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侏羅紀大約開始于2億年前,持續了約5600萬年,是中生代三個時期中的第二個時期,比三疊紀晚,比白堊紀早。 2. 在侏羅紀時期,地球上還沒有今天的七大洲,而是一個叫做“泛大陸”的超級大陸,這塊大陸逐漸裂開,開始形成現在的大陸板塊。 3. 侏羅紀是恐龍的黃金時代,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如腕龍,可以長到25米長,重達50噸,體型相當于10頭大象。 4. 雖然我們常常把恐龍和熱帶環境聯系在一起,但侏羅紀時期的氣候多樣,包括溫暖潮濕的區域和干旱的沙漠,部分區域年降水量超過3000毫米。 5. 侏羅紀時期的鳥類祖先首次出現,始祖鳥是最著名的例子,它的化石可以追溯到約1億5千萬年前,帶有爪子的翅膀和牙齒,是爬行動物和鳥類的過渡形態。 6. 在侏羅紀,海洋中占主導地位的生物不是魚,而是菊石,這些螺旋形貝殼的生物可以達到一米寬,至今它們的化石仍常見于各地。 7. 除了恐龍之外,侏羅紀還有大量的哺乳動物,它們雖然小而不起眼,但部分物種已經進化出了毛發,長度大約為20至30厘米。 8. 侏羅紀的氣候總體上比現代要溫暖許多,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約5至10攝氏度,因此植物繁茂,巨大的蕨類植物和松柏遍布地表。 9. 陸地上不僅有大型恐龍,侏羅紀時期的天上飛行霸主是翼龍,其中最著名的種類是風神翼龍,翼展超過10米,堪比現代的小型飛機。 10. 雖然恐龍是侏羅紀的主角,但在海洋中,恐龍并不是最強的捕食者,像蛇頸龍這種長達15米的海洋爬行動物是海中頂級掠食者。 11. 恐龍的分布不僅限于今天的熱帶地區,侏羅紀時期恐龍廣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大陸,甚至在極地地區也有發現恐龍的化石。 12. 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通常較小,像知名的異特龍,其體長大約9米,但到了侏羅紀晚期,恐龍逐漸進化得更大更強,像晚期出現的巨獸類就能達到12米以上。 13. 植物也在侏羅紀時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侏羅紀是裸子植物的時代,松柏類和銀杏類植物占主導地位,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直到侏羅紀晚期才逐漸出現。 14. 在侏羅紀末期,氣候變得更加潮濕,許多區域的濕地和湖泊大幅增加,水生動物如淡水龜和鱷魚類的數量大幅增長。 15. 侏羅紀的地震活動頻繁,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加速,導致火山噴發和地殼變動頻繁。 16. 侏羅紀的海平面比今天要高很多,科學家估計最高時海平面比現在高出約200米,許多今天的陸地當時都是海洋或淺海區域。 17. 侏羅紀的昆蟲種類繁多,巨大的蜻蜓翅展可達到70厘米,幾乎和現代鷹相仿,它們是那個時期天空中的捕食者之一。 18. 恐龍并不是侏羅紀中唯一巨大的生物,侏羅紀末期的鱷魚類動物也非常龐大,比如巨鱷,它的體長可以達到12米,比現代的鱷魚大了3倍以上。 19. 侏羅紀時期的沙漠面積比現代大得多,占據了當時陸地的近30%,這與今天的撒哈拉沙漠面積相當。 20. 侏羅紀時期沒有草地,草直到白堊紀才出現,恐龍們的主要食物是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其他大型植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