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福之人,往往有這幾個征兆,有一個,也很好! 人生的金錢未必很多,但智慧可以很多。人生的夢想未必值錢,但努力一定值錢。人生真正的福氣并非虛名浮利這些淺薄之物,而是明是非、懂道理,有高明的處世智慧,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所以福氣不請自來。 曾國潘縱橫仕途,位高尊崇,是有大福報的人。他說過自己的成功經驗:越患得患失,越自作自受;越不計得失,越回報豐厚。真正有福之人,往往有這幾個征兆,有一個,也很好。 很多人都將財富、地位當作成功的標志,為此,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而斤斤計較。做人一點虧也不愿吃,認為這是十分掉價的行為。可是,總想著占便宜,最后吃虧的只能是你自己。因為自私自利,會讓你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與信賴,導致你什么便宜也賺不到,人格、朋友也沒了,虧得還是你自己。 古人云,“吃虧是福,人虧天補,虧一分,天補十分。”做人,不要怕吃虧,吃過的虧,會積攢你的福氣,這一點一滴都在未來回報你,給你帶來生命中的貴人。 漢朝初期,天下大定,劉邦論功行賞,蕭何因坐鎮大后方有功,劉邦想封賞最上等的肥沃良田給他,可是,蕭何卻堅決不接受,反而選擇貧瘠的次田。劉邦不解,問他緣由。蕭何回答道,“子孫若賢能,便會學習我的勤儉,子孫若不肖,可保證這些土地不被搶奪。”后來,蕭何的子孫開始發憤圖強,其他家族都衰落了,唯獨蕭家還興盛不衰。到了南北朝,還出現了當上皇帝的蕭衍。 正如曾國藩所說,“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你吃虧受的罪越多,越磨練你的意志力,助你樹立起高尚的品格。每一分的吃虧,都能慢慢撐開你的格局,開闊你的胸襟。吃得了天下一等虧,才做得了天下第一等人。” 狂妄自大的人,往往有一定的錢財、權力或者名聲,自以為高人一等,便目中無人、不可一世。《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句話引人深思,“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驕奢淫逸,是一個家敗落的開始;狂妄傲慢,是一個人衰敗的開始。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越有修養的人,越謙卑。 香港首富李嘉誠曾多次訓誡兒子,樹大招風,低調做人。他說,“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攻擊的靶子。如果你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敵意,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一次,30位大陸企業家向李嘉誠請教生意之道,李嘉誠謙恭地迎接他們,耐心地解答。有人不經意說了粵語,李嘉誠立刻糾正讓他說普通話,以免大陸朋友聽不懂。臨別時,李嘉誠親自送他們下樓,恭恭敬敬地鞠躬,直到他們離開。如此謙卑低下,完全不像呼風喚雨的億萬富翁。 “謙受益,滿招損。”正因如此謙卑低調,寬厚待人,李嘉誠在生意場摸爬滾打幾十年依然財運亨通,福氣不斷。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謙卑的,因為他們看來,這輩子沒什么好炫耀的。常懷感恩心、平常心、慈悲心,善待每一個人,人生路才會越走越寬。說話越謙卑,福氣越深。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狂妄自大的人,你過得不如他好,他看不起你,貶低你、刻薄你;你過得比他好,他散播流言語,挖苦你、諷刺你。福從口入,禍從口出。狂妄的人經常口吐惡言,如利刃一般刀刀割人心,最終傷人又傷己。而謙卑的人經常口吐蓮花,如春風化雨一般溫暖人心,往往能交好運,人生越來越順風順水。 《東坡志林》里記載了一個故事,蘇東坡和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次,兩人一起打坐。蘇東坡突然問,“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樣子像什么?”佛印說,“像一尊佛。”蘇東坡頗為得意,取笑佛印說,“在我看來,你打坐的樣子就像一坨牛糞。”佛印聽完淡淡一笑,并不生氣。回家后,蘇東坡把這件事得意地告訴蘇小妹。沒想到蘇小妹說,“佛印心里有尊佛,所以看世間萬物都是佛。而你的心里只有牛糞,所以看什么都是牛糞。你說的話,就是你心靈的反映。內心丑陋的人,才會說冷漠狠毒的話傷人,讓人心生寒意。內心慈悲的人,會說溫言軟語,語氣質卑,撫慰人、溫暖人,讓人心生美好。惡語傷人,良言暖心。說話是造業,要想增福氣,先要學會積口德,好好說話。 每個人都會有落魄期,只是時間段不一樣罷了。有的或許是步入中年,而有的則是晚年。那人落魄的時候,就要自暴自棄嗎?千萬別,越是這樣的時候,人就越會落魄,甚至翻不了身。越是這樣的時候,我們越要懂得善待自己。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在遇到落魄時,會放棄一切雜念和貪念,靜下心來安心的做事。要微笑面對生活,福心自然而來。在順境中要秉公守法,靜心做事同樣福心而來。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余生。善待生活,福氣自然也就來了。別總跟自己過不去,畢竟它是自己,不是別人。多關心一下它嘛。 最后,也想告訴大家,我們可以努力的追尋屬于我們的福氣,但人越是有福氣時,也越要記住兩個字,那就是“滿足”。一個人若是不懂滿足,那么他永遠也喂不飽。這樣的人,很難會因為一點成就感到開心。他們得到第一步,只會更想迫切得到第二步。長此以往,就很難會有驚喜,讓他們徹底的高興起來。其實,殊不知此時,福氣已經慢慢在遠離我們,要重視啊。 一個自律的人,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不做什么。自律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原則,是人品高尚的體現。自律,是“十年如一日”去做一件事,用人生的韌性去展現自身的價值。一個人,越執著,越成功,越努力,越幸運。半途而廢的人,不管你多聰明,都是一事無成。自律的人,是取得了一點點成功,但不炫耀,即便非常成功了,也不會讓人感覺高高在上,是約束了自己的“狂妄自大”。不僅僅是從生活習慣上約束自己,更是從精神和道德情操上約束自己。 一個有福氣的人,之所以自律,是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財富,知道舍取,不拿不義之財,不發“莫名之火”。做什么,都進退自如,都可以用良好的心態去接受。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和為貴,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等說法。一個人懂得和氣待人,才能被人所尊重。畢竟,針尖對麥芒,兩敗俱傷。和氣對人,別人才能以和氣回應。正所謂,“和氣春風賢者坐,靜山流水玉人懷。”待人和氣,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即便遇上冰山,也能消融。對別人和氣,不僅可以獲得別人的青睞,還能讓家庭和順。 ![]() 曾國藩說過,“和氣蒸蒸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家庭和睦,自古就被中國人當作幸福的源泉。孩子知道父母的辛勞,老人理解子女的忙碌,丈夫體會妻子的難處,妻子多點安慰家人,每個人都能做到為對方考慮,理解對方。家中和氣一片,何愁家道不興,人丁不旺。夫妻相愛,長慈幼孝,兄友弟恭,彼此包容,一團和氣。這樣的家庭最容易積攢福氣,發家興旺。 一個家庭,沒有爭吵,沒有雞飛狗跳,日子細水長流地過著,福氣也會越來越深厚。這世間,“和氣”是容易獲得別人好感的方式,是最能體現修養的行為。對陌生人,多一點寬容,便多一份人緣。對家人,多一些和善,便少一些爭吵,多一分福氣。 |
|
來自: 邱秋2024 > 《國學智慧需下原文對話我》