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體檢,還是生病去醫院,通常都免不了要做一項檢查——血常規,其主要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20余個項目。 別看它只是一個常見的基礎檢查,卻能在不經意間透露出身體的微妙變化,甚至是癌癥的蛛絲馬跡。 那么,哪些項目異??赡芘c癌癥相關呢? 事實上,如果血常規指標只有輕微升高或降低,通常不必過于焦慮。但如果出現明顯異常,就要提高警惕了。 白細胞異常升高或降低 都不能大意 白細胞就像人體的“衛士”,是幫助人體免于感染、癌癥等疾病的主要角色。一般情況下,人體內白細胞總數是相對穩定的,成人白細胞計數參考值在(4.0~10.0)×109/L之間。當其明顯升高或降低時,可能提示癌癥“敲門”。 白細胞明顯升高,常見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此時白細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不僅無法有效抵御感染,反而可能攻擊正常細胞,導致病情惡化。 某些實體瘤(如:肝癌、肺癌)晚期,癌細胞侵害人體正常組織,誘發感染、炎癥等問題,白細胞數量也會明顯升高。 白細胞降低不直接指向癌癥,但長期白細胞減少可能意味著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增加了感染及癌癥風險。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低 可能是“癌性貧血” 紅細胞是運輸氧氣的細胞,并且主要是依靠其中的血紅蛋白。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參考值為(3.8~5.1)x1012/L;血紅蛋白參考值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如果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往往提示貧血,而很多惡性腫瘤的一大癥狀就是貧血,比如:
【小貼士】心悸、頭暈、食欲下降,以及臉色、口唇或指甲蒼白等都可能提示貧血,建議及時關注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水平。 紅細胞沉降率升高 也可能提示癌癥來襲 紅細胞沉降率,也叫血沉,是指紅細胞在一定時間內下沉的速度。正常情況下,男性血沉參考值為0~15mm/h,女性血沉為0~20mm/h。 如果紅細胞沉降率升高,可能提示機體存在炎癥、感染等情況,比如:結核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等; 也可能與癌癥相關,像肺癌、胃癌、結直腸癌、淋巴瘤、骨髓瘤等惡性腫瘤,都可能導致紅細胞沉降率升高。 血小板異常增多或減少 多種癌癥風險高 血小板在人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凝血止血、傷口愈合、炎癥反應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 正常情況下,血小板數量應該給在(100~300)×109/L之間,如果升高或降低,都可能與癌癥相關。 JAMA Netw Open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血小板計數很高的人,患某些癌癥的風險明顯增加,包括結腸癌、肺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腎癌等。 不僅如此,2021年刊登在《英國全科醫學雜志》上的研究也揭開了血小板計數和癌癥發病風險之間的關系。 研究認為:60歲以上男性血小板計數處于高正常范圍(326~400)×109/L可能是惡性腫瘤發生的潛在征兆。 而且當血小板升高的時候,肺癌和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會明顯增加——肺癌發病風險將升高470%,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將升高390%!超過60歲的人,風險更高! 此外,血小板增多還常見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雖然沒有直接指向癌癥,但這類疾病有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的風險。 血小板減少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也可能與肝臟疾病甚至肝癌相關。 這是因為肝臟產生的一些激素和細胞因子可以刺激骨髓產生更多的血小板,如果肝硬化、肝癌等導致肝功能受損,就可以出現血小板減少。 【注意】即使血常規檢查有明顯異常,也只是提醒我們要有所警惕,未必就是癌癥來襲,具體還要由醫生分析并進一步檢查。 血常規檢查前后 做好這幾點很重要 血常規檢查雖然常見,但很多朋友不清楚其中的一些細節,最終可能影響結果,或導致抽血部位大片淤青等。 那么,抽血檢查都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檢查前3天飲食宜清淡,不要吃太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飲酒;檢查前1天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 通常,血常規檢查不需要空腹,但考慮到很多朋友同時還會做血液生化檢查(如:血糖血脂、肝腎功能檢查等),所以仍建議檢查前一天20點后禁水禁食(有用藥需求的建議提前咨詢醫生),以保證次日檢查前空腹8~10小時。 采血時間最好在上午7:30~10:00之間,采血前宜休息至少5分鐘。 采血時放松情緒,害怕的朋友避免盯著針頭看,以免因為恐懼造成血管收縮,增加采血的難度。 采血后應在針口處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具體看個人凝血情況。注意不要按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