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孔子  外交顯威》

     周槐樹圖書館 2024-09-20 發布于遼寧

    臨危不亂掌時局  與理力爭顯神威

    話說,孔子在子路的阻攔下,沒有應召去公山不狃的費邑去任職,平定“陽虎之亂”、擊退公山不狃之后,得到了“三桓”與定公的常識,并得到晉升。

    《孔子世家》記載說:“其后,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

    定公決定讓孔子擔任中都的一把手。中都:是魯國的一個城邑,現在的山東省汶上縣。還有的說中都就是中等的城市,或許應該就是當時魯國都城曲阜附近的一個中等城邑吧,相當現在的省會周圍的一個城市,地理位置應該相當重要。孔子在這兒干的不錯,用了一年的時間,廣施仁政,用心治理,中都形勢一片大好。周圍的各個城邑都效仿他的施政理念。定公一看,孔子真的是個人才,提拔孔子當司空。司空是周制時的官名,一說是相當于現在的城鄉建設部部長,主管水利工程建設等相關事宜;一說相當于現在的教育部長,主管祭祀禮儀,也就是主管文化、教育、宣傳等方面的工作。到了陏朝時期,這一官職已達一品級官員。而后,又由司空晉升為大司寇。司寇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部長,主管著國家的司法事宜。這個時間大體上應該是定公七年到定公九年或十年的事。孔子是一年晉升一次,可算是官運亨通。因此就有了“孔子攝相事”的記載。再后來就有了“墮三都”的計劃。所以,孔子當官應該是從中都宰起,以前的都是小職員,不算什么官,到擔任中都宰,這才算孔子入仕了。這個時候的孔子四十七八歲,到孔子五十的時候指揮了討伐陽虎的戰役。五十二歲的時候與齊國外交立盟,并在孔子的威攝下,齊國歸還了鄆、汶陽、龜陰三個城邑。

    《孔子家語》更詳細地記載了孔子任職后的政績。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涂(途之通假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

    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魯國,何如?”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別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所。先時,季氏葬昭公于墓道之南,孔子溝而合諸墓焉。謂季桓子曰:“貶君以彰己罪,非禮也。今合之,所以掩夫子之不臣。”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法而不用,無奸民。

    孔子剛做官時,擔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紀的長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據水平的大小承擔不同的任務,男女走路各走一邊,在道路上遺失的東西沒人拾取據為己有,器物不求浮華雕飾,都是真材實料,沒有虛假。死人裝殮,棺木厚四寸,槨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墳,不在墓地周圍種植松柏。這樣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諸侯國都紛紛效法。

    這里說的非常的具體。首先解決了人的生與死的問題,你想想,在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非常的困難,特別是最低層的百姓,生計都非常的困難,能保證吃得上飯,穿得上衣就非常不簡單了。再就是死后的一系列的葬俗禮儀,孔子也是依據百姓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安葬的規范。所以,即使是孔子最好的學生顏淵死了,孔子也是希望能簡化程序,節儉辦理。

