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休閑閱讀,便于初學者理解六經病框架,簡化提煉如下, 一、太陽病 1. 傷寒表實證 辨證:無汗,頭項強痛,惡寒,脈浮緊。 經方:麻黃湯 對藥:桂枝、麻黃 2. 中風表虛證 辨證:自汗,惡風,脈浮緩。 經方:桂枝湯 對藥:芍藥、桂枝 1. 陽明經證 辨證:身大熱,口大渴,汗大出,脈洪大。 經方:白虎湯 對藥:石膏、知母 2. 陽明腑證 辨證:腹脹腹滿,大便燥秘,脈沉實。 經方:承氣湯 對藥:大黃、芒硝 (半表半里證) 辨證:寒熱往來,口苦,咽干,目眩,脈弦。 經方:小柴胡湯 對藥:柴胡、甘草 (氣虛濕盛證) 辨證:腹滿時利,水瀉洞開,苔膩,脈濡。 經方:理中湯 對藥:人參、生干姜 1. 水盛火微證 辨證:神倦欲寐,脈微細,舌胖,面浮,肢腫。 經方:四逆湯 對藥:附子、生干姜 2. 火盛水枯 辨證:神昏譫語,脈細數,舌絳,咽干,肢搐。 經方:黃連阿膠湯 對藥:阿膠、黃連 (寒熱錯雜證) 辨證:熱深厥深,脈虛數,舌紫晦。 經方:烏梅丸 對藥:烏梅、黃連、生干姜 來源|《經方今注》等 編輯|大仰堂主 提醒|本文涉及方藥禁止轉發及其套用,否則后果自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