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聯網曾流傳一個笑話: 公司沒有錢維持運轉,員工面臨失業風險。解決現狀的方式是:打工人付錢給公司上班,這樣公司能繼續維持運轉,打工人也不用失業。 聽起來天方夜譚,如今段子照進現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花費好幾萬購買實習機會,并且沒有任何薪水。 求職焦慮鉆入社會的每個毛孔,大學生們在校園時就需要提前為畢業求職做準備,實習成為增加簡歷含金量的重要方式。 行業頭部公司實習崗位有限、學生需求量大,供不應求的現狀滋生了求職中介發展壯大。 求職公司收錢、公司白得勞動力、學生付費給自己買了一個打工機會,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形成了奇妙的閉環。 如今付費內推在社交平臺上已經臭名昭著,但仍有許許多多學生,心甘情愿、源源不斷地將五位數的錢轉到中介賬戶上。 ![]() 經過三個月的拉扯,祝青終于讓求職中介松口,答應退還他85%的報名費。 祝青從大學本科開始就在美國學習,如今是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研一學生,他原本的計劃是留在美國工作,但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美國的谷歌、微軟等互聯網頭部公司裁員、縮招。祝青不得不兼顧國內和國外的求職。 祝青下載了國內常見的求職軟件,將自己的英語簡歷翻譯成中文,花費一個月投遞上百封求職申請,卻沒有收到任何回復。 今年2月的某個深夜,祝青正刷著B站的視頻,發現首頁的視頻推薦欄里有一份求職中介的廣告,圖片是金光閃閃的各大廠logo,仿佛說著“選擇我們,你就能進大廠”。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祝青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和聯系電話。 一小時后,祝青收到了求職中介的好友申請和電話邀約。半小時的通話中,祝青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對方信誓旦旦保證只要報了求職輔導,一定能在祝青要求的五月前找到讓他滿意的實習,并暗示自己擁有大廠內推資源。 內推指通過內部員工推薦,直接把簡歷送到HR的郵箱,有些公司的內推可以免去筆試步驟。部分內推的潛臺詞是直接一步到位,內定名額。 正值美國半夜,中介又言之鑿鑿,“他們太懂我們學生的需求了”,電話結束,祝青立即向中介轉賬19000元。正職的求職輔導費用為29888元。 ![]() 圖片來自于《我,到點下班》 求職中介在各平臺上隨時可見,最常見的推銷方式之一是發帖稱:有免費的內推名額,需要的人在評論留下“dd”。這樣的帖子一旦發出,迫切尋找實習的學生們總會在長長的評論下也留下自己的信息。 通過這種方式篩選出目標客戶的中介們,挨個私信留下評論的用戶,推銷自己的產品。 有些在網上做“揭露付費內推”的賬號同樣是求職中介,一邊通過測評付費內推獲得流量,一邊得到用戶的信任打廣告。 因為自己的朋友在求職中介工作,小忻偶爾也在互聯網發布有關付費內推實情的帖子,曾有粉絲私信她反映了一種新的情況: 學生向大廠投遞簡歷后,收到陌生人添加微信的通知,對方表示在簡歷池里看到學生信息,可以為學生提供內推鏈接幫助投遞和查流程,并推薦實習老師。 有位學生曾收到兩位陌生人的好友申請,一位只能提供簡歷修改、復盤面試的服務,另一位則可以讓學生“一步登天”,提供用金錢就能換取的內推名額。 學生們向大廠投遞的簡歷,但在某個環節,個人信息被大廠內部員工泄露給求職中介。 