    《論語·先進第十一》記載了顏淵死后有關對顏淵如何安葬的事。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在這里圍繞顏淵的死(顏淵:公元前521年~前490年或前481年,小孔子三十歲,此時的孔子要么61歲要么70歲,但從后面的表述來說,應該是70歲,孔子的兒子伯鯉是在公元前483年去世的,這個時候孔子是68歲。所以,有些資料記載顏淵死于公元前的490年是不對的,這個與《論語》中孔子的表達不符。而且孔子61歲還在周游列國)表達孔子對于葬禮的規范與要求。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也是孔子的學生)請求孔子賣掉車輛,用賣車輛的錢幫助顏淵做槨,也就是棺材外面加一層棺材,叫槨。孔子說,不管是有才能沒有才能,也都是自己的兒子。我的兒子伯鯉死了,只有內棺,沒有外棺(槨)。我不能賣掉車輛步行來替他做槨。因為,我也曾做過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孔子認為自己的兒子死了,只做內棺,沒有外棺即槨。都是兒子,我不能把車輛賣了替顏淵做槨。而且,我曾做過大夫,步行也不合禮啊。其實,孔子不為顏淵做槨還有一個理由,《論語》此處沒有說明。因為在孔子看來,顏淵屬非正常死亡,四十來歲就去世了,對于這樣的情況是不能按正常的葬禮來安葬的,有內棺即可。顏淵的死對孔子來說是極為傷心和痛苦的。所以孔子面對顏淵的死說:“唉啊!這是上天要我的命啊,上天要我的命啊!”而且哭得非常的傷心。跟隨孔子的人說:“老師啊,您哭的太傷心了!”孔子說:“真的是太傷心了嗎?我不為這樣的人傷心,還為什么人傷心呢?”孔子內心里深愛著學生顏淵,但孔子所要遵循的禮,是不能因為傷心而改變的。所以,孔子對顏淵父親提出的賣車輛為其做槨的想法表示否定。直到后來,孔子的學生們打算厚葬顏淵,孔子還是表示:“不可以。”最好是依據禮來從簡辦理,畢竟是早逝,用不著這樣的大操大辦。事情并沒有如孔子想的那樣,顏淵的同學,孔子的學生們還是私作主張,厚葬了顏淵,孔子對此非常的不滿意。說:“顏回啊,你把我看成父親一樣,我卻不能他當成兒子一樣對待。(厚葬你)這樣不合禮的主張是你的同學們這么做的,你可不能怪我啊。”可見孔子在喪葬禮儀上是要依據死者的身份來區分的,不可憑感情而任意改變。也表明了孔子對于遵禮的態度。

    孔子任職期間規定了年幼的與年長人的食用物品的差異。規定了不同能力的人做不同的工作,可謂是想的細致,大小人等都能各有其職,各盡其能。在這樣的一個社會中,人們的幸福感肯定是超強的滿足。在這樣的規范下男女都能各自遵守規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也蔚然成風。商賈也能誠信做買賣,從不欺行霸市,魚肉鄉里。特別就安葬所用的棺槨尺寸、修墳的用地、墳前所栽樹木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章法明確,執法的據。一年之后,魯國西邊的各國都紛紛效仿孔子的做法。

    此時魯定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魯定公對孔子說:“你這個中都宰做的很好啊,學習你的施政方法來治理魯國,你看怎么樣?”孔子也不客氣,回答說:“我的這個方法啊,就是天子用來治理天下也足以治理好,豈能說是僅僅治理好魯國呢!”魯定公就相信了孔子的話,依據孔子的思想、方針與策略,對魯國實施了整治,結果非常有成效。過了兩年,魯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任司空后,孔子有了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他根據土地的性質,把它們分為山林、川澤、丘陵、高地、沼澤五類,各種作物都種植在適宜的環境里,這樣各類作物都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長,所有的人、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很好的運用。作為農耕時代的春秋,糧食的豐收是最重要的,在孔子的努力下,魯國的農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地提升。國家富了,有錢了,就能匡正朝政,修正前非。這不,早先季平子把魯昭公葬在魯國先王陵寢的墓道南面(使昭公不能和先君葬在一起,以泄私憤),孔子做司空后,派人挖溝把昭王的陵墓與先王的陵墓圈連到一起。孔子對季平子的兒子季桓子說:“當初,令尊以此羞辱國君卻彰顯了自己的罪行,這是破壞禮制的行為。現在把陵墓合到一起,能夠掩蓋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孔子一個舉動兩邊得益,讓魯定公與季氏季桓子都滿意。真的是一舉兩得啊。此時的孔子,可算是春風得意。不久,孔子又由司空升為魯國的大司寇,魯國在他的治理下,越來越好,他雖然設立了法律,卻派不上用場,因為沒有犯法的壞人。法無刑人,這真的是一個昌平盛世、天下和諧的景象啊。

    這是孔子對內治理魯國的成就。對外,孔子也顯示出了強大的外交能力。

    《左傳·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與《孔子世家》均記載了魯國與齊國結盟并收回魯國失地之事。

