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王梅,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內科醫師,師從國醫大師張磊,從事中醫藥工作近40余年。 專業特長:精于中醫治未病,擅長中醫體質的調理,通過調體防病;擅長各類結節調理等。 行醫40多年,我發現很多患者長了結節后,都是一拖再拖,最后到了嚴重的地步,才選擇中醫調理。 說實話,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持續做科普的決心。 中醫認,“百病始于氣”,肝氣郁結被視為生病的開始。當肝氣郁結進一步發展,損及脾氣,脾胃運化失司,出現痰凝;或損及心氣,血行不利而出現血瘀時,結節才會固定一處。所以說,結節的形成,大多是氣結為先,痰凝血瘀在后。 明白了這個道理,其實只要在初期,氣還沒轉化成痰、瘀的時候,用些疏肝理氣的藥物,把聚集在一起的氣疏散,氣機通暢,結節就沒了。 ![]()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專門疏肝理氣散結節的經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出自明代醫家張景岳的《景岳全書》。中成藥名字叫柴胡舒肝丸。 組方:柴胡12克、香附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枳殼9克、陳皮12克、川芎9克。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主治:肝氣郁滯,導致的脅肋疼痛,胸悶,情志抑郁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的癥。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調理氣機為主藥; 香附、芍藥:助柴胡和肝解郁; 陳皮、枳殼:行氣導滯; 川芎:理氣活血止痛; 炙甘草:調和諸藥。 但往往臨床遇到的患者情況比較復雜,單用柴胡疏肝散可能就不太對癥了。所以,我常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加減運用,效果更好。 針對脅肋痛甚者:可加郁金、青皮、當歸等藥物,以增強疏肝解郁、活血止痛的功效。 針對肝郁化火者:可加山梔、黃芩、川楝子等藥物,以清瀉肝火。 針對梅核氣:可加半夏、厚樸等藥物,以化痰散結、寬胸下氣。 ![]() 去年有位乳腺結節3級的患者,因胸部脹痛去醫院檢查,查出雙側乳腺結節,左側1.5*1.1cm,右側1.2*1.0cm,經醫生建議切除。不到半年,乳房又開始出現脹痛感,去醫院復查發現左側結節又復發了,達到0.9*0.7cm。最終找到我進行中醫調理。 結合她常感到心情抑郁、胸悶不適,晚上多夢易醒的情況,在柴胡疏肝散基礎上加入牡蠣軟堅散結,浙貝母化痰散結,郁金行氣解郁等。 最后經過三個月左右,中間兩次調方的治療,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去醫復查,顯示結節已經消散。 ![]() 溫馨提示:每個人情況不同,用量也不同,具體到個人時需根據其情況辨證,因而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此方。 ![]() 我是中醫內科王梅教授,在臨床工作近40余年。 如果你有脂肪瘤、肌瘤、結節等問題,都可以和我說說,我來幫你辨證分析,讓我們一起來守護您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