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想寫一篇“數學學習規劃”,但每次動筆又被迫停下來。 主要原因是,這樣的內容,太赤裸裸、太傷害人了。 首先,希望大家先跟我同頻一個觀點:世界上不存在適合所有人的學習規劃,尤其是數學這個學科。所有不設前提就回答“數學應該怎樣學”這個問題的人,都是耍流氓。 這就好比向男士回答“買什么車好”,或者向女士回答“買什么衣服好”,有點專業性的人都不可能直接給出答案——每個人的預算、喜好、條件、場合都不一樣,怎么可能有統一的推薦呢? 但凡說“數學就應該這樣學”、“這臺車是市面上最好的”、“這件衣服百搭必買”這樣的話,只有這么幾個可能:要么ta的受眾很小很集中,要么ta并不專業只掌握一點點的信息,要么ta就是要帶貨推薦給你。 好,如果你同意這個觀點,我接著往下說。我想給大家把各種數學規劃路線給總結一下,讓大家針對性地選擇,一定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的問題:只要說實話,就會讓人難受。 為什么呢?我繼續拿汽車舉例。如果我把3萬的、10萬的、50萬的、500萬范圍內分別最好的車都拿出來給大家對比一下,供大家按需選擇,那么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對自己買不起的豪車多少會有些羨慕嫉妒恨。 不過這種嫉妒也就一閃而過,畢竟我們普通人就算沒吃過豬肉,至少也在網上見過豬跑步。幾百上千萬的豪車,它注定不屬于自己,也沒什么大不了。 但學習這件事就不一樣了。我如果赤裸裸地把進二本、進一本、進911、進清華北大的學習路線也拿出來供大家按需選擇,那么大部分人的想法肯定是“清華北大寧有種乎!”、“我就要選211保底”。 因為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觀念里,學習對于所有人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沖擊頂級學府。 可是,就跟買車有不同預算區別一樣,孩子學習也有不同的“預算”。在自己“預算”范圍之外的東西,買不到最好也看不到。看得到買不到,就會帶來痛苦,然后就要罵人宣泄。 關鍵是,孩子學習這件事上的“預算”和買車買衣服還不一樣,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個“預算”是一個大概念,至少包含4大項——孩子天賦、孩子投入、家長投入、家長財力。這里面既涉及孩子的事,更涉及家長的事。 我如果說學習成不成,全靠孩子的天賦和投入,家長聽了不會有意見。但說到家長要規劃、要陪伴、要花錢報課,有的家長就不樂意了。“說好的公平呢!我不付出孩子就考不上好大學,這怎么叫公平?都是你們刻意內卷、制造焦慮害的!” 說實話,別人做個500萬超跑解說觀眾看了買不起也說解癮,我講怎么學習上985211家長看了做不到反罵我制造焦慮,那我圖什么呢?干脆不說好了。 這就是我一直不想把學習怎樣規劃、數學怎樣規劃這件事講透的原因。 但是最近我發現,做這件事的迫切性是越來越高了。 前兩天我發了一篇文章,深入分析廣州MK(密考)卷內容的。有的讀者(甚至是新讀者)看到覺得收獲很大,而有的還在疑惑“什么是MK”,或者“現在還有MK嗎”,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 我們還有很多讀者的孩子是學前、幼升小階段。能夠早早地在孩子上學前就關心如何教育規劃的家長,一定是為了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那么這些招罵的實話如果沒有其他人來說,就只好我來跟大家說了。我相信,至少有那么一部分人能夠因為看到赤裸裸的真相而受益。 ![]() 我把從學前階段到高中的數學學習規劃路線大致按最終目標分成4條。 換句話說,下面的內容赤裸裸地展現了大學走到一本、走到911、走到清華的學生,在從小到大的成長之路是如何的。先直接上圖表大家自己看看。 ![]() (點開查看大圖) 表格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情況,也不可能百分百對應孩子情況。幾條路之間也許不是涇渭分明,一定有一些孩子起步在普通路線,逆襲走到985大學;也有一些高開低走,從拼命路線出發,最后只考上普通二本。但是這些結論,能代表了大多數的情況,也就是符合統計學的結果。 這是我了解身邊那么多朋友、見過那么多牛娃、廣泛關注面向不同層次的教育大咖,統計出來的結果。如果你要拿身邊的個例跟我杠,那你杠就是你贏,你贏就可以點右上角退出去了。 肯定有人會說,這個表里把孩子投入、家長付出、金錢花費的大概情況都考慮進去了,但偏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孩子的天賦。 沒錯,這個是一切的根源,但實際上在規劃路線的時候,用不著提前考慮孩子的天賦。為什么呢?因為天賦不夠,你想選這條路就是走不通,自然就會回頭了。 孩子的天賦不是簡單用一個智商之類的數字去衡量的。理解能力、反應速度、專注程度、忍耐力等等,這些都是天賦中很重要的部分。 普通小學生,想走天神路線,三四年級每天做2-3小時超前進度的奧數,ta能坐得住嗎?坐不住你去想它干嘛。 正如我前面所說,這個結論可能會讓一部分人看完不舒服,甚至會生氣。生氣主要來自于兩個原因: 第一個,把教育終點的那層窗戶紙給捅破了。 本來養兒育女,送孩子讀書是一個開盲盒的過程。只要高考成績還沒出來前一刻,都覺得孩子有無限潛能。 什么開竅啊、逆襲啊、頓悟啊,反正江湖上總有這樣的一些傳言。所以,不管孩子小初的表現如何平凡,總有家長覺得大局未定,優勢在我。 就像一個抽獎游戲,上門珠子扔進去,下面有很多個出口,滾到哪里就是什么出路。中間過程本來是黑箱,落下來之前誰也說不準。 ![]() 我把實話一說,相當于把箱子過程蒙著的布掀開了。定睛一看,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沒往大獎的方向滾過去,這叫不叫人生氣? 當然,有的人能在百家樂連開20盤“大”,自然也就有珠子能夠連續往右滾20次到大獎的位置。只不過我相信的是概率,有人相信的是奇跡。不中聽、不喜歡聽,那就當我沒說。 第二個,看別人的付出,增添了自己的焦慮。 一個小學生,三四年級每周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就十幾二十小時,累不累?肯定累。家長給報課,一年花費好幾萬不說,還得陪讀陪作業,對于普通家庭公不公平?肯定不太公平。 你說我一個家長,不想孩子那么累,不想自己那么苦,行不行?當然可以了。說實話,看到那些牛娃和牛娃爸媽們的付出,我也覺得累,我也做不到。 可是,有的人做不到卻偏偏遷怒于那些做得到的人、遷怒于把差距說出來的人,管這叫做“刻意內卷”、叫做“制造焦慮”,那我也沒辦法,要生氣就生氣吧。 ![]() 不管怎么樣,我把目前數學學習規劃路徑,分成這4條路。每一條路該怎么走,什么時間該做什么、學什么,這里篇幅有限就先不展開了,以后我會另起一篇來詳解講解。 我覺得做家長要做數學學習的規劃,第一件事就是想明白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自己和孩子愿意付出什么。想明白這件事以后,才去琢磨具體什么時候該學什么看什么。 你覺得自己和孩子能走哪條路?留言告訴我,我選人數最多的依次開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