    《左傳·魯定公十年》這樣記載:十年,春,及齊平。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于盟,兵不偪(音:同逼,逼字另寫。意逼迫,強迫索取)好,于神為不祥,于德為愆(音:簽,罪過)義,于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音:據,匆忙,急)辟之。

    將盟,齊人加于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加此盟。”孔丘使茲無還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饗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音:筆,不飽滿,秕谷子)稗(音:拜。稗子:常與水稻一同生長的一種有害水稻生長的害草)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音:合。意:何不,為何)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齊人來歸鄆、讙(音:歡)、龜陰之田。

    我們用現在的語言來看看這段記載:說的是,魯定公十年的春天,魯國與齊國講和了。兩個國家都表示要和平相處。

    夏天,魯定公在祝其這個地方會見齊侯也就是齊景公。祝其即是夾谷,在今天的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西北與山東省接壤的夾山西南山麓(還有另說在山東淄博,也有說是山東萊蕪,說法不一),此山海拔320米,雙方來到了夾谷。孔子作為魯國的外交官參加了此次的魯齊立盟。

    齊國的大夫犂彌對齊景公說:“孔丘這個人啊,只懂得禮數,但沒有什么勇氣,如果派萊地的人用武力劫持了魯侯定公,我們就可以占得先機,所立盟誓,皆由我齊國說了算。”犂彌是齊國的客卿,就是專門為齊侯從事外交服務的,不過這人不怎么樣,多次使壞點子。這不,在魯國與齊國和好準備結盟的時候,他又出壞招。齊景公還真的聽從了他。安排了萊地人,一說這些人是晏平仲(晏嬰)晏子手下的俘虜。孔子見齊景公這樣對待結盟,就帶著定公準備離開了現場,對隨定公來立盟的士兵說:“戰士們,拿起武器攻上去!兩國的國君到這兒來友好會見,而邊遠的東夷俘虜用武力來搗亂。邊遠不能圖謀中原,東夷不能攪亂華人,俘虜不能侵犯盟會,武力不能逼迫友好。(齊國的這一行為)對于神靈是大不吉祥,對于德行是喪失道義,對于人們是丟棄禮制,(圣明)君王必然不會這樣的。”齊景公一聽,這孔丘真的是了得啊,說的有禮有節啊,畢竟我們是為了友好而來的,不能讓魯國人說我們的不是啊,這樣也太有失于大國的風范了,于是很快就讓萊地人避開。孔子有禮有節,而且行動果斷,這可不是犂彌所說的只懂禮而沒有勇氣啊,看那架勢,也是英勇無比啊。好戲還在后面呢!

    將要盟誓的時候,齊國人在盟書上加上了一句話,說:“齊軍出境而魯國不派三百輛車(和士兵)跟隨我們,有盟誓為證!”意思是說,齊國的軍隊出境打仗,經過魯國時,魯國不派人及軍車跟隨,有盟誓為證。這不是強盜邏輯嗎?你的軍隊,到了我的家門口,我還不聞不問,任其肆意?有這樣的好事嗎?還要立誓,這明白的是欺負人啊。孔子聽到后,給對方作了個揖,盡了禮節后說:“大夫你既然這么說,那我們也可以在盟書上加上:齊國不歸還我們的汶陽的土地,讓我們用來供應齊國的需要,也有盟誓為證!”意思說,你們齊國占領了我們的汶陽,還要讓我們同意不斷滿足齊國的要求,也要以盟誓為證。這是要把齊國強取魯國的城邑在這盟誓上記錄下來,讓齊國背信棄義的行跡記錄于書簡之上。孔子這一招算是擊中了齊國的要害。齊侯的陰謀都被孔子一一擊破,無奈放棄私心,不再找事,雙方按計劃訂立盟約。可事情沒這么簡單,齊景公又玩花招了。

