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正茂 志存高遠 ——2024年永泰縣檀氏教育基金會暨檀仁梅檀乃松檀永鈿獎學助學金頒獎儀式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 永泰縣同安鎮文藻是永泰縣檀氏主要的居住地。檀氏入閩之四代祖興祖公于成化18年(即1482年),由興化潭頭率叔侄五人肇遷文藻已近550年。文藻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具有詩禮傳家,崇文尚武,忠厚繼世的好宗風。 文藻檀氏歷來都對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視。文藻檀氏教育基金會成立于1995年,一呼百應,30年來,已經有457位宗親為檀氏教育基金會累計捐款490萬元。傾囊助學高風在,瑞氣盈門碩果豐。如2017年,94歲高齡的檀永鈿慷慨捐出平時積攢的25萬元。檀乃松百歲夫婦于期頤之年捐出畢生積蓄35萬元。2020年,檀文興老人樂捐20萬元。定居香港的林麗玉女士樂捐30萬元。美德似水,潤澤晚輩心田;意志為犁,耕耘知識沃土。訖今為止已經為博士研究生12人,碩士生研究生40人,大專及本科436人發放獎學金96萬元。并對5個家庭困難的學生發放16000元助學金。 今天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在這里舉行2024年永泰檀氏教育基金會暨檀仁梅、檀乃松、檀永鈿獎學助學基金頒獎儀式。今年文藻檀氏所有參加高考的考生都取得優異成績,充分展示了檀氏后裔詩書傳家、求知求智佼佼者風采。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金榜題名時。祝賀你們考上大學,開啟人生新篇章。祝愿你們在學術的海洋里暢游無阻,在生活的舞臺上大放光彩。不忘祖恩祖德、立德成才、砥礪奮進,奮發有為,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譜寫新時代文藻檀氏詩書傳家報效國家的新篇章! 頒獎儀式合影留念 頒獎儀式會場 會場主席臺背景墻是檀氏祠堂照片 文藻檀氏宗祠大廳由14根直徑60厘米以上杉木支撐,寬闊明亮。四梁扛井,左右各一廂房,左掛'’一門五博士'’之故事,右掛'’武術之鄉'’佳績,崇文尚武,人材倍出。廳堂上方的扛梁分別懸掛著'’義官'’、'’勞模'’、'’博士'’、'’武舉'’等18面匾額。 祠堂是祭祀先祖、珍藏宗譜、助學育才、學教禮法、文化娛樂的地方。祠堂上懸掛的匾額是族人的驕傲!現將檀氏宗祠的匾額展示如下,以激勵族人積極向上,在各自崗位上爭創佳績! 《義官》之匾,歷史悠久。正德庚辰年(即1520年),福州兵變,檀興祖出家資充餉,協同林高以靖海邦,朝廷嘉其平冦之功,恩賜《義官》二字以旌其門。 這是檀仁梅博士匾額 檀仁梅博士1921年畢業于輔弼西山兩等小學(同安小學前身)。深受美德影響的他,在小學畢業典禮上就以'’我愿意做一個教師'’的即席演說,自然表露了他獻身教育的情懷。后來,他從美國留學回來后就投身教育事業,終身為師。情牽三尺講臺上,志在一寸紅筆中。用一生的言行來真實地書寫了大寫的'’人'’字! 這是全國勞動模范檀積蒲的匾額 檀積蒲是翻身農民的代表。1951年擔任農會干部,1952年參加土地改革,1955年擔任高級農業社副社長。當時,囿于村莊附近的山野,闖不出找吃的新路,他毅然帶領20多名社員組成耕山隊,到離村30多里外的白巖山開荒。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耕山隊站穩了腳跟,白巖山成了梯田連片,果樹成林,禽畜成群的萬寶山。 1957年,檀積蒲被評為華東區勞動模范(全國性分區表彰),到上海出席表彰大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 ![]() ![]() ![]() ![]() ![]() ![]() ![]() ![]() ![]() ![]() ![]() ![]() ![]() 頒獎儀式會場 ![]() ![]() ![]() ![]() 主持人檀邦國 主持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父老鄉親,親愛的學子們,早上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城關新購置的會所隆重舉行2024年檀氏教育基金暨檀仁梅、檀乃松、檀永鈿獎學助學金頒獎儀式! 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永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衛忠先生,縣人大副主任羅智林先生,縣關公委陳賜云先生,同安鎮黨委書記湯炎燈先生 ①下面邀請檀氏教育基金會會長檀遵華宗親講話 ②大學生代表檀昊成講話 ③博士生代表檀東昊及博士生家長代表檀勤桐宗親講話 ④ 縣人大副主任羅志林先生講話 ⑤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衛忠先生講話 ⑥同安鎮黨委書記湯炎燈書記講話 ⑦頒發三位博士生獎學金,每位1萬元 ⑧頒發四位研究生獎學金,每位3800元 ⑨頒發考入985大學、加拿大多侖多大學獎學金,每位3500元 ⑩頒發考入211大學獎學金,每位3000元 其他24位大學生分發獎金2000元 各位學子,我們獎學金雖禮輕但義重,她代表你們家長的期盼,眾人的重托.希望在未來的學習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拼搏。發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精神,勇攀知識高峰,將來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合影留念 祝頒獎儀式圓滿成功。 ![]() 檀遵華會長講話 檀遵華會長在頒發獎學金儀式上的講話 (2024年8月25日) 各位領導、各位宗親,同學們:大家好! 