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找肝,口甜找脾,口咸找腎,口酸找胃,對癥調理中醫一方清除濕熱 1、口苦找肝 辯證:肝膽濕熱 癥狀:口苦明顯,早上起來更重,伴有脅肋脹痛、煩躁易怒、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不爽等。 舌象:舌紅苔黃膩,舌根苔厚。 參考:龍膽瀉肝湯,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經濕熱。 2、口甜找脾 辯證:脾胃濕熱 癥狀:口中常有甜味,食欲減退,脘腹脹滿,大便稀溏或黏滯不爽,肢體困重,易疲勞。 舌象:舌淡紅或稍紅,苔黃膩。 參考:三仁湯或連樸飲加減。 3、口咸找腎 辯證:腎虛水液上泛 癥狀:口咸,多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或潮熱盜汗、夜尿頻繁等。 舌象:腎陽虛者舌淡苔白滑,腎陰虛者舌紅少苔或苔少而干。 參考:腎陽虛可選用金匱腎氣芄加減;腎陰虛則可用六味地黃湯。 4、口酸找胃 辯證:胃火熾熱 癥狀:口中發酸,伴有嘈雜易饑、胃脘灼痛、口渴喜冷飲、大便干結等。 舌象:舌紅苔黃或黃燥。 參考:清胃散,清胃涼血。 本文章只作為醫藥科普使用,不作任何藥物推薦,具體用藥情況,因人而異,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頭條健康##健康科普##中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