    盟書訂立好了后,齊景公打算設享禮招待定公。孔子心想,這是玩的那一出啊,會不會又有幺蛾子出啊,于是孔子問齊國大夫梁丘據說:“齊國、魯國舊有的典禮,你怎么沒聽說呢?事情已經完成了,而又設享禮,這是徒然勞動執事(無端的引出事端,多此一舉的事)。而且犧尊、象尊不出國門,鐘馨不在野外合湊。設享禮需全部具備這些東西,由于地點場合不好,不合禮法;如果不具備,那就像秕子一樣輕微而不鄭重。像秕子稗子一樣,這是君王的恥辱;不合禮法,就名聲不好。您何不考慮一下?這享禮,是用來宣揚德行的,不能宣揚德行,不如不用。”孔子的意思是說,老梁啊,你難道沒聽說過齊國和魯國舊時候就有的立盟典禮嗎?這齊國、魯國立盟也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是怎么辦的,現在也應該怎么辦啊。事情都已經完成了,怎么又要舉行一個招待會?不是多事一舉嗎?你也知道,辦招待會這個東西不是說辦就辦的啊,那是有一套司儀規范的。你得有犧尊、象尊吧,犧尊與象尊都是國君在宮室內重要的設享禮儀用器,這些都是不能出國門的。還有就是鐘馨這樣的樂器,也是不能在野外合湊的。這些都是設享所具備的東西,可是這個場合又用不得,這合禮法嗎?但如果沒了這些,這樣的享禮不就如同谷子的秕子一樣微不足道嗎?這也不莊重啊。用秕子稗子來招待我們的國君,這不但是對我們國君的污辱,也是齊國君王的恥辱啊!不合禮法,就名聲不好。您還是與齊侯好好的考慮一下?這招待會,是用來表達友好、彰顯禮儀、宣揚善意美德的,如果不能表達友好、彰顯禮儀、宣揚善意美德,不如不用。請把我的意思轉達給君王。梁丘據一聽,對孔子佩服的五體投地,便一五一十的向齊景公傳達了孔子的話。齊景公聽后,打消了利用設享而整事的想法。按常規結束了立盟事宜,各自回去。在臨行時,齊國人把所占的鄆地、讙地、龜陰的土地歸還給了魯國。以表示結盟的誠意。

    夾谷會晤,在孔子的主持下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外交對孔子在魯國的影響力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齊魯結盟,有著不同反響的歷史意義。首先,是孔子外交斗爭的勝利。孔子擔任會盟的司儀,依據周禮行事,粉碎了齊國恃強凌弱的陰謀,為魯國贏得了這場外交斗爭的重大勝利;其二,打破弱國無外交的通例。孔子在這場外交斗爭中,以周禮為武器,既顧全大局,又堅決捍衛魯國利益,迫使強大的齊國不得不以平等的姿態與魯國和談,為魯國奪回了被侵占的土地。其三,展示了孔子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會盟時,齊景公的手下人以為孔子懂禮少勇,想用武力劫持魯侯,但由于孔子的參與和卓越的政治外交才能,齊景公未敢動武,成就了齊魯夾谷會盟有利于魯國的結果。第四,為魯國爭得了榮譽。齊國向魯國謝過,并歸還了占領的魯國之地,魯國多年的恥辱得到了挽回,為魯國爭得了榮譽。最后,傳播了周禮。孔子在這場會盟中,依據周禮行事,傳播了周禮,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使得魯定公不得不承認孔子是個能人,是一個定國安邦的奇才。所以魯定公晉升孔子為大司寇。孔子的權力更大了,這也為后來的“墮三都”打下了基礎。

    《公羊傳》、《谷梁傳》對齊魯夾谷結盟也有記載。

    《公羊傳·魯定公十年》記載:春,王三月,及齊平。夏,公會齊侯于頰谷。公至自頰谷。

    齊人來歸運、讙、龜陰田。齊人曷為來歸運讙、龜陰田?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齊人為是來歸之。

    《公羊傳》在這里說:這年的春天也就是周歷的三月,魯國與齊國和好了。

    到了夏天,魯定公與齊侯會晤于頰谷(夾谷)。而后魯定公從頰谷回到了魯國都城。

    齊國人來歸還運、讙、龜陰三處土地。齊人為什么會來歸還這三處土地(城邑)呢?這是因為孔子在季孫氏這里工作三個月,一點錯誤都沒犯,所以齊人為此歸還了魯國的運(鄆)、讙、龜陰三座城市。這里所說的太過牽強了。把齊國歸還魯國三地的原因說成是孔子在季孫氏這兒工作三個月沒犯錯誤,說到那兒也說不通。因果無法成正比。如果說是因為孔子治理魯國三年,實力大增,而齊歸魯三地,這樣還說得過去。所以,對《公羊傳》所述之事前后的因果關系持保留意見。

