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瑞銀Sky Han等發布研報《中國鋰價見底》稱,據內部消息,寧德時代已在9月10日決定暫停其在江西的鋰云母業務。 消息傳出后,不僅碳酸鋰期貨現貨雙雙大漲,動力電池概念百余只個股飄紅。其中,聯創股份、德福科技、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漲停,南都電源、力王股份、天賜材料等紛紛大漲。 電池產業格局生變 據報道,該礦為寧德時代重要鋰源,其下礦區資源儲量高達96025萬噸,伴生鋰金屬氧化物量約266萬噸,平均氧化鋰品位更是達到了0.27%,折合碳酸鋰當量約657萬噸,是宜春地區最大的鋰云母礦之一。該礦的一期項目已于今年年中順利達產,年產碳酸鋰能力達到約4.2萬噸,對寧德時代乃至整個鋰市場的供應穩定起到了關鍵作用。而此次停產決定或將對電池行業的供需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長期新能源需求仍維持每年15%—20%同比增長,其中儲能鋰電需求快速增長,對碳酸鋰需求當前起主要承托作用。高成本礦山開始陸續減產,伴隨價格進一步下跌甚至或將停產。下游行業高景氣持續背景下,碳酸鋰價格有望于2026年—2027年迎來上行周期,鋰板塊通常先于商品價格6—9個月啟動上漲。 中銀證券則在7月發布一篇電力設備行業的研究報告指出,對于電池技術要求的不斷提升需要固態電池。液態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電池技術,但該技術在能量密度提升和安全性能改進等方面仍存在難題。 相比之下,固態電池技術能夠通過材料體系改進等方法提升電池能量密度,且能夠實現電池的本征安全,契合新能源汽車對于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趨勢,是未來鋰離子電池升級的重要技術方向。 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9.2萬輛和11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6%和30%,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8%。 時至今日,已有上汽、廣汽等汽車集團宣布了固態電池的研發或產業化進度。政府和企業的助推有望促進固態電池產業化盡快落地。海外方面,日本,美國,歐洲等地政府也先后提出了固態電池的發展路線,促進固態電池發展。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固態電池出貨量2025年有望超過11GWh,2030年有望達到600GWh以上,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多只概念股受追捧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在A股148只固態電池概念股中。從地域分布看,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上海市5地聚集了較多的上市公司。其中,廣東省以39家的數量遙遙領先。 南都電源是全球儲能領域的領先者,具備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技術的量產能力。公司自2017年開展固態電池的研制工作,并于2020年承擔浙江省固態電池重點研發計劃,目前固態電池產品已通過熱箱、短路等安全項測試,各項指標順利完成,將于今年四季度完成項目驗收。 據介紹,南都電源固態電池技術采用耐枝晶復合固態電解質膜改善界面粒子傳輸,結合電極內部固態電解質構筑的導鋰網絡,電解液占比降低30%,循環壽命達2000次,能量密度超80%,主要應用于350Wh/kg高比能電池和690Ah大容量儲能電池。 德福科技今日觸及漲停板。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高性能電解銅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針對固態電池的發展路徑,公司開發了多孔銅箔和雙面毛銅箔兩種適合金屬鋰負極的集流體解決方案。此外,公司還致力于推動全固態電池相關材料的研發,目標是探索新的負極材料替代方案,以達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穩定性。 今年上半年,德福科技已向下游三十余家電芯客戶小批量供貨或送樣,共計發出 10 余噸并 7000 平米、超過 800 張不同規格產品跟蹤半固態和固態電池的量產實驗反饋,其中包括多家行業知名動力電池、消費類電池和固態電池科技企業。 9月以來,欣旺達已獲得超10家機構調研。欣旺達在調研活動中表示,公司儲能電芯開始量產,2024年上半年儲能電芯出貨0.98Gwh,為動力電池類業務營收帶來一定增長。目前公司第一代半固態電池已經完成開發,第二代半固態電池能量的電芯樣品已經開始中試試驗,第三代聚合物復合全固態電池已完成實驗室驗證,預計2025年完成產品開發。第四代全固態電池還在開發中,預計2027年完成實驗室樣品制作。 聯創股份主營業務含氟新材料和聚氨酯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與中山大學合作研發固態電解質項目,技術路線已基本確定,計劃于2024年下半年安排中試,顯示出其在固態電池領域的研發實力和未來潛力。 隨著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應用的擴大,這些公司有望在新能源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投資者應密切關注這些公司的技術進展和市場動態,把握投資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