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醫李知行 有什么樣的愿力,就會種下什么樣的種子。 中醫理論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反復發作,經久難愈,入絡入血的特點。 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是中老年患者,因為陽氣虛衰,不能推動津液、血液循行,津液停滯不行化生痰濕,血液淤堵不走則生瘀血。 痰瘀堵在心臟,可出現心梗猝死,停在大腦,可發生腦中風,這就是為什么心腦血管疾病有這么高的致殘、致死率。 心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大主,心臟停止,生命歸于死寂。腦為元神之府,諸髓者,皆屬于腦,主宰生命活動,主司精神活動和感覺運動,大腦梗死,輕則肢體不用,重則意識不清。 年齡越大,越關注自己的氣血是否通暢,不過,現代人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太多,整體氣血也走的不那么的順暢,血液帶著痰濁進入脈道,越走越慢,堵住脈道,使脈管動脈粥樣硬化,脈管越來越狹窄,冠心病、心絞痛、心梗就出現了,所以年輕人猝死的現象現在并不新鮮。 今天介紹的這個中成藥,讓血管中的氣血通暢,叫樂脈顆粒。 樂脈顆粒:丹參、川芎、赤芍、紅花、香附、木香、山楂。 不難發現整個方子都體現了行氣活血的大方針,有句俗話叫“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中醫的歷史長河里,就有這么一位人物,金元四大家里面的名醫張從正,是“攻邪派”的代表。 樂脈顆粒就是這么一個角色,邪去脈自樂。 先說說行氣,這里用了三味藥,木香、川芎、香附。 木香有種獨特的香味,香氣沁人心脾,入心能行滯塞冷氣,氣行則血活。木香入三焦,走氣分,能把三焦的氣理順,《本草綱目》“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 《薛氏醫案》“肝氣通則心氣和,肝氣滯則心氣乏。” 肝氣不通,分氣滯不通和氣郁不通。氣滯與津液相關,使津液不行,生痰生濕。氣郁與血相關,使血行不暢,都會導致瘀血痰濁阻于血脈。 川芎能行氣滯,香附能行氣郁,它兩相配,見于疏肝理氣,活血止痛名方柴胡疏肝散。川芎為血中氣藥,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心腦相通,心臟的供血阻滯也會影響到腦部的氣血流動,出現頭痛、眩暈。川芎能把氣血順利地帶上去頭腦處。香附,李時珍稱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說明它治氣效果特別好。肝氣一旦舒展開來就會事半功倍。 剩下的四味藥都是活血的。 山楂能健脾消食,肥甘厚膩的食物進入身體如果消化不了就會化生痰濕。此外山楂還有化瘀的能力,讓脈管中的瘀血更容易化開。所以治療血脂的中成藥中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瘀血日久容易化熱,丹參、赤芍在化瘀的同時還能涼血,紅花性溫,也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藥。清溫并用,釜底抽薪,凈化脈管中的血液。而丹參素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美譽,舊血一去,新血馬上就來報到,脈管中的血液就給盤活了。 這就是樂脈顆粒,具有行氣活血,化瘀通脈的功效,適用于實證性氣滯血瘀證的問題。癥見胸悶、胸痛,隱隱作痛,心悸,或痛處固定,頭暈時作,反復不愈,頭痛如針刺,遇怒加重,舌質黯或有瘀斑。氣虛血瘀這個藥就不合適了,本來氣虛還去行氣,那自然就會出現疲勞乏力,可配合黃芪顆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