    《谷梁傳·魯定公·十年》記載: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

    夏,公會齊于頰谷。公至自頰谷。離會不致,何為致也?危之也。危之,則以地致何也?為危之也。其危奈何?曰頰谷之會,孔子相焉。后:“兩君就壇”等等,亦與《左傳》所載相當,故不再贅述。

    《谷梁傳·魯定公十年》說,十年春,也就是周歷的三月,魯國與齊國和好。到了夏天,魯定公與齊侯在頰谷相會。魯定公從頰谷回來了。而后,《公梁傳》說,此次的會晤在相互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沒有發生大的危險。魯國應該知道這里有危險,為什么還要去奔著危險去呢?這是有了應對危險的相關措施,這樣即使有危險又能怎么樣呢?所以,《春秋》說:頰谷兩國會晤,有了孔子的參與和主持,才使得兩國的會晤如期完成。這里記載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谷梁傳》認為此次的頰谷會晤,是在兩個國家之間意見并沒有完全統一的情況下進行的。所謂的齊國要與魯國和平相處,友好相待,只是在表面上,兩國之間的矛盾并沒有真正的得到解決,因為齊國占了魯國的鄆、讙、龜陰三座城邑,這是一個事實,你占了我的地,還要說要與我建立友好關系,這個說不通。在這種相互存在著領地爭議的情況要訂立友好同盟書,是非常危險的。但魯國對于齊國的請求也是無法拒絕,明知道可能會有危險,沒有辦法也得硬著頭皮去。在這個問題上,孔子看得非常清楚,而魯定公開始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左傳》說他想不加防備地去與齊侯會晤,這是十分危險的,還好在孔子的勸說下,魯定公有備而往,最后的結果還是好的,盟約訂立好了,齊侯還歸還了所占的魯國三城。這個功勞應該落在孔子頭上,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孔子世家》里,孔子的偉大形象就更顯突出了。后世的學者們都是以《史記·孔子世家》中的記載作為藍本,編撰故事,傳達孔子偉人形象,因為其描寫的更為生動,更能引人。至于其歷史的真偽,我們也權且當真而已。

    我們來看看同樣的是齊魯兩國會于夾谷立盟之事,《史記·孔子世家》如何記載的。

    定公十年春,及齊平。夏,齊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魯用孔丘,其勢危齊。”乃使使告魯為好會,會于夾谷。魯定公且以乘車好往。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

    會齊侯夾谷,為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之禮畢,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于是旌旄羽袚矛戟劍撥鼓噪而至。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舉袂而言曰:“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于此!請命有司!”有司卻之,不去,則左右視晏子與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頃,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倡侏儒為戲而前。孔子趨而進,歷階而登,不盡一等,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魯君,為之柰何?”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君若悼之,則謝以質。”于是齊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

