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醫 黃昶 我第一次見小中醫是在他爺爺的鋪子里。 我辭了工作,搭車回到老家的小鎮子上。還未把凳子坐熱,母親就遣我去老中醫的鋪頭撿藥。藥是我爸慣喝的那一例,他咳嗽已有段時間,除了他自己,全家人都知道是癌。 一進門就看到小中醫了,他站在朝街心開放的柜臺前,吃力地舂打著擂缽,使的是一把拳頭大的銅臼杵。身后掛一扇壘到天花板的柜墻,其中填滿寫有藥材名字的抽屜,有幾個拉開了忘記推回,迎上窗欞折下的一束光,可洞見塵粉整團整團地往下落。他見客來也不抬頭,仍是搗藥。 我走至離柜臺兩步遠處,問他老中醫的去向。他抬頭看我一眼,說幾日前過了,現在是他來當掌柜。我又問知不知道老中醫仍在時給我爸開些什么藥,想了想又補上一句,我爸是萬福路上賣水泡豆腐的,豆腐李。 小中醫聽罷,先不點頭,彎下腰去從賬桌下拾出一大把單子,扶正眼鏡來一張張地看翻找了十來張后才“唔”地應了一聲,問我爸得的是不是鼻咽炎。 我想了一會兒,告訴他,是也不是。他沒有理會我的啞謎,轉身到后面柜墻中抓出幾把藥材來,嘴里不住念叨:生地四錢、牡丹皮三錢、旱蓮草、石斛、蟬蛻、薄荷、桑葉、綠萼梅、甘草… 抓到一半,似乎忘記后面是哪一味,又將藥方從頭到尾背過,背到一半時,竟連藥方也忘了:旱蓮草、石斛、嬋蛻、薄荷……薄荷…… 后面是桑葉。我瞟了一眼桌上的單子。 是……是,桑葉、綠萼梅、甘草……他嘴里將藥方續上,兩手在數個抽屜柜中間騰挪推拉了好一會兒,總歸是撿齊了。 我伸手接過,詢完價錢之后取出手機來想要付款,四處都不見收款的二維碼。他向我指明柜臺上用透明膠布貼好的字條:只收現金。 這讓我犯難,渾身上下翻找,死活掏不出一張紙幣來。他見我難堪,開口說,老頭的規矩,沒辦法……藥你先拿回去吧,之后過路順便給上就行。 回到家里,煎上藥,我媽陪著我在廚房里看火。我想到藥店里發生的事,打聽了一些小中醫的事。她說,這小孩懂事是懂事,可惜沒有靈氣,想來是出生那天凍壞了。小中醫讀書賣力,但就是讀不好,老中醫想要他學醫,他就報了個醫科大學,讀西醫,讀了兩年實在讀不下去了,就回家跟老中醫溫習他祖上的老本行,據說也一直沒學明白,中間換過兩次工作,都是半桶水。 回憶起他抓藥時的窘態,似乎和我媽說的不差,只是看他舂藥,又有著幾分認真的熱誠在里面,這二者一交錯,就勾勒出小中醫的痛來了。我替他可惜,再想到自己,恐怕還更要不如的:他好歹正在繼承家業,我爸的豆腐攤只怕他自己要帶到地下去了。印象里我爸跟我提過兩次豆腐的事,聽來和說來都像是玩笑。他說,等我這代完了,咱家這手藝肯定就要失傳了,附近起碼三個鎮里里外外再吃不到用石膏點鹵的老豆腐了。有一次又說,兒子,我辛辛苦苦一輩子供你讀大學,就別想著我這豆腐攤了,沒勁,既然去了外面,總得給我混出個像樣點的名堂來才好。 這件事越想就越是頭痛,正好火芽連著抖了三下,我媽掀開蓋子,說藥已經煎好了。 自我爸得病以來,我媽細心了不少。無論哪一份藥,沒有不先過她的嘴的,這次也是,她舉碗到嘴邊呷了一小口,說味道有些不對。 我問她哪里不對,她說較老中醫開的更酸一些。她追問,我便說反正只是一些利咽的藥真要不同也不會有大問題。她想了想,將碗取過,拿到洗碗池處倒掉了。過了一會兒,她說以后得換一家中醫鋪頭撿藥。 傍晚,我取了錢出門去中藥鋪。走到鋪頭前,卷閘門拉到一半。想著他應該是去吃晚飯就在門口抽煙等他。幾分鐘后,他回來了。 我取出煙盒來要給他分煙,他擺擺手說不會抽,只是又直直盯著我擒到身側的香煙看。我有些不解,又難以開口問他,好在是他先說話。 你那個煙灰能給我不? 什么? 煙灰,我取一些來做藥。 煙灰也能做藥? 能的,煙灰也是草木灰……我試過許多次,效果似乎還更好些。 我夸他很有創新精神。他說不算創造,什么破爛都可以往肚子里面放,這是我們最為偉大的包容精神。說完又背了一段晦澀的古文: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 問是什么意思,他告訴我,無論什么東西,總歸有點用,到了有用的地方,就該有用,這是中醫里的學問。 我覺得有點繞,便不再接他的話,從口袋里掏出藥錢來遞給他。他走進柜臺里,抓出一大把紙幣來給我找錢。等了半分鐘,他將藥錢遞還給我,說找不開。我想了想,說先放你那吧,反正以后也要來抓藥,就當預付。