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家將以及與之相關的演義評書中,老令公楊繼業的兒子“七郎八虎”其實都是有后代的。不過,多見于《楊家神槍》和《少八郎掃北》中,由于這兩部評書知道的人比較少,所以,金刀楊繼業和佘太君的孫子中,大家更熟知的還是楊宗保、楊宗勉、楊宗英、楊宗峰和楊宗山。
他們分別是誰的兒子,各有什么厲害的本事?
這五個人,其中楊宗保和楊宗勉是楊六郎與柴郡主柴美容的兒子,楊宗英是楊七郎與杜金娥的兒子,楊宗峰是楊四郎與鐵鏡公主耶律金娥的兒子,楊宗山是楊八郎與銀鏡公主耶律銀娥的兒子。
楊宗保與楊宗勉從小在天波楊府長大,優越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與楊宗英、楊宗峰他們相比,也少了很多歷練的機會。
好在楊家是武將世家,幾乎人人都會武藝,武學氛圍濃郁。所以,盡管如此,楊宗保和楊宗勉的武藝還是一點也沒有落下。只不過,他們畢竟長在溫室之中,加上他們的父親楊六郎又長年在外守衛邊關,沒有嚴父的管教,他們肯定沒有在高山學藝有嚴師監督的楊宗英、楊宗峰他們練得那么踏實。這不,一上到戰場,這些細微之處就全都體現出來了。
- 大器晚成的楊宗保
首先出現在戰場上的是楊宗保,他與掛二路元帥出征的奶奶佘太君一起出征,剛到遂州城外,便遇到了遼國的第一高手韓昌。兩人通名報姓之后,楊宗保雖然也曾從父親楊六郎那聽過韓昌的威名,記得父親曾對自己說過對方武藝高強,不可輕視。但楊宗保初生牛犢不怕虎,拍馬舞槍就去刺老韓。
楊宗保平時在家練槍,大家都讓著他,他以為自己槍法很厲害了,所以,認為一槍便能結果了韓昌。誰知韓昌輕易就躲開了其看似凌厲的一招。
韓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道:“楊家小將,果然名不虛傳。”他大手往前一探,手中鋼叉化作一道銀色閃電,直取楊宗保肋下。
楊宗保大驚失色,連忙橫槍抵擋,只聽得“鐺”的一聲巨響,兩人兵刃交擊,火花四濺,震得他虎口發麻,幾乎握不住槍桿。
“好厲害的鋼叉!”楊宗保心中暗驚,這才意識到戰場上的殘酷與父親的告誡并非虛言。他迅速調整心態,穩住身形,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他深知,若不能速戰速決,僅憑自己目前的實力,恐怕難以久戰。于是,楊宗保深吸一口氣,體內仿佛有股力量被喚醒,他使出了楊家槍法的精髓——“回馬槍”。只見他故意賣了個破綻,假裝不敵,策馬便逃,實則暗藏殺機。
韓昌一見,誤以為勝券在握,緊追不舍。待兩馬交錯之際,楊宗保猛然轉身,手中長槍如同靈蛇出洞,直刺韓昌心窩。
然而,韓昌畢竟是遼國第一高手,反應極快,于千鈞一發之際,雖然側身躲過了楊宗保的致命一擊,但也被這股突如其來的攻勢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收起輕視之心,正色道:“楊家槍法,果然名不虛傳!”