Juna是位正在準備留學申請的大三會計專業學生。 今年寒假前,她所在的留學中介一直催促她找實習,并每次都在電話里強調:“你這樣的雙非本科,沒有實習經歷,幾乎沒可能申請到好學校。” ![]() Juna的學校 因為實習時間短、雙非本科、大三學生等條件限制,Juna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實習。 留學中介適時為她推薦了付費內推,用四萬元可以換金融頭部公司的一個月線上實習名額。 Juna拒絕了這個價格高昂的名額,卻得知自己學習雅思的機構同樣出售實習機會,線上實習一個月、支持背調,價格為一萬五千元,線下實習則為四萬。 這次,Juna付款了。 ![]() 在面試之前,Juna只用付五千元保證金,面試未通過保證金可以退還,通過則補尾款。 付完保證金后,機構馬上給Juna安排了第三天的快消品牌頭部公司面試。 面試是在電話里進行,一共持續了半小時,面試官詢問的問題和Juna在網上收集到的該公司面試題庫重合,她按照自己提前準備好的答案回答了對方。 面試兩三天后,Juna收到了面試通過的回復,她揣測內推面試只是篩選掉態度不端正的學生。 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中,Juna一直在飛書群里工作。群里除了她,一位是帶教老師,即當時的面試官,一位是求職中介,另一位是給她開實習證明的員工。 在飛書上,Juna顯示的身份始終是個人用戶。 祝青和Juna的情況則不相同,付完款后,中介給他推來另一位實習指導老師。 在第一次和中介咨詢時,祝青將自己的簡歷發給了對方。他原本的簡歷是為申請國外公司準備的,完全不知道國內的簡歷標準是什么,屢屢投遞簡歷失敗后,更加懷疑自己的簡歷存在問題。 中介看到簡歷后,表示“你這個簡歷完全不行,你報名我們的求職中介,我們會給你提供專業的簡歷修改和面試輔導。” 這是吸引祝青的重要條件,但在第一次接受所謂的簡歷輔導時,他就打起了退堂鼓。 ![]() 圖片來自于《我,到點下班》 對方發給他一個表格,讓他填寫個人信息。祝青有了不好的預感:莫非對方就是根據我填寫的資料為我編輯簡歷嗎? 預感成了真,對方傳回來的簡歷和他填寫的信息基本沒區別,除了對方因為篇幅縮減了部分祝青填寫的內容,但原本信息表里的錯別字都一比一地保留下來。 工科生的簡歷通常都在軟件text上制作,學生輸入內容,text會自動排版成標準格式。中介傳回來的簡歷,最下面幾排字被扭曲地擠壓在一起,和前文的行間距明顯不符合。 祝青懷疑對方只是將自己的個人信息粗暴地塞入word簡歷模板,購買該中介服務的學生們,大概共享同一套丑陋的簡歷模板。 除了修改簡歷,中介給他發來一個表格,里面收集了符合祝青需求的崗位,并附以報名鏈接。 當祝青點擊鏈接后,發現跳轉到了不同的求職平臺、或者公司官網,且一大半職位他早已投遞過。 ![]() 國內頭部公司的實習有四道門檻,一次筆試和三次面試,繁瑣、效率低、且每一道門檻都有求職者撲簌簌地被掃入淘汰之海。 祝青報名求職中介后,情況沒有好轉,中介除了每周定期更新在各軟件上搜集到的求職信息外,就是在祝青抱怨沒有進展時,安慰他再等等總有機會。 在面對阿里巴巴的招聘信息時,祝青強烈要求中介履行職責,給自己提供內推鏈接。中介以自己正在聯系關系為由一拖再拖,終于在一周發來鏈接。 點開鏈接,網頁里有一張阿里員工的照片,和他的姓名(名字被星號隱藏),祝青在投遞欄發送了自己的簡歷。 當能力和資歷不如祝青的朋友收到筆試題后,祝青感到被中介耍了的憤怒。滿足基本條件就進入筆試關卡,既然通過正常途徑投遞簡歷的朋友能到達第一關,那祝青也應該是合格的。 祝青發現自己根本沒法確定中介從什么途徑取得了內推鏈接,或許只是復制粘貼了社交平臺上某位陌生人廣而告之的網頁,祝青投遞的簡歷不要談是否被陌生人內推,連是否放入簡歷池也是未知的。 “我不知道實習內推對別人是否有幫助,但對我不僅沒幫助,甚至副作用。”這件事之后,祝青下定決心要結束中介服務,并且要求對方退款。 ![]() 和小忻的聊天記錄 不同于祝青,Juna一個月的線上實習很快“順利”展開。 帶教老師每周一會給她發布任務,前兩周提出的問題是本公司的品牌組合策略、市場覆蓋度和國際化擴張階段,后兩周是基于公司發展的現狀情況,進行研究。 老師每周安排三個問題,讓Juna周末形成報告發給他。 Juna周一到周六幾乎沒有做任何和實習相關的事情,周日則花費一整天完成研究任務。周一上午,老師收到Juna的報告,在上午時給她反饋,再布置下一周的任務。 老師回饋時,態度總是很親切,“不像是對待實習生,更像老師對待學生”,他會先夸贊Juna完成得好的部分,再委婉指出問題。 ![]() 圖片來自于《二十不惑》 一份研究報告長達萬字,老師沒有逐句修改,只是指出部分明顯的問題,比如讓Juna加上數據來源,或者教導她如何形成一份符合行業規則的ppt。有時老師的指導模棱兩可,比如讓Juna更有靈活性地完成報告,juna聽后也不知道如何改起。 除了最開始面試是通過電話溝通,Juna之后和老師的所有聯系都是在飛書線上完成。 一個月的實習結束,群里的另一位員工,很快給她傳來一份蓋章的實習證明。 ![]() 林偉進入金融行業已經七八年,他曾有頭部、頸部的投行工作經歷,目前擔當某投行項目負責人。 他觀察總結了付費內推的四種模式: 一種為小黑工。金融機構工作量增加,但實習名額有限,有些團隊無法通過公司人事為自己招實習生,只能以團隊名義招聘。學生因為學校背景、實習經驗欠缺的限制無法競爭正式的核心崗位,只能選擇小黑工實習。 對于學生來講,這類小黑工和正式實習體驗感差別不大。 另一種為遠程實習。公司官網很少明確發布過遠程實習計劃,大概率仍是團隊或私人招聘。遠程實習不可能有實習證明,如果開出了證明,需要注意蓋章真假。如果是跟隨帶教老師做事,性質其實算付費培訓。 還有種方式是通過人事的VIP內推。一些部門基于業務需要、或維持人脈,會為客戶、領導家的孩子解決實習問題。這類內推屬于特事特辦,需要部門和業務領導專項審批。求職中介難以獲得這類高門檻的內推途徑。 最嚴重的是蓋假章。有些中介膽大包天,學生稀里糊涂線上實習了一兩個月,拿到實習證明,但隔著網線對面坐著的是何等牛鬼蛇神、是否真是公司員工,也不得而知。 ![]() 圖片來自于《集體降職》 林偉能理解金融學生一窩蜂去尋找付費實習的原因。 投行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收入減少百分之八十,其他領域雖然沒有這么夸張,但收入也都在縮水,他所在的公司今年幾乎沒有放出校招名額。 又因為公司對自身名譽的管控越來越嚴格,頭部公司們也大大減少實習崗位名額。 除了實習縮招,實習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 章以其2015年畢業,以雙非本科、西南財經研究生的身份進入頸部證券公司,如今,他們公司留任的最低條件升級為本碩均為985。 林偉表示,頭部公司初篩簡歷時,硬背景最低也是兩財一貿(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大一、大二的學生過于青澀,大三大四的學生則需要準備考研或者留學申請,沒有能力或時間實習。 而金融行業頭部公司校招的方式多為在畢業前一年就招聘暑期實習,通過暑期實習判斷是否留任。學生們如果要通過暑期實習面試,又得保證自己之前就有實習經歷。 這樣的錯位導致求職中介市場龐大,部分學生只能另辟蹊徑找實習。小忻透露尋找求職中介的學生多為金融、會計、咨詢、市場專業,除了他們實習需求大,還因為“金融專業的學生家里也普遍有錢”。 ![]() 圖片來自于《我,到點下班》 現實情況焦灼,求職中介也沒少在學生中間制造焦慮。楊一虎回憶自己交錢給中介找實習的很大原因是,中介反復強調其他人的清北背景,制造自己學歷不夠的焦慮,讓學生在壓力之下報名中介。 然而,中介提供的實習工作參差不齊,大部分都含金量偏低,況且,中介能否真的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也尚且未知。 ![]() Juna今年暑假找實習時,寒假付費實習的經歷很快在面試中被看穿。面試官詢問Juna在什么部門實習、部門人數、如何開展實習,這些細節問題Juna都不了解,最后承認自己購買的線上付費實習。 林偉指出簡歷很容易暴露問題:學生學校背景與年齡偏與公司條件不匹配、實習數量過多、實習內容高度模式化或者過于簡單、對實現工作的描述不符合業務內容。 發現端倪后,只需要在面試時詢問學生公司部門、實習過程的基本情況,很快就能判斷出實習經歷是否是學生花錢買來的。 針對這類特殊實習,林偉認為簡歷還是需要保持真實性,但對他個人而言,更看重的是個人素質和能力,學生面對即使是購買來的實習時,如果能主動學習、了解業務,同樣能加分。 一份合格的、會在簡歷池被撈出來的簡歷,首先需要滿足學校背景過關,其次只需要兩三份實習,或者不錯的學校項目,便足夠。實習份數過多,林偉表示公司方又得考慮學生的穩定性和實習動機。 “學生也不用盲目追求頭部公司,對實習而言,大小公司接觸的業務內容是相同的,區別只是頭部公司項目更大。” “很多學生不知道公司的想法,仍然在盲目地大量刷簡歷。” ![]() 圖片來自于《我,到點下班》 五月中旬,祝青決定強硬要求中介退款。中介采用迂回戰術,表示祝青可以參加群面培訓,或者凍結金額,等以后找實習時重新享用他們的服務,這都被祝青拒絕。 在祝青后面的了解中,其他人向他透露,所謂的群面培訓,已經變成報名該中介的學生們的吐槽大會。 祝青發現在合同里,中介只表面了自己的職責是“提供求職輔導”,并未將口頭承諾的“內推”、“一定幫你找到實習”轉成文字,所以求助非法律機構最多只能讓中介補發發票。 他的律師朋友表示這是教育機構常見的圈套:合同結尾寫著,如果對該合同有異議,只能向仲裁機構提出仲裁要求,不能向法院提出訴訟。 向法院提出訴訟,成本在千元之內,但仲裁需要一萬七千萬的處理費用,大部分的學生即使對中介不滿,也對高昂的仲裁費用望而卻步。 祝青相信并非只有自己一個人對這家中介公司不滿,在各平臺搜索這家公司評價時,發現幾乎沒有任何結果,“這家公司的輿論管控比它的本來工作好太多了。” 小忻表示這些求職中介如“雨后春筍”般涌出來,造假0成本,一位學生要價可以達到1到2萬元,完全是天價行業。 ![]() 圖片來自于《我,到點下班》 因為迫切想讓中介公司受到處罰,祝青仍然選擇走仲裁這條途徑。 報名一個月后,祝青未收到開庭信息,但他即將再次前往美國完成學業,只好選擇在各社交平臺上披露中介現狀。當然在打中介名稱時部分詞語選擇用表情符號代替,否則會被限流。 不少網友私信祝青分享自己的被騙經歷,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女孩,向求職中介公司轉賬了兩萬美元。該中介公司在中國運營,卻要求女孩將費用轉給美國分公司,正因如此,她現在追回錢款困難更大。 盡管社交平臺上深扒付費內推邏輯的帖子數不勝數,但仍然有很多學生在“別碰付費實習!從頭到和你理一下原因”的帖子問博主: “有合適的中介推薦嗎?” *祝青、Juna、小忻、林偉、章以其為化名。封面圖來自于《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頭圖來自于《集體降職》,圖片除標注外,由受訪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