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固態電池板塊盤中再度走強,捷邦科技等多只股票漲停。 近期,固態電池領域利好不斷。最新出臺的《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固態電池技術研發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固態電池因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有望開啟新一輪電動化創新周期。 能源設備更新持續催化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推動實施煤電機組節能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輸配電、風電、光伏、水電等領域實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這一政策不僅促進了能源設備的更新,也為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特別是在電池產業鏈方面,碳酸鋰的價格持續下跌,材料環節依然面臨盈利壓力,頭部企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依然具備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多家企業陸續發布固態電池技術的最新進展,預示著固態電池產業化正在加速推進,在相關領域有布局的材料和設備企業有望受益。 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推進 8月21日,鵬輝能源(300438.SZ)官微發布消息稱,將于8月28日召開技術發布會,屆時將發布系列重磅新品,并劇透稱“鵬輝能源全固態電池重大突破!”。受消息刺激,鵬輝能源的股價連續2個交易日收獲漲停。 8月22日,鵬輝能源發布公告稱,此次是公司固態電池等產品技術的發布,涉及材料、工藝、產品安全性等技術和性能的研發進展,以及基于此為實現產品量產和產業化所做的切實工作。不過該公司同時指出,按照公司計劃,預計一年內不會進行大批量生產。 國軒高科(002074.SZ)近日表示,公司目前已經實現車規級全固態電池制備及基礎性能驗證,實現了全固態電池從0到1的突破,成功通過了非常嚴苛的200攝氏度熱箱測試。 同樣是在近期,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電池公司PowerCo與QuantumScape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下一代固態鋰金屬電池技術產業化。根據非獨家許可,PowerCo可以使用QuantumScape的技術每年生產高達40GWh的電池,并可以選擇每年擴大到80GWh,這足夠支撐為每年約100萬輛汽車提供電池。 三星DMI此前表示,公司首批固態電池已經交付給電動汽車制造商,并進行了約6個月的測試。據了解,三星DMI已經研發了Super-Gap固態電池技術,將能量密度提升40%至900Wh/L。 華西證券表示,近期多家企業的固態電池在性能提升、量產進度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有望加速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2024年(半)固態電池有望實現大規模裝車,全年裝機量有望超過5GWh。 中信證券認為,固態電池因具有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等優勢,有望開啟新一輪電動化創新周期。業內專家指出,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落地最早可能是在2027年至2028年。 哪些細分領域有望受益? 事實上,《實施方案》為未來三年發輸配電領域的設備投資定下了基調。中信證券建議關注煤電改造、變壓器等設備更新、風電存量小機組替換、光伏構網型新技術等領域進行布局投資。 華西證券也詳細列出了各細分領域的機會。在材料方面,固態電池所采用的固態電解質能夠兼容更高比容量的正負極材料,比如超高鎳正極、富鋰錳基正極、硅基負極和鉀金屬負極等,率先布局固態電池及相關產業鏈的廠商有望受益于產業化進程的加快。 此外,固態電池可兼容的高鎳,以及超高鎳三元材料的導電性能較差,硅基負極的導電性也要差于石墨,而碳納米管導電劑恰好可以改善其導電性能,所以碳納米管導電劑相關廠商也將從中受益。 從盤面上看,固態電池板塊連續調整兩個交易日后,今日(8月26日)盤中再度走強。截至當日收盤,捷邦科技(301326.SZ)收獲20CM漲停,鵬輝能源漲19.24%,天力鋰能(301152.SZ)漲14.69%。此外,圣陽股份(002580.SZ)、東方鋯業(002167.SZ)、三祥新材(603663.SH)等多只個股收獲10CM漲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