他臉上顯出喜色,但仍要將錢還我。 為什么?我不懂。 其實來找我開過藥的人,很少有再來的。他伸手撓撓頭發,我怕叔叔哪天覺得藥不管用了,錢壓在這里,你們不好意思要回去。 我不敢跟他說他的藥甚至沒能到病人嘴里,只得哄騙他,說我爸喝了,說喉嚨舒服多了讓我多給他抓一些回去。 他臉上又顯現出新一層的喜色來,說下一劑要給叔叔用些好的藥材,白天的那份用的都是劣質舊貨,沒想到還能這么有效。他急急忙忙往后面抽屜里取藥,接著說,很多人都覺得中醫無用,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下去。 我對他多了些理解,又認同他的不被認同,問他,那你自己覺得有用嗎? 他的手僵了一會兒,最后竟停下來,將手扶在頭上沉思。 等哪天我想好了再告訴你……但我覺得……總歸有點用。 幾天后,我爸去世了。在葬禮上,我最后一次見到小中醫。他說,有些事物總歸會被淘汰掉,但是淘汰掉的東西不一定就沒有用。所有的東西都會是有用的,總會找到那個需要它的地方發揮出作用來。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于“煙灰做藥”的對話,不僅豐富了主人公的形象,還引發了小中醫對有用和無用的看法。 B.歸鄉的我和留守的小中醫境遇類似,因這在交流中對他的處境和醫術有著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C.小中醫先后兩次“臉上顯出喜色”,前者是源自我對他醫術的信任,后者是源自我對他的同情。 D.文中敘寫我與小中醫的三次見面,故事表面重復,實際上詳略得當,逐步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7.關于文中開頭寫小中醫為“我”父親撿藥這個情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中醫念叨藥名、重新背藥方、忘藥方等各種行為,說明他是個醫術平平、略顯笨拙的人。 B.“掛一扇壘到天花板的柜墻”“一大把單子”等細節,彰顯出老家這個中藥鋪曾經生意興隆。 C.“只收現金”這一規矩,表明小中醫對祖制的傳承,也暗示出意識的保守和經營狀況的窘迫。 D.小說從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講述為父親治病的經歷和小中醫的形象,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 8.這篇小說多處使用了伏筆,請從文本中舉出兩例,并簡要說明這種手法的好處。 9.有人認為文中插敘的“我”的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故事應該刪去,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表明你的看法并闡述理由。 6.C 7.A 8.①如“全家人都知道是癌”,為后文“找藥方”“葬禮”等情節埋下伏筆;媽媽介紹小中醫“沒有靈氣,讀不好書”,為下文小中醫說“很少有再來找他”“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等情節埋下伏筆。②伏筆的設置,使小說結構緊湊,情節發展合理:也有助于塑造人物,增強小說的吸引力。 9.參考一:不能刪。①情節上,故事發展更合邏輯。與上文“辭職回鄉”和下文“我理解小中醫”等情節相勾連,讓整個情節順暢自然。②主題上,小說主旨更為凸顯。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矛盾心理,與小中醫的故事相互印證,突顯了傳統技藝堅守與變革的主題。③效果上,豐富了小說的內容,避免了平鋪直敘,能增加閱讀趣味。 參考二:可以刪。①情節結構上,小說以找小中醫撿藥為主線,插入的情節與主要情節關聯不大,刪除去后緊扣標題,情節更圓合緊湊。②人物形象上,小說主要表現小中醫的形象,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故事對小說主要人物的形象表現作用不大。