兩人再戰,這一次,楊宗保更加謹慎,每一招每一式都全力以赴,而韓昌也被激起了斗志,雙方你來我往,戰到了一塊。這場戰斗,不僅讓楊宗保初次領教了戰場的殘酷與高手的實力,更讓他明白了自己與頂尖高手之間的差距。
兩人大概交手了十合左右,楊宗保便落在了下風。加上韓昌久經沙場,臨陣經驗非常豐富,好比一只老狐貍在戲弄年輕的獵手。楊宗保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明白,單憑蠻力與技巧,尚不足以戰勝這位老將。
這不,又斗三四個回合之后,韓昌趁與楊宗保二馬錯鐙的時機,一叉刺出,楊宗保雖然躲開了,其坐下的戰馬的卻被韓昌的鋼叉劃傷了皮膚,戰馬受驚,馱著楊宗保一路狂飆。最后,由于馬失前蹄,楊宗保從戰馬上重重摔落,頓時只覺天旋地轉,周身疼痛難忍,意識逐漸模糊。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清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打破了四周的沉寂。只見一位英姿颯爽的女士,身穿道袍,手持一柄長槍,正是穆桂英。
原來穆桂英出外采辦回來的路上,聽到前方有戰馬嘶鳴的聲音,所以連忙拍馬趕過來查看。當她看到楊宗保的時候,楊宗保已經昏迷不醒。她伸出手,在楊宗保的鼻子上試了一下,知道對方氣息尚存,心中稍安。后來,她將楊宗保救到了山上。
在山上照顧楊宗保的這段時間,穆桂英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楊宗保,還將一套萬勝槍法傳給了楊宗保。楊宗保也因此,武藝大增。
后來,楊宗保傷好后就下山了。而穆桂英的師父黎山圣母在看到穆桂英看著楊宗保遠去的背影嘆息,于是,早已洞察一切的黎山圣母便主動成全他們,叫穆桂英也下山去吧。
穆桂英大喜,匆匆辭別師父之后,追了上去,但她又不好意思面對楊宗保,便在暗中跟隨。這不,楊宗保在回來的路上,再次遇到了韓昌,就多虧穆桂英暗中射出一箭,射傷了韓昌,幫助楊宗保成功地闖過了遼軍連營。
其實,熟知楊家將的朋友都知道,楊宗保的這初次出征,戰績是非常“拉胯”的,基本上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過,他的武藝卻是有在增長的,直到戰蘇天保的時候,他終于揚威了一次,打跑了蘇天保。
再往后,穆桂英掛帥,成功攻破了天門陣。凱旋之后,楊宗保開始了二次學藝,不僅從夫人穆桂英那學了很多高深的本事,還從奶奶佘老太君那學會了走線銅錘的絕技。后來,他上臺打擂,打敗了九頭鷹,成為了征西的大元帥。
- 槍法更勝哥哥的楊宗勉
楊宗勉,楊宗保的親弟弟,從小就好勝,做什么事都喜歡與哥哥楊宗保比,什么都要勝過哥哥。正是他的這種好勝之心,讓他在學藝的時候,比楊宗保相對要刻苦很多,所以,他雖然年紀比楊宗保小,槍法卻比楊宗保好很多。而且在勇氣和與人交手方面,也不輸楊宗保,處處逞強。
這不,當穆桂英派他與楊宗保、楊宗英哥仨個一起去攻打天門陣中的銅光陣時,面對天門陣陣主沈達,他又第一個搶先出馬。
然而,楊宗勉槍法雖然好,但力氣方面卻與沈達相差太多,兩人交手不到兩個回合,手中的亮銀槍便被沈達的狼牙棒一棒給磕飛了。沒有了手中槍,槍法再好也沒有用了,就這樣,他最終被沈達打死在了陣前。
3. 武藝最好的楊宗英
楊宗英,李天威的徒弟(在《群仙破天門》中是太乙真人徒弟),一下山就打敗飛刀將姜德,收了姜德的6把飛刀,后來又打敗很多敵將,成為了楊家將中新的王牌。他還在與姜翠屏的交手中,憑借本事,讓姜翠屏喜歡上了他。#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4. 楊四郎的兒子楊宗峰
楊宗峰早在《楊家將全傳》中就有出現,在那書中,他從小就被廣成子帶到了桃源山學藝,下山的時候,正是楊家將攻打天門陣的時候,當他父親楊四郎將他的身份和他說了知后,他憑借高超的本事,與宋軍里應外合,打得遼軍叫苦連天。
5. 楊八郎的兒子楊宗山
楊宗山,作為從小生長在北國的他,父親是大宋的楊八郎,母親是北國的公主,他的成長環境既融合了漢家文化的精髓,又吸納了遼國的勇猛與豪邁。因此,除了槍和錘練得非常不錯之外,還擅長騎射,箭術無雙,百步穿楊,后來成為了楊家將中不可多得的遠程攻擊高手。他與楊宗峰一樣,同樣在《楊家將全傳》中有過登場,在他還未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前,有好幾次想要沖出去與宋軍猛將交手,都被楊八郎攔下了。
為何說他們2個死于征遼,3個死于征西?
