到養生效果,反而可能加重身體負擔。特別是患有胃腸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更應注意飲食調整,避免過多攝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 不宜過度運動 秋季運動應適度,避免過度勞累和出汗過多。過度運動不僅容易損傷身體陽氣,還可能使邪氣趁虛而入。因此,在選擇運動項目時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不宜忽視情緒調節 ![]() 秋季易使人情緒低落,出現憂郁、悲傷等情緒。因此,應特別注意情緒調節,保持心境寧靜和神志安寧。可以通過與家人朋友交流、參加社交活動等方式來排解不良情緒。 ![]() 總之,立秋養生應遵循“四宜四不宜”的原則,通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良好的起居習慣和情緒調節來保持身體健康和心情愉悅。 ![]() - 睡起秋聲無覓處 ![]() 滿階梧桐月明中 - ![]() · 立秋節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