在這金風送爽、瓜果飄香,新學年即將開學之際,我們歡聚在這里又一次舉行“2023年永泰縣檀氏教育基金會暨檀仁梅、檀乃松、檀永鈿獎學助學基金頒獎儀式。 回顧過去,我們檀氏莘莘學子在教育這塊廣闊的沃土上盡心盡力揮灑著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艱辛的勞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在今年的高考中名列前茅、金榜題名,充分展示了你們這些檀氏后裔詩書傳家、求知求智的佼佼者風采。 同學們,我們檀氏教育基金會今天在這里為你們頒發獎學金這是對你們昔日寒窗苦讀的肯定和鼓勵,也蘊含著我們檀氏長輩的殷切希望和期盼!因為你們是民族復興的希望,肩負著建設祖國、報效家鄉、建設家鄉的重任。為此在你們即將分赴高校深造之際,讓我代表父老鄉親,提出幾點的期望。 一、牢記鄉情鄉愁,不忘宗恩祖德。 文藻是個鐘靈毓秀、人才輩出的地方,具有“詩禮傳家、崇文尚武、忠厚繼世“的好宗風,民國時期永泰第一個留美博士就是我們檀家仁梅公。他一家三代五博士,是我們檀家的驕傲與榜樣。正因為如此,我們文藻檀氏歷來都對教育文化予以高度的重視。1995年我們成立了文藻檀氏教育基金會,至今已經30年。早期我們發獎學金只限于城關,2014年后擴大到全姓檀。30年來尤其是2014年以后,我們每一年都舉行頒發獎學金儀式,到今年為止我們已經為考上大學本科以上(早期是大專以上)的488位同學發放獎學金,其中博士研究生12人,碩士研究生 40人,大專及本科436人。共發放獎學金近百萬元,對家庭困難的學生發放了助學金16000元。獎學金中最高的13000元,最少1000元,剛開始只有幾百元。我們檀氏發獎學金主要是鼓勵考上名牌大學的學子,因此,同樣是研究生,有的 5000元,有的只3800元。今后差別還要拉大,以促進這些同學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感恩父母,報效家鄉 第一,你們要永遠感恩父母,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毫無保留、傾盡所有呵護你們的,只有你們的父母。今后無論走到哪里,無論成功與否,都要常回家看看,看看你們的父母,看看你們的父老鄉親。 第二,感恩父老鄉親。同學們,今天你們拿到的雖然只有那區區幾千元的人民幣,但都是這些錢都是我們檀氏宗親幾百幾千元捐出來的,每一元捐款都凝聚著鄉親們的深情厚意。我們檀氏教育基金會,從成立以來到現在已經有460多位宗親累計捐款近500萬元。其中捐款5萬元以上的有16人,最多的檀乃松和檀永鈿百歲老宗親分別捐了35萬元和25萬元,成立了檀乃松、檀永鈿獎學助學基金。還有定居香港的林麗玉宗親也捐了 30多萬元。這些捐款除了用于每一年的獎學助學之外,2019年我們還花了300多萬元的錢,購置了現在這個370平方米的檀氏會所,為我們文藻檀氏宗親在城關真正有了一個自己的“家”。 三、戒驕戒躁,再創新的輝煌 自古人才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在大學的四年里,希望大家要再接再厲,努力拼搏,術有專攻,學有所長,業有所成,再創新的輝煌。 人生有三個重要轉折點:一是考上大學,這是走出人生的第一步,過去就是說“農轉非”“吃皇糧”。二是大學畢業后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或是從政、或是經商,當警察還是當法官,當教員還是當藝術家;這是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非常關鍵的一步,因此,希望你們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一定不能虛度。如果考上大學只是拿到一紙文憑,卻沒有學到任何可供謀生的技能,那就白白浪費了四年時間,畢業后只能去送外賣,去騎摩托車載客,當然我不是說這些行業低人一等,只是認為干這一行,只要身體行,人人都可以干,并不需要有太高的學歷。第三個轉折點就是結婚生子,成家立業。 同學們,今天你們能踏入高等學府,個中傾注著你們報國興族的不懈努力,也飽含著所有宗賢熱衷宗族教育的一往深情,傾情助學,雅范高風。藉此機會我代表檀氏教育基金會謹向所有為我們文藻檀氏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各位宗親致以誠摯的謝意!“心榮學子,情系仙山”是我們的希望和追求。我們檀氏教育基金會將會不斷聚集資源,傾心宗族教育,努力成為文藻檀氏學子成長的堅強后盾,我們堅信,有廣大檀氏宗賢的積極參與,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我們檀氏教育基金會會越來越好,獲獎學子會越來越多,質量也會越來越高,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再創文藻檀氏輝煌的明天!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佳賓、各位領導身體健康、合家幸福,祝愿同學們學習進步,早日成才! 謝謝大家。 ![]() 博士生代表檀東昊講話 ![]() 大學生代表檀昊成講話 ![]() 學生家長代表檀勤桐宗親講話 ![]() 縣人大羅智林副主任即席發言 ![]() 縣人民政府張衛忠副縣長即席發言 ![]() 同安鎮湯炎燈書記即席發言 ![]() 頒發檀乃松、檀永佃獎金 ![]() 頒發檀仁悔及基金會獎金 ![]() 頒發基金會獎金 頒發基金會獎金 ![]() ![]() ![]() 為參加全國武術比賽獲獎者頒發獎金 ![]() 檀氏教育基金會檀遵華會長在午宴上祝酒。 祝愿莘莘學子努力學習,再展宏圖! 祝愿宗親們身體健康!工作順遂!闔家幸福安康! ![]() ![]() ![]() ![]() 謝謝分享 ![]() |
|
來自: 昵稱29787755 > 《文藻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