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與胡漢民常描述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孫過世后,汪胡誰接任廣州國民政府主席,都順理成章似的。先不說,汪坐上頭把交椅之后,表現讓人大失所望、跌破眼鏡。即使孫中山在世時,汪也不是孫中山合格的助手和繼承人。 1、1907年,孫中山和黃興在西南邊境先后發動六次武裝起義,汪沒有一次參加軍事行動,在南洋的主要任務還是辦報和演講。1909年重新回到東京,主辦《民報》。 2、1910年初,汪刺殺攝政王被捕,不僅保住了性命,也讓汪獲得無上的榮譽。然而,1911年釋放后,汪已經失去往日的斗志,游走在袁世凱北洋勢力和孫中山的革命勢力之間。 3、1912年至1920年,在這8年間,汪精衛夫婦的大部分時間在法國度過,曾三度回國,也只作短暫逗留。而孫和胡,一直輾轉在東京、上海、廣州等地,一波接一波的革命。汪精衛的作用,逐步被朱執信所取代。 4、1920年9月,朱執信被桂軍所殺。10月,汪第四次回國。11月,孫中山重回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孫中山三次北伐,汪又沒參加,但參與1923至1924年國民黨改組工作,才逐步回到孫中山團隊的核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