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需要地圖,人生需要方向。 既然從事了商業,就要研究未來的商業模式是怎么發展的,方向在哪里,今天我斗膽給大家說說,我自己判斷研究出來的未來3-5的商業模式。當然,主觀臆斷,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先說說以前的商業模式 1、經銷商時代(90年代-2003年) 以前的商業模式是工廠生產出產品來,然后交給省級代理商,交給市級代理,縣級代理,然后到店里,或者直接由某級代理直接送到超市或者百貨店里。 2、電商時代(2004-2024) 從2003年開始,淘寶發力,線上銷售開始了征程,后來京東、拼多多,緊跟而上,接著,各個娛樂平臺,如抖音、快手、小紅書,視頻號等,也都在電商領域開始發力。現在除了大宗商品,個人零用品領域線上銷售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一半以上,而且還有著越來越大的趨勢。 未來3-5年的商業模式 聚合平臺時代(2024以后) 社會高速發展,消費方面,人們消費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單純滿足于同質化的產品,同時,由于產能提升,國內市場上的產品供大于求。生產方面,由于工廠的智能化改造,工廠生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開始進行柔性生產了。 因為規模的限制,很少有工廠有能力把全國各地分散又小眾的需求匯集起來,平臺的聚合作用變得相當的重要 在平臺的幫助下,可以有效地集合全國各地的零散消費。然后匯聚成真實的訂單。訂單給了工廠,工廠就可以實現按單生產。可以說是雙贏的事情。 自媒體的商業模式 那么接下來問題又來了,平臺本身也不能生產內容,不能吸引來客戶,怎么辦呢,只能創立各個機制,幫助優秀的內容創作者來供應內容,因為只有源源不斷地好內容,才能源源不斷的吸引客戶平臺上來。只有海量的數據里面,才能篩出來一小部分的實際的購物需求。 所以在以后的模式,一定是平臺居中間,一邊是可以生產的工廠,一邊是大量的內容創作者和內容消費者,這里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是存在重疊的,因為你可能是生產短劇的,但是你可能會從別人那里買食品。你可能是生產食品內容的,你可能會去買本書。 這個就是以后的商業環境,平臺居于中心的中轉位置,一邊是可以供應產品的廠家,一邊是內容創作者和消費者一體的客戶。 很多人覺得現在錢越來越難賺,其實不是賺錢越來越難,而是中國經濟正在完成一場大升級! 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社會不再需要那么多生意人了! 傳統的生意人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讓產品快速地流通,因為他們充當了從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作用,然而但是他們并沒有給產品提升附加值,這個僅存的價值正在被互聯網完全取代,尤其是隨著AI/5G/人工智能的到來,未來商品可以實現無障礙流通。 傳統生意人正在被時代淘汰,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 改革開放讓所有人都成了生意人,放眼望去,現在遍地是老板,遍地都是小商小販,而互聯網的發展不僅能使商品各歸其位,同樣也可以讓眾人歸位,農民還是農民,工人還是工人,知識分子還是知識分子。 當生意人大量消失的時候,各種新個體將紛紛崛起,這些個體包括有文化的農民,有匠心的工人,知識分子,設計師,醫生,律師,作家等等。 這些人才將迎來大發展的機會。 你會是這些人其中的一個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