    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的春天,魯國與齊國和解。到了夏天,齊國大夫黎鉏,《左傳》稱為犂彌,是齊國的客卿,就是在齊國幫助主持一些外交活動,在這里,他是大夫身份,不管怎么說,他是參與了魯國與齊國和好及魯國與齊國立盟的事件。他看到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日漸強大,作為大夫,他感到應該為齊侯分憂。于是就對齊景公說:“主公啊,你看看鄰國的國君起用了孔丘,并見日漸強大,如此下去必然會危及我齊國,齊國再想稱霸就難了。”齊景公聽到大夫犂鉏這樣說,就問犂彌說:“犂大夫有何妙策?”犂彌說:“現在當務之急,應該派特使到魯國去,表達國君希望與魯國永遠的友好,希望盡快會晤,訂立同盟合約。”齊景公說:“大夫說的對啊。”于是齊景公就派使者到魯國,告訴魯國,說齊侯要與魯定公舉行友好會晤,訂立友好合約,并說某年某月某日在兩國的邊境夾谷舉行。魯定公見齊國派使者主動要與魯國建立友好關系,心里很是高興,叫來當時的大司寇孔子,說:“孔愛卿啊,齊國派使者來說要與我國訂立友好合約,你去準備一下車馬,到時候你隨我一同前去,再有,你看看還派哪位大夫一同前往比較好?”孔子聽魯侯一說,一下子有些愣了,心想,這么大的事,主公就這樣的交待臣,是不是太過草率與大意了。齊景公可不是一般的人,他的心術不正,在這個時候想與我魯國友好,他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我的心里也是沒底啊。作為定公信任的大夫(司寇),我得把我的想法告訴主公。說:“主公您是想這樣簡單地前往與齊侯會晤、訂立盟約嗎?”魯定公回答說:“對啊,齊侯有這個想法,同時也是我魯國所希望的,我恨不能早早的前往,完成這訂立盟約的大事,也免得我魯國擔心害怕,時時刻刻地提防齊國對我魯國圖謀不軌啊。”孔子說:“主公您的想法是好的,但這樣的毫無戒備去赴約,臣以為不妥啊。”定公說:“這有什么不妥的,不就是去會晤,訂個同盟合約嘛,還要興師動眾啊?”孔子說:“主公,臣聽說辦理外交必須要有武裝準備,辦理武事也必須有外交配合。從前侯王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帶齊必要的官員隨從。這一方面表示主公對此事的重視,同時也是為了主公的安全,與情與禮都是應該這么辦的。我請求您安排左、右司馬及相關隨從人員一起去。”定公聽孔子這么一說,也覺得在理,就說:“好的。那就照愛卿的計劃辦。”最后,魯定公帶了左、右司馬及相關隨從,于某年某月某日到達會晤地點齊魯邊境的夾谷。到那兒后,夾谷邑城的主管派人修筑了會晤用的盟壇,壇上按雙方參與的人員準備好了席位,盟壇設置了三級登壇的臺階,差不多有個三五米的高,看上去很是壯觀。是日,兩國國君登上盟壇,用拱手揖讓這樣的簡單禮節一同登上盟壇。在兩國國君完成了彼此饋贈禮品和相關的見面禮儀之后。齊國管事的官員快步上前走到齊景公的身邊,請示說:“請開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樂”。齊景公點頭示意說:“好的。”于是齊國的樂隊以旌旗為先導,有的頭戴羽冠,身披皮衣;有的手執矛、戟、劍、楯等兵器,邊舞邊唱擁上盟壇。在盟壇下孔子見狀趕忙跑過來,三兩步就走完了兩級臺階,還差一級臺階時,便揚起衣袖一揮,擋住了欲登臺的齊國人,大聲說道:“我們兩國國君為和好而來相會,為什么在這里演奏夷狄(夷蠻戎狄是表示東西南北遠方的異族,這里的夷狄亦指異族,是不為孔子看好的異族之禮的人們)的舞樂,還要有這些手持兵器的人在這兒?請主事員快下命令叫這些人下去!”齊國的司儀也就是主管人員一看孔子阻攔,就揮手示意,讓樂隊和手持兵器跳舞的人退下。可是這些人還是在臺階上站著不動,他們一同盯著晏嬰與齊景公,看晏嬰與景公的眼色。這本來就是齊景公與晏嬰的主意,這些人怎么能聽那個管事的呢?按排他們這樣做的主謀是齊景公啊。齊景公一看這場面,心里很慚愧,無奈地揮揮手叫樂隊一等人退了下去。過了一會兒,齊國的主事官員又跑來向景公請示說道:“請演奏宮中的樂曲”。景公說:“好的。”這個時候,一些歌舞雜技藝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擁上臺階,一個個手舞足蹈。孔子見了,心生憤氣,這又來那一出啊,于是急跑過來。和剛才一樣,三兩步躍上盟壇,還沒走到最后一個臺階就說:“這是哪兒來的人,如此的不成體統,下等人也敢來胡鬧迷惑諸侯,攪亂國君盟約大事?應當格殺無論!請主事官立即執行!”《孔子世家》這里表述的是“有司加法焉”,且“手足異處”。這里的“有司”也就是當時的主管盟約的管理人員,到底是齊國的還是魯國的,這里沒有具體交待。如果是齊國主事官,本來這事就是齊國的一個陰謀,這位主事官不可能聽到孔子這么一說,就按孔子的要求把登臺的人員給殺了;如果是魯國的,這位管事人員在這個時候舉刀殺人,而且如此迅速,會不會引發齊人的不滿,繼而引發雙方的爭斗?諸多的問題,不得不讓人們由此發問。所以,《孔子世家》這里的記載,讓后人對其真實性產生了懷疑。如果說是魯國的管事員,嚇退還是可以的。如果是齊國的司儀官,應該說是無奈的讓他們下去了,就同前面齊景公一樣,因為孔子說的有道理,齊國無理,也只能無奈地讓這些準備攪亂的人退下,即便是真的要當場殺人,也應該是“景公令其誅之。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這樣的表述或許更為合理。主事官員依法將他們處以腰斬,叫他們來個手足異處。盟約場成了殺死場,盟約的高壇成了殺人的高壇。這是什么場景,如此的場景,魯定公是什么感覺?此時的他是不是在回想孔大夫事前與他說的話,“文事武備”是何等的重要,要是沒有孔子事先有所準備,今天的這個場面,魯定公能不能回家還兩說呢。正是有了孔大夫的臨危不懼,也正是有了孔大夫的過人膽量,才使合約如期完成。