③主題上,刪去后更能集中表現小中醫的技藝傳承及尷尬現狀,主題集中鮮明突出,引人思考。 【整體分析】 這篇小說通過“我”與小中醫的三次見面,描繪了一個小鎮中醫的形象。小中醫雖醫術平平,但對祖業有著執著的熱情。小說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話,展現了小中醫的窘態與熱誠,反映了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中的尷尬處境。插敘的“我”父親的故事,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揭示了傳承與變遷的矛盾。小說語言樸實,情感真摯,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 6.C.“后者是源自我對他的同情”說法有誤。第二次應是“認可”,不是“同情”,“同情”不會使他露出喜色。 7.A.“小中醫念叨藥名……說明他是個醫術平平、略顯笨拙的人”說法有誤。念叨藥名可能是許多尋常人也會有的行為,看不出他的醫術水平。 8.文章一開頭就說明“藥是我爸慣喝的那一例,他咳嗽已有段時間,除了他自己,全家人都知道是癌”。這既說明我們都有意瞞著爸爸,不讓他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因此才有后文抓藥情節中小中醫找藥方,“問我爸得的是不是鼻咽炎。我想了一會兒,告訴他,是也不是”的情節。而且,癌癥說明爸爸已病入膏肓,而這也讓文末“幾天后,我爸去世了。在葬禮上,我最后一次見到小中醫”的情節變得合理。 文中,當提到小中醫時,媽媽的評價是“懂事是懂事,可惜沒有靈氣”“讀書賣力,但就是讀不好”“都是半桶水”,可以想見許多像媽媽一樣的鄉親們,對于小中醫的醫術并不認可。如此,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后文小中醫說“很少有再來找他”“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等情節。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伏筆的設置,使小說結構緊湊,也讓“我”找小中醫開藥、還錢等情節發展合理;此外,經過一系列的伏筆,小中醫的形象也更為飽滿,增強了小說的吸引力。 9.不能刪。 ①文章一開頭說“我辭了工作,搭車回到老家的小鎮子上”,這說明此時辭職的“我”重新面臨擇業的選擇。在這種情境下,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故事也就合情合理了。而對“我”來說,繼承家業也就是繼承了祖祖輩輩以之為業的傳統,這與小中醫繼承老中醫衣缽,回歸中醫傳統的處境相似。因此,這部分內容,能夠與上文“辭職回鄉”和下文“我理解小中醫”等情節相勾連,讓整個情節順暢自然。 ②從文章主題來說,文末小中醫有關“有用”與“無用”的話,其實是對全文主題的點睛。在學西醫與繼承中醫之間,小中醫選擇了回歸并堅守傳統,而對“我”來說,是否要繼承父親衣缽,把祖傳的石膏點鹵的老豆腐傳承下去的思想矛盾,也是對于傳統技藝堅守與變革的文章主題的凸顯。 ③從表達效果上,在敘述父親生病、找小中醫抓藥給予他交流的情節之外,又添加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故事,能夠豐富小說內容,也讓文章產生波瀾,避免了平鋪直敘,增加閱讀趣味。 可以刪。①情節上,文章講述為父親治病的經歷,敘寫我與小中醫的三次見面,插敘“我”的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故事與主要情節關聯不大,刪去不影響故事情節的完整和緊湊。 ②人物上,小說主人公是小中醫,插敘部分與主要人物關系不大,刪掉,不影響小中醫的形象。 ③主題上,小說主要表現小中醫的技藝傳承及尷尬現狀,插敘部分是“我”的父親讓我繼承家業的故事,刪掉更能突出主題,引發讀者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