至于為何說他們2個死于征遼,3個死于征西?那是因為在楊家將征遼的時候,楊宗保、楊宗英和楊宗勉一起去攻打銅光陣,在楊宗勉由于欠缺力氣,被沈達打飛手中的兵器,被打殺之后,楊宗英由于急于為堂兄弟楊宗勉報仇,在越戰越勇的情況下,殺紅了眼,根本不加提防,被沈達暗中使出的如意金鉤暗器打中,英勇犧牲。因為楊宗英與楊宗勉兩個都是死在征遼的過程中,所以說2個死于征遼。
3個死于征西是指楊宗保成為征西元帥后,皇上又任命楊宗峰和楊宗山為左右先鋒,他們仨一起出征西夏。
西夏這次是有備而來,特別是兵馬大元帥殷奇,先鋒束天郎和副先鋒汪文、汪虎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上他們的軍師韋古,又是一個非常擅于用兵布陣的奇才,使得楊家將在征西途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挑戰。
好在,楊宗保智勇雙全,率軍接連打了好幾場大勝。西夏的兩位副先鋒汪文、汪虎,也死在了與楊宗峰和楊宗山的交手之中。
只是,束天郎這個人不僅武藝高超,還擅長使用一根“套仙索”。他在與楊宗峰和楊宗山的兩次交手中,均在處于劣勢的情況下,突然祭出暗器“套仙索”,先后將楊宗峰和楊宗山拉下馬,再用戟將他們刺死。
得知兩位堂兄弟先后死于束天郎之手,楊宗保非常生氣。他攔住了想要出戰的焦延貴和孟定國他們,決定親自出戰。
還別說,楊宗保經過二次學藝,武藝早非昔日可比,只見他將手中的虎頭鏨金槍使開,不到十個回合便打得束天郎只有招架之力沒有還手之功。
束天郎見此,又故技重施,祭出了“套仙索”暗器。不過,楊宗保對此早有準備,他一個走線銅錘甩了過去,“滴溜溜”幾下,銅錘便與“套仙索”纏繞在了一起,楊宗保趁機用力一扯:“你給我過來!”
束天郎只覺身子一緊,便被楊宗保拉到了馬下。
楊宗保兩個堂弟皆死于束天郎之手,對其早已恨之入骨。此時,見對方落在馬下,連忙拍馬上前,鏨金槍往前一刺,束天郎慘叫一聲,一命嗚呼。
楊宗保趁機將手中長槍往上一舉,大聲叫道:“沖啊!”
焦延貴和孟定國等人一聽,連忙揮軍掩殺過去,直殺得敵人哀聲一片,叫苦連天,殺得西夏軍大敗而逃。
后來,西夏軍師韋古見楊宗保如此神勇,于是與宋軍中的奸佞張英之子張藐一起串通一氣,施下一條毒計,用五千趕死隊在陣前使出詐敗之計,將宋軍引入了了金鎖山中。
等楊宗保知道中了敵人的奸計,為時已晚,沒有辦法,只好在山中扎下營寨。后來,楊宗保在勘察地形時,不慎中了敵人的毒箭,死在了探路的途中,一代征西元帥,就此隕落,成為了楊家將征西路上最為悲壯的篇章。
消息傳回京城,當時楊府之中,正在替楊宗保舉行生日宴,頓時喜堂變靈堂。
楊宗峰、楊宗山和楊宗保三人的離世,無疑給楊家將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楊家將精忠報國的精神卻未因此而熄滅。楊宗保的妻子穆桂英,繼承了丈夫的遺志,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成為征西的二路元帥。在穆桂英的帶領下,楊家將再度集結,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不僅成功解了金鎖山之圍,還大敗西夏軍,取得了征西的大勝。
數百年后,楊家將金刀楊繼業和佘太君的5個比較知名的孫子,“2個死于征遼,3個死于征西”的悲壯故事傳遍了天下,他們的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將士們前赴后繼,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榮耀而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