    完成了盟約以后,齊景公大為恐懼,甚是后怕,觸動巨大。回想盟約的前前后后,感覺齊國在這個事上完全不占理,所有的道理都在魯國一邊。在回國的路上,內心很是不安,仿佛魯國時刻有軍隊跟著他們一樣。直到遠離齊魯邊境,齊景公心里的那塊石頭才算落了地。回到國都臨淄后,齊景公在朝上對大臣們說:“各位愛卿,此次與魯國夾谷盟會,寡人感受頗深,魯國是用君子的道理來輔佐他們的國君,而你們卻僅拿夷狄的辦法教寡人,在那么大的場合,寡人掉了面子,還得罪了魯國國君,你們說,如何挽回寡人的面子啊?畢竟齊國也是名聲在外啊!”眾臣們皆低頭不語,特別是那些出餿主意的大臣,更是抬頭不得,無地自容,自愧形穢。還是晏子站了出來,回答齊景公說:“君王不必為此事而自責,都是下臣的不是,請君王懲罰下臣。不過,常言道:'君子有了過錯,就用實際行動來向人家道歉認錯;小人有了過錯,就用花言巧語來謝罪’。君王如果感覺此次是我大齊的過錯,并為此而痛心,就用具體行動來表示道歉吧。”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到也是寬心了許多,說:“愛卿所言甚寬寡人之心。寡人意將所占魯國之鄆、汶陽、龜陰三地還于魯國,以表齊國悔過而向魯國道歉,眾愛卿以為如何?”朝下眾臣皆說主公圣明。于是在晏子的操辦下,齊景公退還了從前所侵奪的魯國鄆、汶陽、龜陰三座城邑,以此來向魯國道歉并悔過。至此,夾谷盟約落幕。

    這里更加突出的展示了孔子的外交能力與勇氣,從一開始的準備到臨陣時的機智與勇敢,無一不顯示孔子的勇氣與睿智,一改我們平常對孔子溫文爾雅的儒者形象。

    這正是:

    圣人孔子有睿智,外交場上甚敏銳。臨危不亂掌時局,與理力爭顯神威!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2018|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在线A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日韩免费视频一一二区| 麻豆一二三区精品蜜桃|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国产美女MM131爽爽爽|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肉感饱满中年熟妇日本| 国产av一区二区不卡|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宝贝|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视频图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成人无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四虎影视一区二区精品|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高清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A级大胆欧美人体大胆666| 亚洲WWW永久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少妇内射高潮福利炮|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片九色播放|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